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NaN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

第一步:在吸收塔中,将硝酸生产中排出的尾气(体积分数:含0.5%NO、1.5%NO2)

用纯碱溶液完全吸收。

第二步:将吸收塔中的混合液送入转化塔中,加入50%HNO3溶液,同时通入足量的压缩空气搅拌,充分反应,得到NaNO3和硝酸的混合液。

第三步:将转化塔中的混合液用纯碱中和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得NaNO3成品。

已知:每生产1.0t纯净的NaNO3固体,需消耗0.65 t无水Na2CO3、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3.6 m3(标准状况下)和一定量的HNO3。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尾气中均不含氮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步生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2) 检验NaN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的Na2CO3杂质的方法是                        

(3) 生产过程中Na2CO3的利用率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 生产1.0 t纯净的NaNO3固体,可以处理硝酸生产中排出的尾气的体积为多少m3(标准状况下)。请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3分)(1) NO+3NO2+2Na2CO3===3NaNO2+NaNO3+2CO2(2分)

(2) 取少量NaNO3样品溶于水,滴入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又消失,说明有Na2CO3存在,否则无(2分)

(3) 0.96(3分)

(4)(4分)

设N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3xmol

因为3n(NO)+n(NO2)=4n(O2)即 3x+3x=4×1.5kmol 

x=1kmol

n(NO)+n(NO2)=4kmol

V(尾气)=4×22.4/0.02%=4480m3

试题分析:(1)NO和NO2与碳酸化钠溶液反应,根据第二步流程,可知生成的产物中有还原性物质,所以产物有硝酸钠、亚硝酸钠、二氧化碳,则第一步生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NO+3NO2+2Na2CO3===3NaNO2+NaNO3+2CO2

(2)检验NaN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的Na2CO3杂质,即是检验碳酸根离子,常用试剂是氯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操作步骤是取少量NaNO3样品溶于水,滴入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又消失,说明有Na2CO3存在,否则不存在;

(3)根据元素守恒得Na2CO3~2NaNO3,所以0.65t的无水碳酸钠的利用率是x,则106:170=0.65x:1,解得x=0.96;

(4)33.6m3=33600L,所以生产1.0 t纯净的NaNO3固体,消耗氧气1500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O和NO2失电子总数=氧气得电子总数,可以计算NO和NO2的物质的量,NO和NO2占尾气的2%,所以可计算生产1.0 t纯净的NaNO3固体,可以处理硝酸生产中排出的尾气的体积。具体步骤见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4分)某无色溶液由①Na+②Al3+③NH4+④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取少量原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序号,下同);

(2)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又逐渐溶   解至消失;再加热混合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3)取少量原溶液加入少量盐酸使溶液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正确答案

① (1分); ②③(2分) ; ④ (1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6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填入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或化学方程式。

(1)乙烯(SO2):试剂           ,分离方法                         

(2)苯(溴):试剂              ,分离方法                           

(3)乙烷(乙烯)试剂           ,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6分)(每空1分)

(1)NaOH溶液,洗气 (2)NaOH溶液,分液    (3)溴水,C2H4+Br2 →C2H4 Br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氢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2)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       

②阴离子的探究: 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

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Ⅰ.初步结论:“氢铵”是                    的铵盐。

Ⅱ.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3)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二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忽略漏斗中附着溶液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A管可以上下移动),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设所测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二)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只需要说明结论;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并指出修改方案(若要添加仪器、药品,请说明添加的位置、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正确答案

①滴加NaOH浓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部,加热试管,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含NH4+

②I、碳酸;

II、加足量BaCl2溶液振荡充分反应,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NH4HCO3;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适量的Ba(OH)2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NH42CO3和NH4HCO3的混合物;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NH42CO3

(3)导管a的作用:保持烧瓶与分液漏斗的压强相同,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出;滴入锥形瓶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方案(一):不合理;装置中没有干燥装置,稀硫酸吸收了较多水蒸汽,误差太大;在烧杯前加一个装由碱石灰的干燥管。 

方案(二):合理。

专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

分析:(1)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

(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者是二氧化硫气体,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碳酸盐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钡和碳酸氢盐不反应;

(3)铵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氨气中混有水,会干扰氨气质量的测定;水和植物油混不相溶,可以采用排植物油的方法来获得生成氨气的体积,进而确定铵盐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想可溶性的铵盐中加入氢氧化钠,并加热,能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则能证明含NH4+

故答案为:NaOH;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a、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者是二氧化硫气体,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如果是碳酸氢盐,则会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碳酸;

b、加足量BaCl2溶液振荡充分反应,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碳酸氢铵,不是碳酸铵,碳酸铵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当产生白色沉淀时,说明是碳酸铵,

故答案为:NH4HCO3;(NH4)2CO3和NH4HCO3的混合物;

(3)铵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氨气中混有水,会干扰氨气质量的测定,必须对氨气进行干燥,所以方案(一)不合理;而水和植物油混不相溶,可以采用排植物油的方法来获得生成氨气的体积,进而确定铵盐的质量,即方案(二)合理,

故答案为:不合理,装置中没有干燥装置,吸收了较多水蒸汽(或烧瓶中有氨气残留);合理.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肥料的物质组成和判断的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有、K、Na、Mg2、Ba2、Al3、Cl、I、S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       离子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可以排除       离子的存在;

(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以排除       离子的存在;

(4)取出部分上述碱性溶液滴加Na2C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       离子存在,又可排除       离子的存在;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正确答案

(1)、S2

(2)NO、

(3)Mg2、Al3

(4)Ba2

(5)I、Ba2;K、Na、Cl

(1)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S2等弱酸根离子。(2)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一定含有I,可以排除等强氧化性离子。(3)加入NaOH溶液,过程中和滴加完毕溶液均无沉淀产生,肯定不含有Mg2和Al3;(4)上述碱液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肯定含有Ba2,肯定不含有;(5)将(3)溶液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放出,肯定含有。综合以上,肯定存在的离子是I、Ba2,不能确定的离子是K、Na、Cl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