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的检验
- 共4052题
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利用废铁屑可制备无水氯化铁。实验室制备装置和工业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1)无水FeCl3的熔点为555 K、沸点为588 K。
(2) 废铁屑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3)不同温度下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实验室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 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
Ⅲ.将烧杯中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FeCl3·6H2O晶体。
请回答:
(1)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的作用是 。
(2)为了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操作Ⅱ中“……”的内容是__________。
(3)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加入 _ 后、 _ 、过滤、洗涤、干燥.
(4)试写出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捕集器温度超过673 K时,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
(6)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 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并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 _
正确答案
(1)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2分)
(2)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3)盐酸(1分)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1分)
(4)2Fe2+ + Cl2 = 2Fe3+ (2分)
(5)Fe2Cl6(2分)
(6)①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②(2分)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可知,实验室制备无水FeCl3,是利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然后把FeCl2氧化成FeCl3,先制得FeCl3·6H2O晶体,再脱结晶水制得无水FeCl3。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是作氧化剂,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2)铁与盐酸反应完全时,不再产生氢气,所以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的液面不再变化,此时,可将A中FeCl2溶液放入烧杯中进行氧化。
(3)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从工业制备流程图分析可知,反应炉中进行的反应是 2Fe + 3Cl2 = 2FeCl3,因此,进入吸收塔中的尾气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氯气,在吸收塔中氯气被吸收剂吸收,反应后生成2FeCl3溶液,所以吸收剂应是2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 Cl2 = 2Fe3+。
(5)捕集器收集的是气态FeCl3,FeCl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5,由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可以推出,当温度超过673 K时,二分子气态FeCl3可以聚合生成双聚体Fe2Cl6。(备注:FeCl3属共价型化合物,能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673K蒸气中有双聚体,1023K以上分解为单分子)。
(6)①称取m 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用 Na2S2O3溶液滴定,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内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 求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
由反应:2Fe3+ + 2I - = 2Fe2+ + I2; 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
2Fe3+ — I2 — 2S2O32-
1 1
n cV×10-3
求得n(Fe3+) = cV×10-3 mol, 则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ω(Fe3+) = cV×10-3 mol×10×162.5g/mol×100% =
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时通入热空气的作用有 (写出两条即可);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趁热过滤”时的温度应控制在 ;简述过滤后洗涤固体的操作 。
(3)为检验母液中是否含有Cl-,必须加入的试剂为 。
(4)实验室进行“灼烧”的陶瓷仪器有 。
(5)室温下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Na2CO3溶液(装置如图),写出Y电极反应式: ;一段时间后X电极可收集到的气体一定有 ,可能有 。
正确答案
(1)升温加快溶解速率、除去铁元素【或加热促进Fe3+(Fe2+)的水解或氧化Fe2+】(2分);Mg2+ +2OH-=" Mg" (OH) 2↓(或MgCO3 +2OH-=" Mg" (OH) 2+CO32-) (2分)
(2)不低于36℃(2分);
向过滤器中加入36℃的热水没过固体表面,待水自然流干后,重复操作2~3次(2分)
(3)足量的Ba(NO3)2和HNO3溶液(1分)、少量的AgNO3溶液(1分)
(4)坩埚、泥三角(2分)(答酒精灯不倒扣分,其余答错一个倒扣1分,直到本小问0分)
(5)2H+ +2e- =H2↑(或2H2O+2e- = H2↑+2OH-,2分);O2;CO2(写名称也给分,各1分,共2分)
试题分析:(1)溶解时通入热空气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同时可以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方便除去铁元素;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 +2OH-=" Mg" (OH) 2↓;
(2)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不同的溶质,据图可知,低于36℃时会生成Na2CO3·7H2O等,所以“趁热过滤”时的温度应控制在不能低于36℃;过滤后洗涤固体时不同于一般的洗涤,仍要注意蒸馏水的温度不能低于36℃,所以正确操作是向过滤器中加入36℃的热水没过固体表面,待水自然流干后,重复操作2~3次;
(3)因为溶液中存在SO42-,对Cl-的检验带来干扰,所以在检验Cl-前先除去SO42-,所用试剂是足量的Ba(NO3)2和HNO3溶液,然后在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进行判断;
(4)坩埚有不同的类型,实验室进行“灼烧”的陶瓷仪器有瓷坩埚、泥三角;
(5)Y极是阴极,阳离子放电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2↑+2OH-,X极为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所以X极产生的气体一定有氧气,X极氢氧根离子放电,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气体中还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工业上常用铬铁矿(有效成份为FeO·Cr2O3,主要杂质为SiO2、Al2O3)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钾(K2Cr2O7),实验室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重铬酸钾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涉及的主要反应是:6FeO·Cr2O3+24NaOH+7KClO3=12Na2CrO4+3Fe2O3+7KCl+12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⑤中溶液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
(2)步骤③被沉淀的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
(3)在反应器①中,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烟道气中的CO2可与H2合成甲醇。CH3OH、H2的燃烧热分别为:ΔH=-725.5 kJ/mol、ΔH=-285.8 kJ/mol,写出工业上以CO2、H2合成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 。
(5)2011年云南曲靖的铬污染事件,说明含铬废渣(废水)的随意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危害。电解法是处理铬污染的一种方法,金属铁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一段时间后产生Fe(OH)3和Cr(OH)3沉淀。
①写出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已知Cr(OH)3的Ksp=6.3×10–31,若地表水铬含量最高限值是0.1 mg/L,要使溶液中c(Cr3+)降到符合地表水限值,须调节溶液的c(OH-)≥ mol/L(只写计算表达式)。
正确答案
(1)焰色反应 ;(2)SiO32-、AlO2-;
(3)Na2CO3+SiO2Na2SiO3+CO2↑;
(4)CO2(g)+3H2(g) = CH3OH(l)+H2O(l) ΔH=-131.9 kJ/mol;
(5)① 6Fe+Cr2O72-+2H++17H2O = 6Fe(OH)3↓+2Cr(OH)3↓+6H2↑;
②(或
或
;)
试题分析:(1)⑤中溶液金属阳离子K+的检验方法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具体是取光洁无绣的铁丝或Pt丝,用盐酸洗涤后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待跟火焰颜色相同时蘸取待测液,在火焰上灼烧,并透过蓝色Co玻璃来观察火焰的颜色。若呈现紫色,就证明含有K+。(2)铬铁矿粉碎后加入NaOH、Na2CO3等碱性物质,SiO2、Al2O3发生反应变为Na2SiO3、AlO2-。当调节溶液的pH在7~8时,就转化为H2SiO3、Al(OH)3沉淀。因此步骤③被沉淀的离子为SiO32-、AlO2-;(3)在反应器①中,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iO2Na2SiO3+CO2↑。(4)CH3OH、H2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 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25.5 kJ/mol ; ②H2(g)+ 1/2O2(g)=H2O(l) ΔH=-285.8 kJ/mol. ②×3-①。整理可得CO2(g)+3H2(g) = CH3OH(l)+H2O(l) ΔH=-131.9 kJ/mol;(5)①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Cr2O72-+2H++17H2O = 6Fe(OH)3↓+2Cr(OH)3↓+6H2↑;②若地表水铬含量最高限值是0.1 mg/L ,c(Cr3+) =1×10-4g÷52g/mol/L=
×10-4 mol/L .Cr(OH)3的Ksp=6.3×10–31,即c(Cr3+)·c3(OH-)≥6.3×10–31;
c3(OH-)≥6.3×10–31÷×10-4=6.3×52×10-27.所以c(OH-)=
.
(15分)工业中利用废铜(含有锌、铝等)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1)①为了节约原料,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 ;该反应中产生尾气污染空气,请选择下图中合适的装置吸收尾气 。
②由表可知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请写出金属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为了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空气为氧化剂法
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全后,加入物质甲调节pH,铁元素全部沉淀(一般认为铁离子的浓度下降到10-5 mol·L-1,就认为沉淀完全。已知:Ksp[Fe((OH)3]≈10-38,然后过滤、浓缩、结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为了使铁离子全部沉淀,应调节pH至少为 。
②方案中甲物质可选用的是
A.CaO B.NaOH C.CuCO3 D.Cu2(OH) 2CO3 E.Fe2(SO4) 3
③方案中加入少量FeSO4可加速铜的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铜粉放到 1.5 mol·L-1的足量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0%的足量H2O2反应0.5 h,升温到60℃,持续反应1 h后,过滤、蒸发浓缩、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④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比流程中采用硝酸和硫酸溶解的优点是 。
⑤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的目的是 。
(3)废铜溶解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硫酸铜溶液,补充完整由溶解液制备纯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步骤 。
正确答案
(1) ①3∶2 B
② Zn+2OH-+2H2O=[Zn(OH)4]2—+H2↑
(2)①3
②CD
③4Fe2++O2+4H+===4Fe3++2H2O;2Fe3++Cu===2Fe2++Cu2+
④减少硫酸铜晶体的溶解损失
⑤ 产物是水,无污染
(3)向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11,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制的硫酸铜溶液。
试题分析:(1)①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硝酸做氧化剂使铜溶解,反应为3Cu+3H2SO4+2HNO3=3CuSO4+2NO+4H2O,,由方程式知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3:2;NO不能被氢氧化钠直接吸收,需先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在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B装置。②锌与强碱反应生成[Zn(OH)4]2—同时应生成氢气;(2)①根据Ksp[Fe((OH)3]计算,pH至少为3;②加入甲物质是使铁离子沉淀出来,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加入不溶于水但与酸反应的铜的化合物,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故选用CuCO3、Cu2(OH) 2CO3 、CuO、Cu(OH)2等。③通入的氧气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能与铜反应而使其溶解;④硫酸铜晶体溶于水,洗涤时需用饱和硫酸铜溶液或乙醇(盐不易溶解于有机溶剂),降低其溶解损失;⑤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产物是水无污染;(3)根据信息可以根据铝、锌的氢氧化物溶解于强碱,调节pH得到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加硫酸溶解制的硫酸铜溶液。
利用工业炼铜后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其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ClO溶液,调pH约为3,过滤;
Ⅲ.溶液进行减压蒸发等操作,甩干后送入聚合炉中进行高温聚合,……得到聚合氯化铝。
Ⅳ.将Ⅱ中得到沉淀洗涤、干燥,再与NaClO和NaOH反应,生成高铁酸钠。
(1)稀盐酸溶解Fe2O3的离子方程式是 。
(2)验证炉渣中含有FeO必要的化学试剂为 。
(3)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①步骤Ⅱ中加入过量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中,调pH约为3的目的是 。
(4)该工业流程存在缺点,在步骤Ⅱ伴随着有氯气产生,此反应方程式是 。
(5)步骤Ⅲ中在减压蒸发与甩干操作之间,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6)在步骤Ⅳ中,若该反应生成166 g Na2FeO4转移3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正确答案
(1)Fe2O3 + 6H+ = 2Fe3+ + 3H2O (2分)
(2)稀硫酸、KMnO4溶液 (或稀盐酸、K3[Fe(CN)6]溶液)(2分)
(3)①2Fe2+ + ClO- + 2H+ = 2Fe3+ +Cl- + H2O (2分)
②pH约为3时,Fe2+不能形成沉淀,将Fe2+氧化为Fe3+,可使铁完全沉淀。 (2分)
(4)ClO- + Cl- + 2H+ = Cl2 + H2O (2分)
(5)浓缩至饱和,冷却结晶(2分)
(6)2 : 3 (1分)
试题分析:(1)稀盐酸溶解Fe2O3:Fe2O3 + 6H+ = 2Fe3+ + 3H2O。
(2)验证FeO先要溶解,是盐酸,在证明Fe2+的检验,可用KMnO4溶液的褪色实验或K3[Fe(CN)6]溶液蓝色沉淀实验。
(3)①步骤Ⅱ中加入过量NaClO,将Fe2+氧化,2Fe2+ + ClO- + 2H+ = 2Fe3+ +Cl- + H2O。
②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中,调pH约为3的目的是Fe2+不能形成沉淀,将Fe2+氧化为Fe3+,可使铁完全沉淀。
(4)在步骤Ⅱ伴随着有氯气产生是因为:ClO- + Cl- + 2H+ = Cl2 + H2O。
(5)步骤Ⅲ中在减压蒸发与甩干操作之间,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浓缩至饱和、冷却结晶。
(6)在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生成166 g Na2FeO4转移3 mol电子,3NaClO+4NaOH+2Fe(OH)3=2Na2FeO4+ 3NaCl + 5H2O。反应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Fe(OH)3和氧化剂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