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利用含锰废水(主要含Mn2+、SO42-、H+、Fe2+、Al3+、Cu2+)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其中一种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某些物质完全沉淀的pH值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下列物质均能把Fe2+氧化为Fe3+,则过程①中可选择加入的氧化剂是        

a.Cl2         b.MnO2      c.浓HNO3     d.H2O2   

(2)过程②中,所得滤渣的成分是        

(3)过程③中,搅拌的目的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由MnCO3可制得重要的催化剂MnO2,MnCO3 +O2 → MnO2 + CO2

现在空气中加热 460.0 g的MnCO3,得到332.0 g产品,若产品中杂质只有MnO,则该产品中MnO2的质量分数是       。(摩尔质量/g·:MnCO3 115   MnO2 87  MnO 71)

正确答案

(1)b d(2)Fe(OH)3、Al(OH)3(3)使MnS 与 Cu2+快速、充分反应,MnS + Cu2+ = Mn2+ + CuS↓(4)Mn2+ + 2HCO3- = MnCO3 + CO2↑+H2O(5)78.6%

试题分析:(1)把Fe2+氧化为Fe3+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四个选项中,MnO2反应生成需要的Mn2+,H2O2反应后生成水,双氧水受热见光易分解,没有多余杂质,故bd正确;(2)调节pH在5.2,由题意知Fe2+和Al3+均以Fe(OH)3和Al(OH)3沉淀状态存在;(3)加入MnS是为了使其中Cu2+产生CuS沉淀除去,故搅拌目的是使MnS 与 Cu2+快速、充分反应,离子方程式MnS + Cu2+ = Mn2+ + CuS↓;(4)由题意知Mn2+和加入的H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和MnCO3沉淀,故离子方程式Mn2++2HCO3- =MnCO3 +CO2↑+H2O;(5)MnCO3受热分解为MnO,MnO部分氧化为MnO2,产品中杂质有MnO,460.0 gMnCO3,物质的量为4mol,受热产生4molMnO,设产生MnO2物质的量为xmol,即有xmolMnO氧化,剩余MnO为(4-x)mol,产物的总质量为(4-x)mol×71g/mol+xmol×87g/mol=332g,x=3,则MnO2的质量分数==78.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探究在含Mg2+、Al3+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过程。

【实验】在0.1 mol∙L-1 MgSO4、0.05 mol∙L-1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5 mol∙L-1NaOH溶液,借助氢离子传感器和相应分析软件,测得溶液的pH随NaOH溶液的加入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为精确控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可将NaOH溶液置于                         (填仪器名称)中滴加。

(2)图中有三个pH增加缓慢的阶段,第一阶段(a点前)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3)对第二阶段(b、c之间)溶液pH变化缓慢的本质,小组同学做出如下推测,请补充推测2和3:

推测1:生成Mg(OH)2沉淀,消耗OH

推测2:                                    

推测3:                                           。

若推测1符合实际情况,则a点之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请据此描述Mg(OH)2、Al(OH)3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                                            

(4)请分析e点后溶液中较大量存在的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并设计实验检验(可不填满):

 

正确答案

(1)碱式滴定管

(2)生成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3)生成Al(OH)3沉淀,消耗OH          Al(OH)3沉淀溶解,消耗OH

Al3++3OH=Al(OH)3↓                 Al(OH)3比Mg(OH)2更难溶于水

(4)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PH变化缓慢的主要原因应为:生成Mg(OH)2沉淀,消耗OH;生成Al(OH)3沉淀消耗OH    ; Al(OH)3沉淀溶解,消耗OH三种可能,至于哪一阶段为那种可能,应与Al(OH)3、Mg(OH)2二者的溶解度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温和水溶液法,以CuCl2·2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合成新颖结构的草酸铜晶体。为进一步探究草酸铜晶体的性质,现将草酸铜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红色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研究。

Ⅰ、用以下装置检验气体产物的成分。

(1)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          ,D装置的作用是检验           。(用化学式回答)

(2)用PdCl2溶液检验CO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两装置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需测定气体产物的含量,则A装置能很好地降低实验误差,在实验中,至少有____次使用到A装置,分别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对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红色固体为Cu ;

假设2:红色固体为Cu2O ;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正确答案

Ⅰ、(1)H2O(1分)、CO2 (1分)

(2) PdCl2  +  CO  +  H2O  =  Pd↓ +  CO2  +  2HCl (方程式书写完整2分)

(3)不能,若互换则E装置中可能产生的CO2对D装置中CO2的检验造成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

(4)2   (1分)

加热晶体前,通氮气可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加热晶体后,通氮气可把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全部赶出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

Ⅱ、①假设3:红色固体为Cu2O和Cu的混合物。(1分)

③实验过程(每空1分,先检验Cu2O、后检验Cu亦可)

 

试题分析:Ⅰ、(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量检验H2O的存在;CO2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可用石灰水检验CO2

(2)根据资料卡片: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钯粉,可知PdCl2把CO氧化为CO2,配平可得方程式:PdCl2  +  CO  +  H2O  =  Pd↓ +  CO2  +  2HCl

(3)不能互换D、E两装置位置,如果颠倒顺序后,E装置产生CO2,会对D对CO2的检验产生干扰。

(4)2次用到A装置,第一次:加热晶体前,通氮气可除去装置中的空气;第二次:加热晶体后,通氮气可把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全部赶出来。

Ⅱ、①假设3为假设1和假设2的综合:红色固体为Cu2O和Cu的混合物。

③根据题目所给资料卡片:Cu2O能溶于浓氨水形成络合物,设计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充分振荡使其溶解。若固体产物全部溶解,说明只含Cu2O,则假设2成立;若固体产物未全部溶解,则假设1或假设3成立,接着进行下一步实验。根据Cu2O与H2SO4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SO4和Cu,设计步骤2:另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溶液,充分振荡;则若溶液变蓝色,结合步骤1,则假设3成立;若溶液未变蓝色,结合步骤1,则假设1成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含杂质离子Mg2+、Ca2+),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A来源于石灰窑厂),则沉淀剂B 的化学式为                                    

(2)实验室模拟由滤液制备滤渣的装置如下:

①图1中装置和图2中装置的连接方法为a接                ,b接               ,f接c。

②图2中试剂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实验中要求通入的NH3过量之后再通入CO2气体,检验通入的NH3已过量的实验操作是      

(3)操作⑤煅烧后的纯碱中含有未分解的碳酸氢钠。某同学称取该纯碱样品m g,再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 g,则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4)现有25℃下,0.1mol/LNH3·H2O溶液和0.1mol/LNH4Cl溶液,将两份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的pH=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代号)。

a.0.1mol/L NH4Cl溶液与混合后溶液中导电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均相同

b.混合后的溶液中,c(NH3·H2O)>c(Cl-)>c(NH4+)>c(OH-)>c(H+)

c.由题意可知,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同浓度的NH4Cl的水解程度

d.混合前两份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

正确答案

(14分)(1)Na2CO3(2分)(2)①d(2分),e(2分)

②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分)

③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f,若有白烟生成,说明氨气过量;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进

管口f,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过量(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2分)

(3)×100%(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2分) (4) c d(2分)

试题分析:(1)杂质离子Mg2+、Ca2+分别用OH和CO32-除去。由于A来源于石灰窑厂,则A是生石灰。由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则B应该是Na2CO3

(2)①A装置是制备CO2,B装置是制备氨气的。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溶液中容易引起倒吸,所以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d,b接e,f接c。

②图2中试剂瓶内是制备碳酸氢钠的,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③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而冒白烟,所以检验通入的NH3已过量的实验操作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f,若有白烟生成,说明氨气过量;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进管口f,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过量。

(3)碳酸氢钠分解的方程式是

2NaHCO3Na2CO3+H2O+CO2↑  △m↓

2×84g        106g                   62g

g                      (m-n)g

则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mg-g=g

所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4)0.1mol/L NH4Cl溶液与混合后溶液中导电粒子的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a不正确;25℃下,0.1mol/LNH3·H2O溶液和0.1mol/LNH4Cl溶液,将两份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的pH=9,溶液新碱性,这说明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因此混合后的溶液中c(NH4+)>c(Cl-)>c(NH3·H2O)>c(OH-)>c(H+),b不正确,c正确;0.1mol/LNH3•H2O溶液显碱性和0.1mol/LNH4Cl溶液显酸性,NH4的水解程度小于氨水的电离程度,混合前两份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故d正确,答案选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含杂质离子Mg2+、Ca2+),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A来源于石灰窑厂),则沉淀剂B 的化学式为                                    

(2)实验室模拟由滤液制备滤渣的装置如下:

①图1中装置和图2中装置的连接方法为a接                ,b接               ,f接c。

②图2中试剂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实验中要求通入的NH3过量之后再通入CO2气体,检验通入的NH3已过量的实验操作是      

(3)操作⑤煅烧后的纯碱中含有未分解的碳酸氢钠。某同学称取该纯碱样品m g,再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 g,则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4)现有25℃下,0.1mol/LNH3·H2O溶液和0.1mol/LNH4Cl溶液,将两份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的pH=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代号)。

a.0.1mol/L NH4Cl溶液与混合后溶液中导电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均相同

b.混合后的溶液中,c(NH3·H2O)>c(Cl-)>c(NH4+)>c(OH-)>c(H+)

c.由题意可知,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同浓度的NH4Cl的水解程度

d.混合前两份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

正确答案

(14分)(1)Na2CO3(2分)(2)①d(2分),e(2分)

②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分)

③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f,若有白烟生成,说明氨气过量;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进

管口f,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过量(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2分)

(3)×100%(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2分) (4) c d(2分)

试题分析:(1)杂质离子Mg2+、Ca2+分别用OH和CO32-除去。由于A来源于石灰窑厂,则A是生石灰。由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则B应该是Na2CO3

(2)①A装置是制备CO2,B装置是制备氨气的。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溶液中容易引起倒吸,所以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d,b接e,f接c。

②图2中试剂瓶内是制备碳酸氢钠的,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③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而冒白烟,所以检验通入的NH3已过量的实验操作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f,若有白烟生成,说明氨气过量;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进管口f,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过量。

(3)碳酸氢钠分解的方程式是

2NaHCO3Na2CO3+H2O+CO2↑  △m↓

2×84g        106g                   62g

g                      (m-n)g

则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mg-g=g

所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4)0.1mol/L NH4Cl溶液与混合后溶液中导电粒子的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a不正确;25℃下,0.1mol/LNH3·H2O溶液和0.1mol/LNH4Cl溶液,将两份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的pH=9,溶液新碱性,这说明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因此混合后的溶液中c(NH4+)>c(Cl-)>c(NH3·H2O)>c(OH-)>c(H+),b不正确,c正确;0.1mol/LNH3•H2O溶液显碱性和0.1mol/LNH4Cl溶液显酸性,NH4的水解程度小于氨水的电离程度,混合前两份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故d正确,答案选cd。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