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的检验
- 共4052题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
(3)滤渣2 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2MgO+2SO2↑+CO2↑
MgSO4+CMgO+SO2↑+CO↑
MgSO4+3CMgO+S↓+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D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②B中盛放的溶液是 (填字母)。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硫酸 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MgCO3+2H+=Mg2++CO2↑+H2O
(2)2.8
(3)Fe(OH)3
(4)①CO ②d ③3S+6OH-2S2-+SO32-+3H2O(3分)
试题分析:(1)MgCO3是难溶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所以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CO2↑+H2O
(2)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的目的是使铁元素沉淀而镁不能沉淀,铁元素在溶液中以铁离子存在,所以溶液的PH的范围是2.8
(3)铁元素在溶液中以铁离子存在,所以滤渣2的成分是Fe(OH)3
(4)①右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所以最终的剩余气体为CO,②短少的气体产物有SO2、CO2、CO,三种气体分步被吸收或收集,SO2、CO2都能与a、b反应,与c都不能反应,而高锰酸钾溶液可与SO2反应,所以B中应放高锰酸钾溶液吸收SO2,答案选d。③淡黄色固体为S,与热的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S被氧化为SO32-,同时被还原成S2-,其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可用焦炭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与氯气反应生成SiCl4和CO,SiCl4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SiCl4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中,石英砂中的铁、铝等杂质也能转化为相应氯化物,SiCl4、AlCl3、FeCl3遇水均易水解,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装置D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C中的试剂是 ; D、E间导管短且粗的原因是 。
(3)G中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肯定存在OH-、Cl-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酸根离子(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SO32-;假设2:既无SO32-也无ClO-;假设3: 。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试剂有:3 mol/L H2SO4、1 mol/L NaOH、0.01 mol/L KMnO4、溴水、淀粉-KI、品红等溶液。
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c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下表:
正确答案
(1)MnO2+2Cl-+4H+Mn2++Cl2↑+2H2O ;SiO2+2C+2Cl2
SiCl4+2CO
(2)浓硫酸;防止生成物中的AlCl3、FeCl3等杂质凝结成固体堵塞导管
(3)【提出假设】假设3:只有ClO-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①溴水(或0.01 mol/L KMnO4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为蓝色
试题分析:(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用高锰酸钾和浓盐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氯气,其反应离子方程式MnO2+2Cl-+4H+Mn2++Cl2↑+2H2O;氯气经过除杂后在D中和SiO2与C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SiCl4和CO,反应化学方程式SiO2+2C+2Cl2
SiCl4+2CO(2)BC中分别为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用来除去氯气中的HCl和水蒸气;石英砂中的铁、铝等杂质也能转化为相应氯化物,若导管较细使杂质凝结成固体堵塞导管(3)由假设1和假设2得知,要检测的为SO32-和ClO-,故假设3为只有ClO-;又因为SO32-会使KMnO4和溴水,并不与ClO-发生反应,故可以用来检测假设1,而均SO32-和ClO-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故可以用来检测假设2;所有试剂中ClO-可以氧化KI使其生成I2,在淀粉溶液中显蓝色,可以用来检测假设3。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舍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通入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流程图中“操作步骤”为 、过滤等操作,得到MgSO4·7H2O晶体。对MgSO4·7H2O晶体直接加热 (填“能”或“不能”)得到无水MgSO4固体。
(4)长时间加热MgCO3悬浊液后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pH范围如表所示:
25℃时,向Mg(OH)2的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所呈现的颜色为 [25℃时,Mg(OH)2的溶度积Ksp=5.6×10-12)]。
(6)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2MgO+2SO2↑+CO2↑; MgSO4+C
MgO+SO2↑+CO↑;
MgSO4+3CMgO+S↑+3CO↑。
①若在实验室中煅烧硫酸镁,需要的仪器除酒精灯、三脚架以外,还需要 。
A.蒸发皿 B.坩埚 C.泥三角 D.石棉网
②用下列实验装置检验煅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SO2、CO2气体(加热装置略去,部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b→ (按接口连接)。B中盛放的试剂是 ,确定存在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
正确答案
(1)4Fe2++O2+4H+=4Fe3++2 H2O(2分) (2)Fe(OH)3(2分)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分,少选一个扣1分) 能 (1分)
(4)MgCO3+H2O= Mg(OH)2+CO2↑(2分)
(5)蓝色(2分)
(6)①B C (2分,少选一个扣1分)
②dcabfge(或dcfge)(2分,少选、错选不得分)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分)
后A中品红不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B中颜色变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试题分析:(1)菱镁矿与硫酸反应生成Fe2+,通入氧气,把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 H2O
(2)调节pH至4,Fe3+转化为Fe(OH)3,所以滤渣2的成分是Fe(OH)3。
(3)从MgSO4溶液得到MgSO4·7H2O晶体,先加热蒸发水分,使MgSO4溶液浓度变大,然后降温,MgSO4的溶解度减小,析出MgSO4·7H2O晶体,所以流程图中“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将MgSO4•7H2O晶体直接加热会造成结晶水脱去,硫酸镁较稳定,可以稳定存在,所以对MgSO4·7H2O晶体直接加热能得到无水MgSO4固体。
(4)长时间加热MgCO3悬浊液后生成Mg(OH)2,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O= Mg(OH)2+CO2↑
(5)根据Mg(OH)2的溶度积Ksp=5.6×10-12,可得c(Mg2+)•c2(OH‾)= 5.6×10-12,c (OH‾)="2" c(Mg2+),可得c3(OH‾)=2.246×10-11,可估算出pH>10,故溶液呈现蓝色。
(6)①煅烧固体物质的仪器为坩埚,坩埚需要在放在泥三角上加热,故答案为BC。
②B中溶液的作用为除去SO2,防止干扰CO2的检验,所以B中溶液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首先连接dc,连接ab,品红的作用是证明SO2已完全被除去,在连接fg,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所以连接顺序为:dcabfge(或dcfge);后A中品红不褪色或B中颜色变浅,,说明SO2已完全除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气体中含CO2.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制备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乙酸酐+水杨酸粗产品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测熔点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要使用干燥的仪器的原因是 。
(2)①合成阿司匹林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 。
②加热后冷却,未发现被冷却容器中有晶体析出,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③抽滤所得粗产品要用少量冰水洗涤,则洗涤的具体操作是 。
(3)试剂A是 。
另一种改进的提纯方法如下:
粗产品
乙酰水杨酸
(4)改进的提纯方法中加热回流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 。
②此种提纯方法中乙酸乙酯的作用是: ,所得产品的有机杂质要比原方案少,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防止乙酸酐水解
(2)①水浴加热 ②振荡容器(或用玻璃棒搅拌;或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或投入几粒晶种)
③关小水龙头,向布氏漏斗中加洗涤剂(冰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洗涤剂缓慢通过沉淀物,重复操作2~3次
(3)NaHCO3
(4)①控制反应温度,防止温度过高,乙酰水杨酸受热分解
②作为重结晶的溶剂 水杨酸易溶于乙酸乙酯,在冷却结晶时大部分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很少结晶出来
(1)乙酸酐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乙酸,甚至发生爆炸,所以一定要干燥无水操作。(2)控制85~90℃的温度持续加热,最佳的方式是水浴加热。溶液形成过饱和溶液未析出晶体,是因为缺少晶种,可以采取措施是破坏过饱和状态,使晶体析出。因为制得的阿司匹林中含有水杨酸杂质,需要进行洗涤,为减少阿司匹林损失,则需要用冷水洗涤。(3)因为粗产品中含有水杨酸聚合物,所以先将阿司匹林转化为乙酰水杨酸钠可溶物,过滤除去水杨酸聚合物,加入试剂选择能溶解乙酰水杨酸但不与水杨酸聚合物反应的NaHCO3,若用NaOH,可能会导致乙酰水杨酸水解。(4)此分离方法中一要控制温度,防止温度过高乙酰水杨酸分解,二要加入有机溶剂溶解水杨酸,让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
实验室模拟回收某废旧含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生产Ni2O3。其工艺流程如下:
(1)根据图甲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知浸出渣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其中“物质X”为________。图乙表示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当浸出温度高于70 ℃时,镍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量增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艺流程中副产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操作B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3.7~7.7,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
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molL-1,则Ca2+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
(5)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aSO4 温度升高,Ni2+的水解程度增大
(2)CuSO4·5H2O (3)方案错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4)3×10-6
(5)ClO-+2Ni2++4OH-=2NiOOH·H2O+Cl-
(1)BaO与H2SO4反应得到BaSO4沉淀,进入浸出渣;Ni2+会发生水解反应:Ni2++2H2ONi(OH)2+2H+,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平衡右移,Ni(OH)2含量增大,镍的浸出率降低。(2)CuS、S灼烧后转化为CuO和SO2,CuO被硫酸酸浸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结晶析出CuSO4·5H2O。(3)按题目操作无法将Fe2+除尽,从而导致有杂质存在,故可将Fe2+氧化为Fe3+后,再调pH,以便除去全部的铁元素。(4)c(Ca2+)=
=
=3×10-6(mol·L-1)。(5)先根据题意写出ClO-+Ni2+―→2NiOOH·H2O+Cl-,然后再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