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的检验
- 共4052题
Ⅰ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干燥Na2CO3 固体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的成分。
已知: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其为含氯氧化物。可以确定的是C中固体含有NaHCO3 ,且含氯的盐只有一种。现对C的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
(1)提出合理猜想:若已知C中有0.1molCl2恰好和10.6克Na2CO3固体完全反应。则C中有Cl2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 。
(2)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存在两种成分:NaHCO3和 ;
假设2:存在三种成分:NaHCO3和 、 。
②设计合理方案对C固体中的未知成分进行探究。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OH)2溶液、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试管、小烧杯。
Ⅱ探究铁矿石中铁的含量将2. 25g铁矿石样品经一系列化学处理,制得铁元素全部为Fe2+的待测液250 mL,利用反应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对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①现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要配制0.0150 mol/L K2Cr2O7溶液100mL,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②取25mL待测液进行滴定,平均消耗 K2Cr2O7溶液体积为25.00 mL,则铁矿石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是(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
③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填写序号)。
a.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滴定管
b.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c.锥形瓶在滴定过程中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正确答案
Ⅰ(1)2Cl2+2Na2CO3+H2O=2NaHCO3+2NaCl+Cl2O (2分)
(2)假设一:NaCl (1分)
假设二:NaCl、 Na2CO3 (1分)
Ⅱ①100mL容量瓶(2分) ②56%(2分) ③c(2分)
试题分析:解:(1)C中有0.1mol Cl2参加反应。装置C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若假设一成立,反应为Cl2+Na2CO3→NaHCO3+NaCl+X,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判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可推知C中反应生成的含氯氧化物为Cl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H2O+2Na2CO3═2NaHCO3+2NaCl+Cl2O。
(2)在装置C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含氯氧化物)。C中含氯元素的盐只有一种,且含有NaHCO3。
假设存在两种成分,为NaHCO3和NaCl;
假设存在三种成分,应还有未完全反应的Na2CO3,即是NaHCO3、NaCl和Na2CO3。
步骤2中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是检验产物中是否有Na2CO3,回答该小题时要结合最后的结论,a应为证明固体中不含Na2CO3,b应为证明固体中含Na2CO3,不能颠倒,步骤3应是检验氯离子,应向B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
假设一:存在NaHCO3和NaCl;
假设二:存在NaHCO3和NaCl、Na2CO3;
Ⅱ①配制溶液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外,还需要容量瓶,因为题中需要配制的是100ml的标准液,所以应该选用100ml的容量瓶。
②铁矿石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为了二价铁,并且由K2Cr2O7溶液滴定,所以由方程式可计算: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6 : 1
n(Fe2+) =" 6" n(Cr2O72-) ="6×0.0150" mol/L×25.00 mL ×10-3=2.25×10-3mol
又每次滴定只取25ml,所以n(Fe2+)总=2.25×10-2mol,所以w(Fe)=[n(Fe)×M/m总] ×100%=2.25×10-2mol×56g/mol÷2.23g×100%=56%,所以铁矿石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是56%。
③a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残留滴定管的水稀释标准液,这样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体积增大,所以根据n=c×V可知若V偏大,则计算中n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锥形瓶中是盛装待测液的,只要取得待测无误,锥形瓶中加水稀释不影响实验结果;
c若滴定时抖动过于剧烈,锥形瓶外溅有液体,则待测液损失,需要的标准液减少,则使得滴定结果偏小,故选c。
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碘酸钾(KIO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________(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3I2+6KOH=5KI+KIO3+
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含有I-。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槽中是否含有I-的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
试剂:淀粉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
(4)电解完毕,从电解液中得到碘酸钾晶体的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紫黑色;升华
(2)2I--2e-=I2(或I-+6OH--6e-==2IO3-+3H2O) ;有气泡产生
(3)实验方法:取少量阳极区电解液于试管中,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变蓝。
实验现象及结论:如果不变蓝,说明无I-。(如果变蓝,说明有I-。)
(4)冷却结晶;干燥;洗去吸附在碘酸钾晶体上的氢氧化钾等杂质
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线路如下:
Ⅰ.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所示:
Ⅱ.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________。
(2)“趁热过滤”时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3)有人从“绿色化学”角度设想将“母液”沿流程中虚线所示进行循环使用。请你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是否可行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ΔH=+473.63 kJ·mol-1
写出Na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Fe3++3OH-=Fe(OH)3↓、MgCO3+2OH-=Mg(OH)2+CO32-、Mg2++2OH-=Mg(OH)↓(三个答对两个即可) 2.125×1021
(2)高于36 ℃
(3)不可行 若“母液”循环使用,则溶液中c(Cl-)和c(SO42-)增大,最后所得产物Na2CO3中混有杂质
(4)Na2CO3·H2O(s)=Na2CO3(s)+H2O(g)ΔH=+58.73 kJ·mol-1
(1)根据表中数据,结合题意可知加入NaOH溶液时Mg2+、Fe3+分别与OH-结合生成沉淀Mg(OH)2和Fe(OH)3。(2)温度越高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越大,为了减少碳酸钠的损失,故应趁热过滤,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在温度高于36 ℃析出晶体最少。(3)“母液”沿流程中虚线所示进行循环使用时,会造成Cl-和SO42-等离子的富集,使所得产品中含有杂质。
(4)将两个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按顺序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Na2CO3·H2O(s)=Na2CO3(s)+H2O(g) ΔH=+58.73 kJ·mol-1。
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能溶于水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某研究小组
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查阅资料:
I.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1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Sn(OH)Cl]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l的步骤为 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对沉淀进行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 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请结合必要的化学方程式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
(3)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②__________。
(4)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取ag锡粉溶于盐酸中,向生成的SnC12中加入过量的FeC13溶液,用b mol/LK2Cr2O7滴定生成的Fe2+(已知酸性环境下,Cr2O72-可被还原为Cr3+),共用去K2Cr2O7溶液m ml。则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Sn的摩尔质量为M g/mol,用含a、b、m、M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1)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将沉淀置于漏斗中,让蒸馏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2)SnCl2 + H2OSn(OH)Cl + 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3)防止Sn2+被氧化
(4)Sn2+ + H2O2 +2H+ = Sn4+ + 2H2O
(5)3bmM /1000a
试题分析:(1)由于SnSO4的溶解度搜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从SnSO4溶液中获得SnSO4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沉淀的方法是将沉淀置于漏斗中,让蒸馏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2) 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是因为SnCl2是强酸弱碱盐,在水中容易发生水解反应SnCl2 + H2OSn(OH)Cl + HCl。若用HCl来溶解,由于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可以使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来减少SnCl2的水解反应的发生。(3) 由于在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所以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②防止Sn2+被氧化。(5)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SnCl2+2FeC13=SnCl4+2FeC12;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由方程式得关系式为3Sn——6 FeC12——K2Cr2O7。n(Cr2O72-)=mb×10-3mol.所以n(Sn)=3mb×10-3mol.所以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3mb×10-3mol×Mg/mol)÷ag="3bmM" /1000a.
目前世界各国获得镁的主要来源从海水中提取,以下是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几种物质常温下的溶度积常数,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在从海水中提取镁时,往往用到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通过将贝壳研磨成粉末直接投入海水里制备含镁的沉淀,理由是 。如果不能直接投入,应将贝壳作何处理,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若第一个空格填“能”,此空格不填;若填“不能”, 此空格只须第一步处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已知某地海水中的镁离子的浓度为1.8×10-3 mol·L-1,则常温下要使镁离子产生沉淀,溶液pH最低应为 。
(3)实验室中常用CaCO3制CO2,其产物之一的氯化钙是应用广泛的化学试剂,可作干燥剂、冷冻剂等。为了测定某氯化钙样品中钙元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I)准确称取氯化钙样品0.2000g,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6mol/L的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完全溶解,再加入35mL 0.25mol/L (NH4)2C2O4溶液,水浴加热,逐渐生成CaC2O4沉淀,经检验,Ca2+已沉淀完全。
(II)过滤并洗涤(I)所得沉淀。
(III)加入足量的10% H2SO4溶液和适量的蒸馏水,(II)中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酸性,加热至75℃,趁热逐滴加入0.05000 mol/L KMnO4溶液16.00mL,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
已知滴定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MnO4- + 5H2C2O4 + 6H+ ="=2" Mn2+ +10 CO2↑+8 H2O(已配平)
①0.05000 mol/L KMnO4溶液标准溶液应置于 (选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③该氯化钙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 。
正确答案
(12分)(1)不能(1分)贝壳研磨成粉末仍是CaCO3,由于CaCO3比MgCO3还要难溶,所以将其直接投入海水中不能产生MgCO3(2分);CaCO3CaO+CO2↑(2分,条件写△,不扣分)
(2)10(2分)(3)①酸式(1分)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且半分钟内不退去(2分) ③40%(2分)
试题分析:(1)贝壳研磨成粉末仍是CaCO3,由于CaCO3比MgCO3还要难溶,所以将其直接投入海水中不能产生MgCO3,所以不能通过将贝壳研磨成粉末直接投入海水里制备含镁的沉淀。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钙,能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从而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
(2)已知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是1.8×10-11,则常温下要使镁离子产生沉淀时OH-的浓度应该是,所以溶液pH最低应为10。
(3)①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且需要用稀硫酸酸化,所以KMnO4溶液标准溶液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
②应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自身显紫红色,所以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且半分钟内不退去。
③根据2MnO4- + 5H2C2O4 + 6H+ ="=2" Mn2+ +10 CO2↑+8 H2O可知,草酸的物质的量是0.05000 mol/L×0.016L×2.5=0.002mol,则草酸钙的物质的量也是0.002mol,所以该氯化钙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难度较大,注重能力的培养。该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