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可用MnO2和KClO3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I.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

(1)A-D装置中,用作KClO3为原料制氧气的反应装置是____(填序号)。

(2)排水法收集氧气,接口顺序是:氧气出口→___→___→g→h→烧杯(填序号)。

Ⅱ.KClO3分解时尚有副反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有异味。据推测,副产物可能是O3、Cl2、ClO2中的一种或几种。资料表明:O3、Cl2、ClO2的沸点依次为-111℃、-34℃和11℃,且O3、ClO2也能将KI氧化为I2。为探究副反应气体产物的成分,将KClO3分解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通入如右装置进行实验:

 

(3)若要确认副产物中含Cl2,F中应盛放_____溶液。

(4)确定副产物中含有Cl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若D中无现象,E中试纸变蓝,能否得出副产物含有臭氧的结论?

答:_____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ClO2是饮用水消毒剂。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除含有ClO2外,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ClO2-。为测定此饮用水中两者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水样pH=8,加人足量KI晶体,发生如下反应:2ClO2+2I- =I2+2ClO2-,反应结束后产生amolI2;继续调节溶液pH=1,又发生如下反应:ClO2-+4H++4I- =2I2+Cl-+2H2O,反应结束后叉产生bmolI2

(6)饮用水中c(ClO2-)=_____________mol·L- 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1)A(2分)

(2)f 、e(2分)

(3)AgNO3溶液(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C装置试管中有液体生成(3分)

(5)不能(1分)    Cl2也可以氧化KI产生I2(2分)

(6) (3分)

试题分析:I.(1)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因此主要仪器大试管,且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属于A-D装置中,用作KClO3为原料制氧气的反应装置是A。

(2)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所以接口顺序是:氧气出口→f→e→g→h→烧杯。

Ⅱ.(3)由于臭氧和氯气均能将KI氧化为I2,所以要检验氯气不能利用氯气的氧化性。由于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可以通过检验氯离子的来检验氯气,因此若要确认副产物中含Cl2,F中应盛放硝酸银溶液。

(4)O3、Cl2、ClO2的沸点依次为-111℃、-34℃和11℃,所以通过冰水混合物时ClO2显变为变为液体。因此确定副产物中含有ClO2的现象是C装置试管中有液体生成。

(5)由于Cl2也可以氧化KI产生I2,且干燥的氯气不能氧化碘化钾,所以实验时若D中无现象,E中试纸变蓝,不能得出副产物含有臭氧的结论。

Ⅲ.(6)根据反应式2ClO2+2I- =I2+2ClO2-可知,产生amolI2的同时必然生成2amolClO2-。在反应ClO2-+4H++4I- =2I2+Cl-+2H2O中产生bmolI2,则参加反应的ClO2-的物质的量是0.5bmol,所以原溶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是0.5bmol-2amol,因此饮用水中c(ClO2-)=mol·L- 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Na+、Al3+、Fe3+等杂质)为原料制取CaCl2·H2O和Ca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加入试剂X,调节溶液pH为碱性环境,以除去溶液中Al3+和Fe3+,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试剂X可以选择下列的________(填编号)。

(2)操作II中进行蒸发浓缩时,除三角架、酒精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

(3)由CaCl2制取CaO2的反应中,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用下列装置测定工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①检验装置B气密性良好的实验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A—B—C—D顺序连接,然后从A装置通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时,准确称取10.00g工业碳酸钙3份,进行3次测定,测得BaCO3沉淀的平均质量为17.73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除去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1)Fe(OH)3和Al(OH)3   AC (2)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3)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4)①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左边(或右边或不用)橡皮管处,将右边(或左边或两边)导气管插入水中,微热B装置,发现导气管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气管有一段液柱形成,注明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②排净装置中二氧化碳(1分)

③防止空气中CO2与Ba(OH)2溶液反应(1分)  ④90%

试题分析:(1)在碱性条件下,Al3+、Fe3+分别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由于实验室以工业碳酸钙为原料制取CaCl2·H2O和CaO2的,所以试剂X不能选用碳酸钙。又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不能选择氢氧化钡,可以选择氧化钙。由于后续实验中加入碳酸铵,所以X还可以是氨水,即答案选AC。

(2)由于氯化钙易溶于水,所以要得到氯化钙晶体,应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所以操作II中进行蒸发浓缩时,除三角架、酒精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3)由CaCl2制取CaO2的反应中,需要双氧水参加。由于双氧水易分解,所以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4)①由于B装置中含有分液漏斗,所以要检验其气密性,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左边(或右边或不用)橡皮管处,将右边(或左边或两边)导气管插入水中,微热B装置,发现导气管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气管有一段液柱形成,注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原理是利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CO2,CO2被氢氧化钡吸收生成碳酸钡沉淀,然后通过称量C装置的即可。由于在反应中装置中会残留CO2,所以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排净装置中二氧化碳。

③由于空气中含有CO2,因此D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与Ba(OH)2溶液反应。

④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CaCO3的质量是×100g/mol=9.00g,所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9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料显示:在一定条件下黄铵铁钒在pH=0.5~2.5范围内均能稳定存在,工业上用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ii)所加试剂起调节pH作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在步骤(iii)发生的反应中,加入少量MnO2的作用是                             

(3)步骤(iv)除去杂质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4)实验室模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制备,向大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水浴加热至70℃左右,用0.4 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用热水洗涤,烘干,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根据上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过滤后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简述如何洗涤沉淀                                                           

②若实验得到a g样品(只含CuO杂质),取此样品加热至分解完全后,得到b g固体,此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                                   

正确答案

(14分)

(1)HCO3-(2分)

(2)将溶液中Fe2+转变为Fe3+  (2分)

(3)(3分)

(4)①除去沉淀表面吸附的Na+和SO42-(2分);沿着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让蒸馏水流尽后,重复2~3次即可。(2分)

 (3分)

试题分析:

(1)流程图中可以看出铜矿在过量硫酸的作用下溶解,溶液呈强酸性,NH4HCO3中HCO3-+H+=CO2+H2O;

(2)根据工艺流程图中可以看出黄铵铁钒中为Fe3+,在ⅱ、ⅲ、ⅳ中一定有氧化剂,故MnO2将溶液中Fe2+转变为Fe3+

(3)从ⅳ溶液离子和产物分析得到

(4)结合题中信息,①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沉淀表面吸附的Na+和SO42-

②设Cu2(OH)2CO3质量为Xg,

Cu2(OH)2CO32CuO+CO2↑+H2O↑,由差量法可得

222g                           △m=62g

Xg                          (a-b)g

Xg=g,此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某课题以此粉末为原料,资源回收的工艺流程如下:

(1)写出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3)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绿矾(FeSO4·7H2O)时,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得到FeSO4溶液,再经               、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得到绿矾。

(5)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产品(质量分数为97%)1.0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LFeSO4溶液滴定至终点(铈被还原成Ce3+),则需准确滴加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mL。 

正确答案

(1)SiO2+2OH=SiO32-+H2O(2分)

(2)Fe3(2分);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KSCN溶液,若不出现红色,则已洗净;否

则未洗净(2分,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3)2CeO2+ H2O2 + 3H2SO4= 2Ce2(SO4)3 + O2↑+ 4H2O(2分)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每空1分,共2分)

(5)46.63(2分,需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常见的物质提纯的题。(1)加入强碱是为了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硅;(2)洗涤滤渣的目的是为了除去三价铁离子;用硫氰化钾来检验是否除净了三价铁离子;(3)这一步是用过氧化氢来还原二氧化铈,二氧化铈被还原为正三价,过氧化氢被氧化为氧气;(4)结晶的过程总是得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2Ce(OH)4+2FeSO4+4H2SO4=Ce2(SO4)3 + Fe2(SO4)3+11H2O

416g     2mol

0.97g   

416g×=0.97g×2mol

解之得:V=46.63 m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 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 g、12.7 g和1.3 g。

(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                  

(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   (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                

(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正确答案

(1)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石灰石 (3)Fe2+、Mg2+、Ca2+

(4)2Li++ CO32—=Li2CO3↓ (5)Na2SO4

试题分析:(1)将固体物质粉碎,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加入石灰石能与溶液中的H+反应,使pH升高;加入CaCl2不能发生反应,故不能调节pH;加入稀H2SO4,增大了H+浓度,pH减小,此步骤中因pH为6.0~6.5可将Fe3+、Al3+除去。

(3)加入H2O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加入石灰乳与Na2CO3溶液,可使Fe3+、Mg2+、Ca2+分别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4)由于Li2CO3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Li+=Li2CO3↓。

(5)据(4)中步骤Ⅲ的反应实质可知,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为Na2SO4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