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的检验
- 共4052题
(5分,每空1分)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S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 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 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H2SO4反应生成A
④ D可溶于水,与H2SO4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可使溴水褪色。试回答以下问题
推断A~E的化学式:A. ;B. ;C. ;D. ;E. 。
正确答案
(每空1分,共5分)A: BaSO4; B : BaCO3; C: Ba(O H)2; D : K2SO3; E: SO2
A不溶于水和盐酸,所以A是硫酸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B是碳酸钡。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H2SO4反应生成A,所以C是氢氧化钡。D可溶于水,与H2SO4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可使溴水褪色,则D是亚氯酸钾,所以E是SO2。
硫酸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中可通过不同途径制取硫酸铜溶液和胆矾(CuSO4·5H2O),其中一种流程如下:
(1)操作Ⅰ具体为 、 、过滤、烘干。
(2)杂铜(含少量有机物)灼烧后的产物除氧化铜还含少量铜,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3)若将杂铜换为纯净的铜粉,可直接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和Fe2(SO4)3溶液,不断通入氧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入过量 (填化学式,下同),调节pH=4,生成 沉淀,过滤得硫酸铜溶液[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4)通过下述图1装置也可制取硫酸铜溶液(已知:2NaOH+2NO2NaNO3+NaNO2+H2O)。
图1 图2
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有:① ;② 。
正确答案
(1)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2)AB
(3)Cu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Fe(OH)3
(4)Cu+4H++2NCu2++2NO2↑+2H2O
3Cu+8H++2N3Cu2++2NO↑+4H2O(写出一个即可) ①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进入发生装置 ②NO、NO2气体被完全吸收
(2)注意信息“含少量有机物”,有机物一般具有还原性,所以A选项也有可能;(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依据信息结合Fe3++3H2OFe(OH)3+3H+,可知加入CuO、Cu(OH)2等均能使溶液中H+减小,生成Fe(OH)3沉淀
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下面是以市售铁屑(含少量锡、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纯净绿矾的一种方法:
已知:室温下饱和H2S溶液的pH约为3.9,SnS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的pH为5.5。
(1)检验制得的绿矾晶体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I中,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 ;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 。
(3)操作IV的顺序依次为: 、 ___、 。
操作IV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 。
(4)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2.8500g绿矾产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 。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 _(用小数表示,保留三位小数)。
正确答案
(1)取少量晶体溶于水,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显现红色,表明溶液不含Fe3+(1分)
(2)除去溶液中的Sn2+离子,并防止Fe2+被氧化 (2分) 防止Fe2+离子生成沉淀(1分)
(3)蒸发 (1分)冷却结晶 (1分) 过滤(1分)②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1分)
(4)①滴加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② 0.975 (2分)
试题分析:(1)检验Fe3+一般用敏感试剂KSCN溶液,方法为取少量晶体溶于水,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显现红色,表明溶液不含Fe3+;
(2)通入硫化氢是为了除去杂质锡离子,同时硫化氢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故酸化至pH=2是防止Fe2+离子生成沉淀(室温下饱和H2S溶液的pH约为3.9);
(3)从滤液中得到绿矾晶体,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具体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晶体;用洗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表面杂质,少量冰水洗涤是降低晶体溶解,减少溶解损失;
(4)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可以根据颜色变化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
根据方程式找出关系得:n(Fe2+)=5n(MnO4¯)=5×0.01000×20.00×10-3=10-3mol
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w=10-3×278÷2.8500=0.975
(7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Na2SO4、CaCO3、KCl、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I.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II.向I中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溶解,并生产无色气体。
(1)则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 ,一定存在 。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正确答案
(1)CuSO4(1分) CaCO3、KCl(2分)
(2)CaCO3 + 2HCl = CaCl2 +CO2↑+ H2O(2分)
(3)用试管取适量I过滤得的无色溶液,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产生沉淀则白色固体组成中有Na2SO4,否则白色固体组成中有BaCl2。(2分,其余合理答案也可)
(1)粉末溶于水,溶液是无色的,所以一定没有硫酸铜。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或碳酸钙。由于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在盐酸中,并产生无色气体,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则一定含有碳酸钙。由于氯化钡和硫酸钠是不能大量共存的,所以二者只能有一种,又因为样品是由3种物质组成的,所以一定还含有氯化钾。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2HCl = CaCl2 +CO2↑+ H2O
(3)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检验硫酸钠和氯化钡的方法是:用试管取适量I过滤得的无色溶液,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产生沉淀则白色固体组成中有Na2SO4,否则白色固体组成中有BaCl2。
(每空3分共计10分)硫酸工业中废渣称为硫酸渣,其成分为SiO2、Fe2O3、Al2O3、MgO。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方案,进行硫酸渣中金属元素的提取实验。
已知溶液pH=3.7时,Fe3+已经沉淀完全;一水合氨电离常数Kb=1.8×10-5,其饱和溶液中c(OH-)约为1×10-3mol·L-1。请回答:
(1)写出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流程中两次使用试剂①,推测试剂①应该是 (填以下字母编号)
(3)溶液D到固体E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pH=13,如果pH过小,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任写一点)
(4)H中溶质的化学式: ;
(5)计算溶液F中c(Mg2+)= (25℃时,氢氧化镁的Ksp=5.6×10-12)
正确答案
(1)SiO2+2NaOH=Na2SiO3+H2O (2)A
(3)镁离子沉淀不完全或氢氧化铝溶解不完全等 (4)NaHCO3 (5)5.6× 10–10 mol/L
(1)硫酸渣中只有二氧化硅和盐酸不反应,所以A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是SiO2+2NaOH=Na2SiO3+H2O。
(2)试剂①的作用是中和溶液中的氢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由于氨水中pH最大只能是11,所以应该选择氢氧化钠,答案选A。
(3)根据流程图可知,固体C是氢氧化铁,E是氢氧化镁,所以如果氢氧化钠不足,则镁离子沉淀不完全,且氢氧化铝溶解也不完全。
(4)溶液F是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的混合物,所以通入足量的CO2是生成沉淀氢氧化铝,而溶液中的溶质则是碳酸氢钠。
(5)溶液中OH-浓度是0.1mol/L,所以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溶液中c(Mg2+)=5.6×10-12÷0.12=5.6× 10–10 mol/L。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