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的检验
- 共4052题
用石灰乳、石灰氮(CaCN2)和炼厂气(含H2S)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S(NH2)2(硫脲),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高温下,H2S存在下列反应:2H2S(g)2H2(g)+S2(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
(2)用石灰乳吸收H2S制取Ca(HS)2需要在低温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得到的滤渣可再利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合成硫脲需长时间搅拌,并在较高温度(80~85 ℃)下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HS)2与CaCN2在水溶液中合成硫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X与硫脲互为同分异构体,X加入FeCl3溶液中,溶液显红色,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温度低H2S溶解量大,溶液中H2S浓度高,有利于吸收 Ca(OH)2[或Ca(OH)2和CaS] (3)使反应物充分接触,维持较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Ca(HS)2+2CaCN2+6H2O
2CS(NH2)2+3Ca(OH)2 (4)NH4SCN
(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K的表达式为生成物浓度的次方除以反应物浓度的次方。(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石灰乳中Ca(OH)2的浓度较大,吸收H2S后,一般仍有剩余,可以再利用。(3)接触面积大,温度高均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由(2)的提示知,石灰乳吸收H2S生成Ca(HS)2进入“合成”阶段,箭头指入为加入反应物,则CaCN2和H2O均为反应物,由元素守恒知,生成CS(NH2)2外还有Ca(OH)2。(4)某溶液遇FeCl3溶液,溶液显红色,则该溶液中含有SCN-,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化合物化学式相同,由原子种类和数目可以确定还有NH4+,则为NH4SCN。
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① NaBr+H2SO4 = HBr+NaHSO4;②R-OH+HBrR-Br+H2O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代烃的水溶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应的醇;其原因是 。
(2)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 (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3)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目的是 。(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5)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 ;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27.(14分)(1)小于(1分);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3分) (2)下层 (2分) (3)abc (2分) (4)c (2分)
(5)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或反应②向右移动)(2分) 1-溴丁烷与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2分)
试题分析:(1)醇能和水形成氢键而易溶于水,溴代烃和水不反应也不能和水形成氢键,所以溴代烃的水溶性小于相应的醇;
(2)1-溴丁烷和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所以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且产物1-溴丁烷在下层;
(3)浓硫酸和1-丁醇反应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中易发生副反应: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所以稀释稀释后类似反应发生较难,可以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稀释浓硫酸后能减少Br2的生成,故b正确;反应需要让溴化氢和1-丁醇反应,若使用浓硫酸,浓硫酸被稀释放热温度升高,使溴化氢大量挥发,因此用稀释后的硫酸可以减少HBr的挥发,故c正确; 水是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abc。
(4)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物,所以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若用NaI,碘离子可以被溴氧化,但生成的碘单质会又溶解在溴代烷中而引入杂质,故a错误;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溴代烷在NaOH溶液中容易水解而损失,故b错误;溴单质和NaH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除去溴单质,故c正确;KCl不能除去溴单质,故d错误;故选c。
(5)根据题给信息知,乙醇和溴乙烷的沸点相差较大,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可以使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可以制得更多的溴乙烷;而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容易一同蒸出,所以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
化学学习中,有关物质性质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请阅读下列对应的内容,并按要求完成填空
(1)实验室经常用烧杯进行性质实验研究,如图所示装置及下表中试剂,过一段时间
实验1、2、3、4烧杯①中的现象分别是 , , , ,
(2)用下图装置:废铜屑制硝酸铜,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的溶液中,除了含有NaOH外,还有____(填写化学式)
(3)浓氨水通常可以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及其相关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收集干燥的NH3,收集装置应选择(填装置序号) ,理由是 .
②向浓CaCl2溶液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气体可制纳米级(粒子直径在1—10nm之间)碳酸钙,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 。
(4)下图是苯与溴发生反应并进行产物检验的反应装置
实验装置中的冷凝管“左低右高”的放置目的是____________,整套实验装置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对于固体硫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有如下假设:
假设①: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单质硫。
假设②: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亚硫酸钠。
假设③: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
为了探究固体硫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究竟有怎样的变化,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固体硫化钠样品,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将研钵中的样品露置在空气中两天。
③从研钵中取出一药匙样品放在试管中,加入盐酸,试样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并放出大量气泡。
④立即加塞,用力振荡,产生浑浊,且气泡的量大大减少。
(5)解释加塞振荡后产生浑浊,且气泡大量减少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6)如果要验证③是否成立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蓝、无明显现象、有白色(胶状)沉淀、变白(2分,写对2个现象给1分)
(2)NaNO3、NaNO2 (1分,漏写不给分)
(3)① ① ③ (1分,漏写不给分) 氨气难溶于该溶剂,该溶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1分,漏写不给分) ⑤ ;导管较长,棉花可以防止空气对流,有利于收集到较为干燥纯净的氨气(1分,漏写不给分)
②Ca2++2NH3+CO2+H2O → CaCO3+NH4+ (1分,漏写不给分,沉淀符号是否写不扣分)
(4)使冷凝回流的反应物苯和液溴回到(Ⅰ)中继续反应。 (1分)(Ⅱ)(Ⅲ)(1分,漏写不给分)
(5)2H2S+SO2→2H2O+3S↓(1分,漏写不给分)
(6)取少量未知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无任何现象(无沉淀生成、无气体出现),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1分)
试题分析:
(1)1:变蓝,因为硝酸挥发、把碘化钾溶液氧化成碘单质,使淀粉变蓝。
2:无明显现象: 浓硫酸不挥发,也不使酚酞溶液变色。
3:有白色(胶状)沉淀,氨水挥发,且和氯化铝溶液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4:变白,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使湿润的红纸变白。
(2)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生成硝酸钠,另外铜与浓硝酸,能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
(3)与NaAlO2反应生成Al(OH)3的气体是CO2 ;NaAlO2 +4HCl=AlCl3+NaCl+2H2O 所以AlCl3溶液中混有NaCl杂质。
(4)① ① ③ 排液体体积等于氨气体积,用量筒测液体体积。该液体满足:氨气难溶于该溶剂,该溶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⑤;因为导管较长,棉花可防止空气对流,有利于收集到较为干燥纯净的氨气。
②Ca2++2NH3+CO2+H2O = CaCO3+2NH4+ CaCO3为胶体。
(5)由于重力作用,使冷凝回流的反应物苯和液溴回到(Ⅰ)中继续反应。 (Ⅱ)(Ⅲ)都有长导管,可防倒吸。
(6)“取少量未知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排除Ag+ 和SO32-的干扰,无任何现象(无沉淀生成、无气体出现),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SO42-。
(12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第①步Cu与混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
⑵ 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⑶ 简述第③步由滤液2得到CuSO4·5H2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 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⑸ 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Cu2+ + H2Y2-= CuY2- + 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正确答案
⑴ Cu + 4H+ + 2NOCu2+ + 2NO2↑+ 2H2O 或
3Cu + 8H+ + 2NO3Cu2+ + 2NO↑+ 4H2O Au、Pt
⑵ 将Fe2+氧化为Fe3+ 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 Fe3+、Al3+
⑶ 蒸发冷却 结晶过滤
⑷ 甲 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 乙
⑸ × 100% c
试题分析:(1)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铜氧化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u + 4H+ + 2NOCu2+ + 2NO2↑+ 2H2O。由于浓硝酸和硫酸都不能溶解Au或Pt,所以滤渣是1的主要成分为Au、Pt。
(2)由于滤液中可能含有亚铁离子,所以加入双氧水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然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双氧水的还原产物是水,所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要回收铜,就必需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和铝离子,所以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Al3+形成沉淀而除去。
(3)硫酸铜易溶于水,所以要得到硫酸铜晶体需要经过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4)由于甲方案中硫酸和氢氧化铁及氢氧化铝都是反应的,所以生成的滤液中含有硫酸铁和硫酸铝。因此如果直接蒸发,将使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由于铝的金属性强于铁的,所以方案乙中铝能置换出铁,从原子利用率最高。而方案丙中生成的硫酸铝小于方案乙中生成的硫酸铝,原子利用率没有乙高。
(5)消耗EDTA的物质的量是0.001bcmol,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消耗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也是0.001bcmol,所以每一份中胆矾的物质的量是0.001bcmol。因此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 100% 。根据表达式可知,如果未干燥锥形瓶,是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若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则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将减少,测定结果偏低;如果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则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将偏大,测定结果偏高,因此答案选C。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纵观近几年高考,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要求考生必须冷静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正确作答。
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
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2、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设计对策--实验方案
(12分)某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⑵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⑶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⑷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⑸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 /L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 mL。滴定反应如下:Cu2+ + H2Y2-= CuY2- + 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正确答案
(12分)答案:⑴ Cu + 4H+ + 2NOCu2+ + 2NO2↑+ 2H2O 或3Cu + 8H+ + 2NO
3Cu2+ + 2NO↑+ 4H2O (2分)
⑵将Fe2+氧化为Fe3+ Fe3+、Al3+
⑶加热脱水
⑷甲 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 乙
⑸ × 100% (2分) c (2分)
将金属混合物处理时,(1)铜和浓硝酸、稀硫酸的混合酸:
开始发生:Cu+2NO3-+4H+Cu2++2NO2↑+2H2O,
最后发生:3Cu+2NO3-+8H+ 3Cu2++2NO↑+4H2O;金属混合物中只有Au和Pt不溶于硝酸,其是滤渣的主要成分;
(2)第②步加入过氧化氢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时生成的是铁离子和水,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整pH值,使溶液中的Fe3+、Al3+转化为沉淀;
(3)用第③步中所得的五水硫酸铜制取无水硫酸铜的方法是加热脱水;
(4)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以此为基础分析该探究小组设计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案甲中制得产品中一定含有较多的Fe2(SO4)3杂质;方案乙和丙中,从原子利用的角度考虑,乙方案最合理;
(5)根据探究小组的方案,可知计算五水硫酸铜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滴定过程中,未干燥锥形瓶,对结果无影响,排除a;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造成消耗EDTA的读数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排除b;未除净干扰离子,造成EDTA消耗偏多,测定结果偏高,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