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I.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Q的2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方案(i)时,Q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残留物应该具

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方案(ii)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Ag和Cu)中分离Au,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3)为提纯某Fe2O3样品(主要杂质有SiO2.Al2O3),参照方案(i)和(ii),请设计一种以框图形式表示的实验方案(注明物质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样品(己知样品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

190.720g),利用右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

子天平的数据如下表:

(4)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Na2O2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 ,测定过程中

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夹

持仪器除外),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Ⅰ.(1)加热时可升华,或易挥发        热稳定性好,且没有挥发性

(2)硝酸 HNO3

(3)

Ⅱ.(1)2Na2O2+2H2O → 4NaOH+O2

(2)试样质量  锥形瓶加水的质量 第4(或5)次读数(或用具体数值表示)

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3)①蒸发 ②NaCl的质量  ③烧杯 玻璃棒 ④偏大

试题分析:

Ⅰ.(1)从题中给的信息可理解为升华或蒸馏,因此X的性质为加热时可升华,或易挥发。残留物必须热稳定性好,且没有挥发性。(2)金、银、铜三种金属金的活泼性最差,不能与硝酸反应,选用硝酸作为试剂,过滤即可。(3)三种氧化物中,SiO2、Al2O3都能与强碱发生反应,但Fe2O3不会反应,可以选浓NaOH溶液反应后过滤。但如果SiO2的含量大,则不宜用前面所述方法,可选用盐酸溶解,过滤后去除SiO2,再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得Fe(OH)3沉淀,洗涤后加热分解的方法。

Ⅱ. (2)根据实验设计,需根据产生氧气的质量来计算Na2O2质量分数时,获得氧气的质量需试样质量锥形瓶加水的质量和最后锥形瓶的总质量;(3)该方案是测定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氯化钠的质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                      ;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               

正确答案

(1)C (2分)

(2)使平衡不断正向移动(2分)

(3)C(2分)

(4)除去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2分,回答一点得1分) 

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2分)

(5)AD(2分,正确但不全1分,有错0分)

(6)90.02% (2分,答90%也得分)

试题分析:(1)用烧瓶加热液体时,不能少于容积的1/4,不能超过2/3;(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分离出水,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步骤②中环己烷的沸点为80.8℃,所以加热到85~90℃;(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除去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若Na2CO3加入不足,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5)分液漏斗应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6)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                      ;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               

正确答案

(1)C (2分)

(2)使平衡不断正向移动(2分)

(3)C(2分)

(4)除去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2分,回答一点得1分) 

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2分)

(5)AD(2分,正确但不全1分,有错0分)

(6)90.02% (2分,答90%也得分)

试题分析:(1)用烧瓶加热液体时,不能少于容积的1/4,不能超过2/3;(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分离出水,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步骤②中环己烷的沸点为80.8℃,所以加热到85~90℃;(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除去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若Na2CO3加入不足,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5)分液漏斗应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6)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乙氧基萘常用作香料,也可合成其他香料。实验室制备1-乙氧基萘的过程如下:

已知:①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

 

②1-萘酚的性质与苯酚相似,有难闻的苯酚气味,苯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粉红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将72g1-萘酚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5mL浓硫酸混合。将混合液置于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                    

(2)反应结束,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冷水中,经处理得到有机层。为提纯产物有以下四步操作:①蒸馏;②水洗并分液;③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3)实验测得1-乙氧基萘的产量与反应时间、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4)提纯的产品经测定为43g,本实验中1-乙氧基萘的产率为        。        

正确答案

(1)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或作溶剂)(2分)

(2)A (2分)

(3)1-萘酚被氧化(或:温度高乙醇大量挥发)(或:温度高发生副反应) (2分)

(4)0.5或50%(2分)

试题分析:(1)使用过量的乙醇可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2)结合题中的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提纯产物的步骤为A,(3)如果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萘酚被氧化(或:温度高乙醇大量挥发)(或:温度高发生副反应),(4)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得1-乙氧基萘的产率为5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氯酸镁[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

①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

②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

(1)加MgO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2)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SO42,如何检验SO42已沉淀完全?                          

(3)加入NaClO3饱和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

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请利用该反应,结合右图,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取样,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充分反应,②        ;③        ;④      ;⑤过滤、洗涤,获得Mg(ClO3)2·6H2O晶体。

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3.50g产品溶解定容成100mL溶液。

步骤2:取1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稀硫酸和20mL1.000mol/L的FeSO4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0.100mol/L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步骤4:将步骤2、3重复两次,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15.00mL。

(4)上述产品测定中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           

步骤3中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最终结果偏     。(填“大”或“小”)。

(5)产品中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1)BaSO4和Fe(OH)

(2)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42沉淀完全(现象+判断1分)

(3)①蒸发结晶 ②趁热过滤 ③ 冷却结晶  

(4)容量瓶 滴定管  偏小

(5)78.31%

试题分析:(1)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铁架台等,其中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加入氧化镁,调节溶液的pH为4,此时铁离子形成了沉淀氢氧化铁,钡离子已经和硫酸根离子只碱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烧杯;BaSO4和Fe(OH)3

(2)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净的方法: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42沉淀完全,故答案为: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42沉淀完全;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溶液获得晶体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4)上述产品测定中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容量瓶和滴定管 。步骤3中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相当于把标准液稀释了,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就会偏高,会导致最终结果偏小。

(5)①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正三价,化学方程式为:ClO3+6Fe2++6H+=6Fe3++Cl+3H2O;②根据化学方程式:ClO3+6Fe2++6H+=6Fe3++Cl+3H2O以及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以得出:ClO3~6Fe2+,Cr2O72~6Fe2+,用0.100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过程可以得出剩余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00mol•L﹣1×0.015L×6=0.009mol,和氯酸根离子反应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0×10﹣3L×1.000mol•L﹣1﹣0.009mol=0.011mol,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1mol,产品中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0.011×299g/mol)×10××100%=78.3%.故答案为:78.3%。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