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2011·锦州高一检测)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思考,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_____,写出在沉淀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乳是生石灰与水形成的化合物,从充分利用海洋化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生产生石灰的主要原料来源于海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是________,操作B是________。

(4)加入的足量试剂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5)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考虑成本和废物循环利用的角度,副产物氯气可以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沉淀Mg2[或使Mg2形成Mg(OH)2沉淀] Mg2+2OH===Mg(OH)2↓             

(2)贝壳(或牡蛎壳等)   (3)过滤 加热浓缩(或蒸发结晶)

(4)HCl              (5)MgCl2(熔融)Mg+Cl2↑ 制盐酸,循环使用

(1)石灰乳中含有OH,能结合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方程式为Mg2+2OH===Mg(OH)2↓。

(2)由于贝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因此可以利用海洋中的贝壳等。

(3)要得到沉淀,应该通过过滤;氯化镁易溶于水,因此要得到氯化镁晶体,应该是加热浓缩(或蒸发结晶)。

(4)氢氧化镁要转化为氯化镁,需要加入盐酸。

(5)镁是活泼的金属,通过电解法冶炼,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氯气可以制取盐酸,循环使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分馏装置中,如果有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而不应插在液面下

(2)冷凝管的冷水流向是错误的,应从a处流入b处流出

(3)接收仪器应用小口的锥形瓶,而不应用大口的烧杯,以免蒸气挥发太多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蒸馏操作方面的知识。(1)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所以应该放在支管口处;(2)冷凝水的流向和蒸气的流向恰好相反,冷却效果好;(3)收集装置应该用锥形瓶,减少蒸气挥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欲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mL 1mol/L的氯化钠溶液,设计了下面的操作方案。根据方案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⑴称量粗盐样品m g,样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

⑵过滤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有                        

⑶蒸发操作时应将液体放在___       ___中加热,等加热至____      ____时即停止加热。

⑷在样品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⑸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___。

⑹配制100 mL 1mol/L的NaCl溶液时,应从W g固体中称取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分,每空1分,方程式各2分) (2)漏斗       (3)蒸发皿 剩余较少液体 

(4)使钙离子完全形成沉淀而除去 Ca2++CO32—-===CaCO3

(5)除去过量的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6)5.9 g

试题分析:(2)过滤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有漏斗。

(3)蒸发操作时应将液体放在蒸发皿中加热,等加热至剩余较少液体时即停止加热。

(4)氯化钠中含有氯化钙,所以在样品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使钙离子完全形成沉淀而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CO32—-===CaCO3↓。

(5)由于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2CO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6)100 mL 1mol/L的NaCl溶液只溶质的质量是0.1L×0.1mol/L×58.5g/mol=5.85g。由于托盘天平只能读数到0.1g,所以实际称量的质量是5.9g。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1)为了检验和除去下表中的各种杂质(括号里的为杂质),请从①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从②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将所选的答案用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检验的试剂:

A.无水硫酸铜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水  D.氢氧化钠溶液

②除杂试剂:

a.无水硫酸铜  b.乙酸    c.新制的生石灰  d.溴水

③写出除杂时,乙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在左试管中先加入2 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 mL浓硫酸,再加入2 mL乙酸,充分摇匀。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3~5 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试回答:

在右试管中通常加入________溶液,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_______,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分离右试管中所得乙酸乙酯的操作为(只填名称)________。反应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饱和Na2CO3 小 分液 催化剂、吸水剂

(1)①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所以二者都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把乙烯氧化生成CO2,所以要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应该用溴水。

②要检验酒精中的水,一般用无水硫酸铜;但要除去水,则需要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即可。

③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2)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而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要分离提纯乙酸乙酯,应该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由于不溶于水,分液即可;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在反应中,浓硫酸除了起催化剂的作用外,还起吸水剂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所含杂质为SiO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I】

(1)组装发生并测定生成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并检验气密性;

(2)称取碳酸钙样品W g;

(3)加入过量盐酸;

(4)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V mL。

问题I—1: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

钙的纯度会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问题I—2:在方框中画出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的装置简图。

【方案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Wg;

(2)在锥形瓶中用C mol/L盐酸V mL(过量)溶解样品;

(3)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再用浓度为C1 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用去氢氧化钠溶液V1毫升。(已知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3.1~4.4)

问题II—1:未滤去不溶物SiO2,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填有或无)         

理由是                                             

问题II—2:碳酸钙纯度表达式                                         

【方案评价】

你认为以上两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                   

另一个方案不够好的理由是                                            

正确答案

1

问题I—1:偏低(1分)

问题I—2:

(2分)

问题II—1:无(1分)甲基橙变色时,溶液呈弱酸性,

此时SiO2不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1分)

问题II—2:0.05(CV-C1V1)/W(2分)

方案II(1分)

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操作较繁琐,误差较大;计算时还需将其折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比较复杂。(1分)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