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的检验
- 共4052题
(10分)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通常以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藻灼烧后的海藻灰中提取
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I是__________,操作II是__________。
(2)试剂X可以选择__________。
A. 氯气 B. 氢氧化钠 C. 过氧化氢 D. 稀硫酸
(3)试剂Y可以选择__________。
A. 酒精 B. 四氯化碳 C. 醋酸 D. 苯
(4)该实验中为使海藻灰中I-转化为I2的有机溶液,除烧杯、普通漏斗和必要的夹持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II完成后,判断水层中是否残留I2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滤(1分)萃取(萃取和分液)(1分) (2)A、C(2分)
(3)B、D(2分) (4)玻璃棒(1分)分液漏斗(1分)
(5)取少量水层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若变蓝则残留I2,若不变蓝,则不残留I2。(2分)
(1)灼烧后的海藻灰中含有不溶性物质,通过过滤即可除去,即操作I是过滤。X能把溶液中的碘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碘,而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所以操作Ⅱ是萃取。
(2)氯气和过氧化氢都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而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不能氧化碘离子,所以答案选AC。
(3)作为萃取剂的Y应该满足和水不溶,且碘易溶在Y中,酒精和乙酸与水是互溶的,不能作为萃取剂,答案选BD。
(4)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溶解时需要玻璃棒,萃取时需要分液漏斗。
(5)由于碘能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据此可以鉴别碘的存在。即取少量水层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若变蓝则残留I2,若不变蓝,则不残留I2。
(8分)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除F外还有 (填代号,限填2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脚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2)第2步:Iˉ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填代号)____________。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正确答案
(8分)(1)B、E(2分)
(2)将灰烬转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2分)
(3)D;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会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各2分)
本题是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问题的典型题目。着重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集选择、填空、问答等题型于一体.分析时要注意理解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思路,并强调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现有一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MgCO3、Na2SO4、Ba(NO3)2、AgNO3和CuSO4。它溶于水后得一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可溶于稀盐酸并冒气泡,而无色溶液遇盐酸无反应,其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故一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有____;可能存在的物质有____。
正确答案
一定存在的物质有:Na2SO4和MgCO3;
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有:Ba(NO3)2、AgNO3和CuSO4;
没有可能存在的物质。
由于焰色反应呈黄色,所以从所给物质可以判断一定有Na2SO4,又因混合物溶于水后有沉淀(白色),且此沉淀可溶于稀盐酸,并冒气泡,故一定有MgCO3存在。CuSO4、Ba(NO3)2、AgNO3肯定都不存在,因为Cu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焰色反应为绿色。有Na2SO4,若有Ba(NO3)2存在,则必然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若有AgNO3存在,遇盐酸必发生反应生成AgCl沉淀。
(15分)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4 ⅦA (2)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 (3)Br2+SO2+2H2O===4H++2Br-+SO
(4)温度过高,产生大量水蒸气,溴蒸气中水蒸气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吸收率低
(5)分液漏斗
(6)“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更少,成本降低
试题分析:(1)35号元素溴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是因为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减少Cl2、Br2与水反应;(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是因为温度过高,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溴蒸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若温度过低,溴又不能完全蒸出,吸收率就会降低。(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叫分液,分离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馏,是因为“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更少,成本降低,效益更高。
下图是关于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使用说明书,以下为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1)根据上述说明和所学知识回答:
①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 (写分子式)。
②请推断华素片 (填“是”或“不是”)白色。
(2)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中确实含有上述成分,设计实验如下。请填空:
①取一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碎,再将药粉装入试管并加入约2 mL蒸馏水;向试管中再加入约2 mL (填选项字母),并用力振荡。
A.酒精(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B.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
②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③选用该液体的原因是 。
(3)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成分(请叙述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结论) 。
正确答案
(1)①I2 ②不是
(2)①B ②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③与水不互溶不反应且分层,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不与I2反应
(3)将药片研成粉末,放在干燥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口有无紫色蒸气产生,冷却后试管口是否有紫黑色固体产生
本题是以I2的基本性质为载体的实验探究题,综合考查碘单质的性质,包括颜色、碘水颜色、碘的有机溶剂颜色,以及萃取剂选择的理由,都属一些识记性知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