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共237题
1.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______,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惹出的若干意见》颁布,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七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5. 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8.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1) 运用“茅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制环境。
(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3)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正确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政府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对创新主体进行引导,推动技术创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3)立足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想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 “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第二组 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1)结合第一组观点,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让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正确答案
(1)如何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充分发扬民主,激发人民创造热情;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培养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通过培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4.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特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回答14-15题。
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
①场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提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
②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形势不容乐观。
(2)
①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②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需要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④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和家庭。
(3)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经济建设重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表1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这表明( )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4. 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图5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8.在福建平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点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断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