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共237题
4.2015年夏天,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一些产业已开始出现滑坡,许多跨国公司正重新考虑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政府应该(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发展
②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
③引导企业走出去,推进制造业国际化
④加强公共服务,拓宽企业产品销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重点考察我国政府的职能,关联到政治课本必修二的内容,作为政府不能行使企业职责,因此④项中拓宽企业产品销路要排除掉,同时对于濒临破产企业,我国的态度是鼓励企业兼并和破产,因此排除掉②,我国目前对企业发展的正确态度是对内以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对外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来不断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难度较小,在解题上要牢牢围绕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来进行分析,就能够很快选出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④中,“拓宽企业产品销路”乍一看像是政府应该做的,其实政府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是在履行服务职能罢了,因此作为考生一定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来研习和把握。
知识点
15.C919大型客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大飞机C919的下线
①见证了我国已经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②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③体现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变了国际经济“游戏规则”
④在加快科技发展、占领高技术制高点方面带给我们更多自信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不符合现实,③错误,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并未改变。②④当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题干只给了背景材料,这时需要去读选项,一一甄别筛选,排除明显错误选项,即可选出正确选项了。
易错点
可能不敢确定②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知识点
20.“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这与2015年11月召开的G20、 APEC两个峰会主题不谋而合。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发展理念及两个峰会上的中国看法、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备受各方关注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发展理念及两个峰会上的中国看法、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备受各方关注说明中国与各国面对的发展挑战及化解之道相互联结、相互贯通,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结合,D当选,A错误,科学的发展理念来自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实践中,B错误,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中,C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抓关键词,中国的发展理念与世界主题不谋而合,说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最佳选项
易错点
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共性存在于个性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知识点
13.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意义十分重大。马铃薯作为主粮化产业开发有利于( )
①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②巩固农业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③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理念
④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正确答案
解析
1、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有利于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2、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有利于巩固农业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有利于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2、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有利于巩固农业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3、材料不能体现绿色消费理念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易错点
1、本题误选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本题不易理解的是马铃薯作为主粮化与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理念无关。
知识点
13.当前我国传统产业已经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政府应
①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②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消除投资各种体制障碍
④引导资本加快退出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正确答案
解析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所以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助于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①入选;基础设施投资除了政府财政之外,吸收社会资本,要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②正确;消除投资各种体制障碍的说法,过于绝对,③排除;“退出传统产业”的说法错误,④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审题干应全面把握题干的中心并提取关键词、把握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审选项应坚持对应性原则,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对应,可先排除明显错误选项,然后选择最优选项。
易错点
注意题肢中的措辞的严密性,比如“消除各种体制障碍”“退出传统产业等”。
知识点
2.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②应把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③需要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
④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正确答案
解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①正确;题目中说道要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就必须在制度上解决到每一个个体,因此措施必须要精准,③当选;②④与扶贫没有直接关系,不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看到2020年、扶贫、还有区域性这样的词语的时候,应该要联想到本题是在考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知识。而扶贫是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自然而然的排除掉②和④,①和③明显正确,理应当选。
易错点
扶贫应该是小康社会建设中五位一体的目标之一,但是主要是社会建设的目标。本题选项中的②和④主要是经济目标,容易混淆,造成误选的错误。要区别经济方面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社会方面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知识点
2.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下列做法与之相符合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当选,B选项,属于扩大内需,C选项属于调整生产关系,D选项,属于需求侧改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抓关键词,根据设问要求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易错点
区分供给侧和需求侧,实质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知识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材料一 当前,我国国内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实体经济效益不佳,经济增速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大量关键装备、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消费者大量“海淘”、出境购物,消费能力严重外流。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数字背后折射的是我国民众巨大的消费潜力和供需错配的尴尬。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必须从生产端入手,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材料二 产能过剩问题是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在银行信贷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占用着大量社会资源。去产能短期内会影响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但这是结构性改革不得不迈过的坎。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26.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当前我国着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
27.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在当前化解产能过剩中政府应如何作为。
正确答案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通过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日益升级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供给引导需求,创造需求的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③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必须着力进行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当前我国着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类型,材料显示供给侧是生产端,需求侧是消费端,因此此题的理论依据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再加上现实原因,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此题的答案就比较全面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设问,设问类型是原因类,原因类一般从理论依据,现实原因,意义等角度来组织答案,再审读材料,找到理论原因和现实原因,组织答案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添加意义即可了。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视回答现实原因
正确答案
①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规律,为实施市场化退出创造条件。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严控过剩行业新增产能。
③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④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在当前化解产能过剩中政府应如何作为,是措施类,行为主体是政府,可从政府的职能,依法行政,宗旨原则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设问,审问类型是措施类,措施类一定要找准行为主体,本题的主体是政府,再审读材料,根据材料信息,把政府的相关知识与材料进行有效对接即可了
易错点
切忌回答的大而空,一定要具体,答案要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7.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新政时期,……参照西方各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等根本性大法,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实行陪审和律师制度、改良监狱等也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清末新政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不变的路线图。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自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摘自黄相怀等《“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现。并对照材料一,说明中美两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异同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1)
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和体系化方向;制定了一系列根本性大法,为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西方法律体系取代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不足。
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西方法律制度的优点对清政府维系统治的启示。
(2)
表现: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赋予总统独立的行政权;构建“分权与制衡”体制(或三权分立体制)。
异同点:相同点是都注重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利用;不同点是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美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
观点:民主具有相对性、多样性、渐进性。例如近代欧美国家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不是全体人民的民主;近代欧美国家的代议制具有不同的内容;近代欧美国家的民主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也存在雾霾污染、造城运动、公共服务滞后等“城市病”。时隔37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这启示我们()
①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必须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③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④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错误,城乡收入差距不能消除,只能缩小,②④当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启示类设问回答措施,措施要对症下药,根据材料有效信息,选择正确的做法,排除错误做法。
易错点
城乡收入差距不能消除,只能缩小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