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共332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共33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可看出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梁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是毛泽东在他的哪篇文章中所论述的什么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利用这则口述史料来研究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辛亥革命。

(2)赞成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3)分不清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不同主张。道路:①康、梁主张通过改良的手段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②孙中山:通过革命的手段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③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

(4)《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5)材料为毛泽东本人口述历史,因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口述史料受口述者及记述者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及片面性,最好与原始史料配合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代夏作民主。”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清末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

(2 )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

(3 )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异:唐朝的三省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立足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4)背景: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战争的结果。核心:民主、自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回答:

(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全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实质何在?

                                                                                                                                                                 

(3)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

                                                                                                                                                                 

(4)材料三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表明了什么实质?

                                                                                                                                                                 

(5)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论证的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洋务派。只主张改变某些规章制度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

(2)反对兴民权。反对君主立宪,反对维新变法。

(3)顽固派。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

(4)“稍变祖宗之法”。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向封建势力妥协。

(5)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上阐明了要求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孙中山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立”的政治设想,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

[ ]

A中枢机构分权制度

B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C官吏考核和任免制度

D内外朝分立制约制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1869——1936)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 ]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转移。”“外国作品”外国作品对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影响在于

[ ]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人在一篇文章中声称“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是

[ ]

A谭嗣同

B严复

C邹容

D章太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现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学习对象经历了下列演变:

[ ]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 ]

A爱国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②维新变法③马克思主义④民主与科学

[ ]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进步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现象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