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共332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共33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

(2)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3)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说明: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4)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或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民主共和成为主要潮流,出现政党政治活跃的局面;思想文化:西方文化及习俗传入中国并逐渐被民众接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两枚货币。

材料二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这两枚货币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材料三 “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摘自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谈谈应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以“20世纪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请你代他们写一篇内容提要。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词语: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②紧扣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宇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政府,中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坚持独裁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后,于1954年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惟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是所体现的“政治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相同问题: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制定宪法,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智慧: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妥协;分权制衡;利益兼顾;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

(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政治力量忙于争权夺利,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导致政局不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素质低下,不能承担公民的政治责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三种可能影响中国走向的力量: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派;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派;以张謇、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这三种政治力量虽然基本上没有共识,但实际上三派同源,都起源于同一个起点。这里强调的“同一个起点”是

[ ]

A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

D辛亥革命后军阀社会的动荡不安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

[ ]

A亡国

B革命

C帝制

D尊孔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⑦“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

[ ]

A孙中山

B李烈钧

C黄兴

D宋教仁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宋教仁在1907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 ]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B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D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 ]

A护国军势力大大超过北洋军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封建势力在辛亥革命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D辛亥革命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基础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这首描述北京近代社会的竹枝词,反映了

[ ]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

B皇族内阁建立

C民初政局的混乱

D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 ]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第二次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孙中山先生曾写一副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挽联是为谁而作?

[ ]

A黄兴

B康有为

C郑观应

D宋教仁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

A晚清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 ]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