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单位会计基础
- 共1993题
某白酒酿造公司,2003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7400万元、投资收益180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7330万元,营业外支出8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170万元,已按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56.1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180万元分别为:取得被投资企业的分配支付额超过投资成本部分的金额116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60.8万元,被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49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30%的企业所得税;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2)2003年4月20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人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3)12月10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60万元和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万元,已全额扣除。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公司予以补税所涉及的内容:(1)计算投资收益共计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2)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3)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4)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5)计算该公司2003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1)投资收益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60.8÷(1-24%)-60.8+49÷(1-30%)-49-15=80-60.8+70-49-15=25.2(万元)(2)外购设备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90-90×(1-5%)÷10÷12×8=84.3(万元)(3)接受捐赠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8.5=58.5(万元)(4)向贫困山区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解析
暂无解析
系统初始化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正确答案
为了确保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对所使用的会计软件的功能及工作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对系统能做什么和怎样做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应结合企业本身的业务特点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准备系统所必需的基础数据和会计科目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账套名称。(2)会计期间。(3)记账本位币。 (4)会计科目体系结构设计。(5)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及辅助核算项目。(6)科目余额。 (7)其他基础数据。针对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结合所使用的会计软件,还应准备其他基础数据,如操作人员及其权限、凭证类型、结算方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在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 )。
A.会计法规
B.会计行政法规
C.会计部门规章
D.会计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以下有关会计主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
B.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分
C.会计主体不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非营利组织
D.会计主体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
正确答案
C
解析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企业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分(如分厂、分公司、门市部等),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甚至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非营利组织。
某白酒酿造公司,2003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7400万元、投资收益180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7330万元,营业外支出8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170万元,已按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56.1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
(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180万元分别为:取得被投资企业的分配支付额超过投资成本部分的金额116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60.8万元,被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49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30%的企业所得税;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
(2)2003年4月20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人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
(3)12月10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
(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60万元和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万元,已全额扣除。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公司予以补税所涉及的内容:
(1)计算投资收益共计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5)计算该公司2003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1)投资收益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60.8÷(1-24%)-60.8+49÷(1-30%)-49-15=80-60.8+70-49-15=25.2(万元)
(2)外购设备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90-90×(1-5%)÷10÷12×8=84.3(万元)
(3)接受捐赠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8.5=58.5(万元)
(4)向贫困山区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解析
暂无解析
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成的一个完整报告体系,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企业的( )的文件,是企业向外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财务状况
E.纳税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以下哪项不是营销计划的内容( )。
A.计划概述和营销现状分析
B.市场机会与环境威胁、企业优势与劣势的分析
C.营销目标、策略、行动方案、预算方案和营销控制
D.人员招聘、培训和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考察营销计划应包括的内容。营销计划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1.计划概述;2.营销现状分析;3.市场机会与环境威胁、企业优势与劣势的分析;4.营销目标;5.营销策略;6.行动方案;7.预算方案;8.营销控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层次包括( )。
A.基本准则
B.基本准则及应用指南
C.解释公告
D.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层次包括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及应用指南、解释公告。
某白酒酿造公司,2003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7400万元、投资收益180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7330万元,营业外支出8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170万元,已按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56.1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
(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180万元分别为:取得被投资企业的分配支付额超过投资成本部分的金额116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60.8万元,被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49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30%的企业所得税;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
(2)2003年4月20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
(3)12月10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
(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60万元和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万元,已全额扣除。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公司予以补税所涉及的内容:
(1)计算投资收益共计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5)计算该公司2003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1)投资收益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60.8÷(1-24%)-60.8+49÷(1-30%)-49-15=80-60.8+70-49-15=25.2(万元)
(2)外购设备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90-90×(1-5%)÷10÷12×8=84.3(万元)
(3)接受捐赠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8.5=58.5(万元)
(4)向贫困山区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解析:本题所述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的问题,注册会计师首先将企业账目处理中的不正确之处进行账簿调整(即购买设备的90万元先调账);然后再进行纳税申报表的调整。此时,纳税调整前的所得额中,不应包含已扣除的资本性支出,而题中所给会计利润170万元,是企业已扣除90万元资本性支出后的数额,既然注册会计师已调账,纳税调整前所得应加入84.3万元,相当于纳税调整前企业已进行了正确处理,利润中没有减除资本性支出,但扣减了8个月的折旧费。
公益捐赠税前扣除限额。
=纳税调整前的所得额×3%+全额扣除的公益救济捐赠
=[170+60.8÷(1-24%)-60.8+49÷(1-30%)-49 +58.5+84.3]×3%+20
=10.59+20=30.59(万元)
实际捐赠额=60+20=80(万元)
实际捐赠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80-30.59=49.41(万元)
(5)公司2003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25.2+58.5+84.3+49.41)×33%-80×24%-70× 30%
=71.75-19.2-21=31.55(万元)
或者:
公司2003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170+25.2+58.5+84.3+49.41)× 33%-56.1-80×24%-70×30%
=127.85-56.1-19.2-21=31.55(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关于会计等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B.“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人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D.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选项应该是反映某一时点的静态情况,而非某一特定期用的动态情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并没有反映全部的会计要素,C选项错误。故选B、D
某公司自2010年1月1日开始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11年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自2012年1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15%。2011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1)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0万元;(2)年末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15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3)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0万元。假定该公司2011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公司2011年度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A.600
B.150
C.495
D.345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当期应交所得税=(2000+700-300)×25%=6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700×15%=-105(万元);2011年度所得税费用=600-105=495(万元)。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B.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可能会影响利润
C.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公司自2010年1月1日开始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11年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自2012年1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15%。2011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1)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0万元;(2)年末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15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3)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0万元。假定该公司2011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公司2011年度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A.600
B.150
C.495
D.345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当期应交所得税=(2000+700-300)×25%=6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700×15%=-105(万元);2011年度所得税费用=600-105=495(万元)。
试论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⑴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物流还没有单独的项目 ⑵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 ⑶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各企业均不相同 ⑷有不少物流成本是物流部门无法控制的,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⑸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在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 )。
A.会计法规
B.会计行政法规
C.会计部门规章
D.会计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