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综合计算
- 共266题
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其过程如下:
mCeO2 (m-x)CeO2·x Ce+x O2
(m-x)CeO2·xCe +xH2O + xCO2mCeO2 + x H2 +xC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 △H1
反应Ⅱ: △H2
反应Ⅲ: △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1与△H2、△H3之间的关系是:△H3= 。
(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气体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1)。则:
①△H3 0(填“>”、“=”或“<”)。
②在T1-T2及T4- T5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 。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到T2,并维持该温度。请在该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趋势曲线。
(3)利用反应Ⅲ捕获CO2,在(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2吸收量的措施有 (写出2个)。
(4)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
aNH4Cl
bNa2CO3
cHOCH2CH2OH
dHOCH2CH2NH2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2△H2—△H1
(2)①<
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的升而提高。T4- T5区间,化学反应已到达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③
(3)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或压强)
(4)BD
知识点
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 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 +2Al2O3+9SO2+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
(2)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方法是 。
(3)A1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AIN,其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体中Al的配位数是
(4)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 kPa时:
2H2O (g)=2H2O(1)
;
2SO2(g)+O2(g)+2H2O(g)=2H2SO4(l)
。
则SO3 (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焙烧948t明矾(M=474 g/mol ),若SO2 的利用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t。
正确答案
(1)S
(2)蒸发结晶
(3)4
(4)Al+3NiO(OH)+H2O==NaAlO2+3Ni(OH)2
(5)SO3(g)+H2O(l)==H2SO4(l), ΔH=-130 KJ/mol
432t
解析
(5)ΔH=(ΔH3-ΔH1-2ΔH2)/2=-130 KJ/mol
948 t明矾生成SO2物质的量为4500mol
故生成硫酸的质量m=4500×0.96×98÷0.98=432000Kg=432t.
知识点
氢气是清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以H2为原料制取氨气进而合成CO(NH2)2的反应如下:
N2(g)+3H2(g)=2NH3(g) △H=―92.40 kJ·mol-1
2NH3(g)+CO2(g)=NH2CO2NH4(s) △H=―159.47 kJ·mol-1
NH2CO2NH4(s)=CO(NH2)2(s)+H2O (l) △H=+72.49 kJ·mol-1
则N2(g)、H2(g)与CO2(g)反应生成CO(NH2)2(s)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H2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与20 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M、N两点平衡状态下,容器中总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n(N)= 。
②若M、N、Q三点的平衡常数KM、KN、KQ的大小关系为 。
(3)已知叠氮酸(HN3)不稳定,同时也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HN3=3N2↑+H2↑ 2HN3+Zn=Zn(N3)2+H2↑
则2 mol HN3与一定量Zn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67.2 L气体,其中N2的物质的量为 。
(4)已知H2S高温热分解制H2的反应为: H2S(g)H2(g)+
S(g)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H2S的起始浓度均为c mol·L-1时测得不同温度时H2S的转化率。图1中 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时H2S的转化率。若985℃时,反应经t min达到平衡, 此时H2S的转化率为40%,则反应速率v(H2)= (用含c、t的代数式表示)。请说明随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逼近的原因: 。
(5)用惰性电极电解煤浆液制H2的反应为: C(s)+2H2O(l)=CO2(g)+2H2(g) 现将一定量的1 mol·L-1 H2SO4溶液和适量煤粉充分混合,制成含碳量为0.02 g·mL-1~0.12g·mL-1的煤浆液,置于上图2所示装置中进行电解(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1)
(2)① 5:4 ②KM=KN>KQ
(3)2 mol
(4) 0.4c/t mol·L-1·min-1;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合理答案均可)
(5)C+2H2O-4e-=CO2↑+4H+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则△ H4的正确表达式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考察盖斯定律。根据S守恒原理,要得到方程式4,可以用(方程式1+方程式2—3×方程式2)×。
知识点
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60mol能氧化白磷的物质的量是 。
(3)磷的重要化合物可通过
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 ;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 。
②Na2HPO4 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 溶液,溶液则显酸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磷的化合物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
)以物质的量之比2:1 反应时,可获得一种新型阻燃剂中间体X,并释放出一种酸性气体。季戊四醇与X 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
①酸性气体是 (填化学式)。
②X的结构简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1)2821. 6
(2)3 mol
(3)①4 ~5. 5(介于此区间内的任意值或区间均可) c(HPO42-)>c(H2PO4-)
②3Ca2++2HPO42-=== Ca3(PO4)2↓+2H+
(4)①HCl
②
知识点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OSO3H),再水解生成乙醇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2CH3OH(g)= CH3OCH3(g)+ H2O(g) △H1=-23.9KJ·mol-1
甲醇制烯经反应:2CH3OH(g)= C2H4(g)+2 H2O(g) △H2=-29.19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 C2H5OH(g)= CH3OCH3(g) △H3=+50.7KJ·mol-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 H2O(g)= C2H5OH(g)的△H= KJ·mol-1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_
(3)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l:1]。
①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_ ,理由是_ .
③气相直接水合法常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压强69MPa:气。N(H2O):N(C2H4)=0.6 :1。乙烯的转化率为5%.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正确答案
(1)
(2)-45.5 污染小、腐蚀性小等
(3)①
②<
<
<
反应分子数减少,相同温度下,压强升高乙烯转化率提高。
③将产物乙醇液化移去 增加比
解析
略
知识点
火力发电厂释放出大量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燃煤废气进行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等目的。
(1)CO可以与H2O(g)发生反应:CO(g) + H2O(g) CO2(g)+H2(g) ΔH<0
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进行投料,在800℃时达到平衡状态,K=1.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②平衡时,丙容器中H2O的物质的量是 mol,甲容器中CO的转化率是 ,
容器中CO的转化率:乙 甲(填“>”、“=”或“<”)。
③丙容器中,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CO的平衡转化率升高。
(2)除去氮氧化物:
① 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1=-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2=-1160 kJ·mol-1
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 也可用氨气与之发生反应:NOx+NH3→N2+H2O。
现有NO2和NO的混合气体3.0 L,跟3.4 L(同温同压下)NH3反应,恰好使其全部转化为氮气,则原混合气体中,NO2与NO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①
②0.1 50% >
③ 降低
(2)①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 (3分)
② 7 : 3
知识点
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CO(g)
CH3OH(g)
90.8 kJ
② 2CH3OH(g)CH3OCH3(g)
H2O(g)
23.5 kJ
③ CO(g)H2O(g)
CO2(g)
H2(g)
41.3 kJ
总反应:3H2(g)3CO(g)
CH3OCH3(g)
CO2(g)
Q,其中Q
kJ;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代号)。
a,低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4)已知某温度下反应②2CH3OH(g)CH3OCH3(g)
H2O(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到10min时恰好达平衡,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数值(单位相同)的大小:(甲醇)
(水)(填“>”、“<”或“=”)。
反应开始时(CH3OH)
;
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CH3OH)
;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精确到0.01)
正确答案
(1)C +H2O CO +H2
(2)H2S+Na2CO3 →NaHS + NaHCO3
(3)246.4 a c
(4) > 1.64 mol·L-1 0.12mol/L·min 1.86
解析
略
知识点
25℃、101kPa 下:
①2Na(s)+1/2O2(g)→Na2O(s)+414KJ
②2Na(s)+O2(g)→Na2O2(s)+511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