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太原期末)传统燃料能源正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确的能源供应,这时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太阳能发电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地面太阳能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并且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人们便设想设立空间电站.

空间站是将太空站建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其发电原理如图所示,在太阳能收集板上铺设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太阳能变成电能,在经微波转换器将电流转成微波.并通过天线将电能以微波的形式向地面发射,地面接收站通过天线还原成电能.

已知S1=1m2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电功率为P1=10kW,空间电站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可达S2=5.0×109m2,求:

(1)该电站发电功率P2是多少?

(2)利用微波传输电能,输电效率η可达80%,计算地面接受的实际功率P

(3)一个太阳灶平均每平方米每分钟吸收太阳能8.4×104J,其转化效率是15%,那么表面积为2m2的太阳灶将太阳能转换成内能的功率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S1=1m2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电功率为P1=10kW,空间电站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面积为:

S2=5.0×109m2

即:

解得:P2=5×1010kW

(2)输电效率η可达80%,则有:

P=ηP2=80%×5×1010kW=4×1010kW

(3)已知一个太阳灶平均每平方米每分钟吸收太阳能W=8.4×104J,其转化效率η′是15%,表面积S为2m2

可得:=420W

答:(1)该电站发电功率P2是5×1010kW;

(2)利用微波传输电能,输电效率η可达80%,计算地面接受的实际功率P为4×1010kW;

(3)一个太阳灶平均每平方米每分钟吸收太阳能8.4×104J,其转化效率是15%,那么表面积为2m2的太阳灶将太阳能转换成内能的功率是420W.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能源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

A改进热机的生产工艺,总有一天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

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

D将房屋顶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用太阳能来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热机效率是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总能量之比,热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损失,故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A错误

B、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得知,绝对零度只能接近,不可能达到,更不可能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故B错误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可知,能量出现耗散,不可能使耗散的能量成为新能源.故C错误.

D、将房屋顶盖上太阳能板,直接用太阳能来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实际中确有应用.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源家族中:①煤炭、②太阳能、③天然气、④水能等,其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属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是______.(请填写序号)

正确答案

①③

②④

解析

解:煤炭和天然气在地球上的总储量是一定的,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并且使用过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①③;②④.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冰箱能把内能转化为电能

B风力发电机能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C电饭锅能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D燃气热水器能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电冰箱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有很少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电饭煲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燃气热水器把燃气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能是一种常规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常规能源

C大量消耗常规能源加剧了“温室效应”

D燃烧煤炭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使雨水酸度升高,形成酸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在现阶段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故核能是新能源,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规能源,故B正确;

C、大量消耗常规能源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故C正确;

D、燃烧煤炭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使雨水酸度升高,形成酸雨,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