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工业上利用BaSO4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以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为原料,对上述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实验.

(1)上述过程中,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S.Na2S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已知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BaSO4(s)+4C(s)4CO(g)+BaS(s)△H1=+571.2kJ/mol

C(s)+CO2(g)2CO(g)△H2=+172.5kJ/mol

则反应BaSO4(s)+2C(s) 2CO2(g)+BaS(s)△H3=______kJ/mol

(3)在高温焙烧重晶石过程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S2-+H2O⇌HS-+OH-、HS-+H2O⇌H2S+OH-

+226.2

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BaSO4与C反应为吸热反应,利用C和空气中的O2反应放热来维持反应所需的高温

解析

解:(1)Na2S水解呈碱性,且有两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第一步水解生成离子HS-,第二步水解生成H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S2-+H2O⇌HS-+OH-、HS-+H2O⇌H2S+OH-,故答案为:S2-+H2O⇌HS-+OH-、HS-+H2O⇌H2S+OH-

(2)已知BaSO4(s)+4C(s )4CO(g)+BaS(s)△H1=+571.2kJ/mol

C(s)+CO2(g)2CO(g)△H2=+172.5kJ/mol,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可得BaSO4(s)+2C(s)2CO2(g)+BaS(s)

△H3=(+571.2kJ/mol)-2×(+172.5kJ/mol)=+226.2kJ/mol,

故答案为:+226.2;

(3)加入过量碳有利于硫酸钡充分反应,题中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所以生成需要提供能量才能完成,本生产可以借助过量的碳和氧气燃烧为生产提供能量,维持高温条件,故答案为: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硫酸钡和碳反应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高锰酸钾是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高锰酸钾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下列试剂保存不需要棕色试剂瓶的是______ (填序号)

a.浓硝酸    b.硝酸银    c.氯水    d.烧碱

(2)K2MnO4和C02反应生成KMnO4、MnO2和K2C0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至少写2种).

(4)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用结晶法分离KMnO4、K2C03两种物质,进行该操作前需查阅的资料是______

(5)以下是KMnO4的溶解度数据.

实验室用重结晶的方法将KMnO4粗品制成精品.需进行的操作有:配制热饱和溶液、______、过滤、洗涤、______.洗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检查是否洗净的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硝酸、硝酸银、氯水光见易分解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KOH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故选:d.

(2)反应中K2MnO4→KMnO4,Mn元素化合价由+6价升高为+7价,共升高变化1价,K2MnO4→MnO2,Mn元素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共降低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KMnO4系数为2,MnO2系数为1.根据Mn元素守恒可知KMnO4系数为3,

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K2C03系数为2,由碳元素守恒可知系数C02为2,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2K2CO3+MnO2

故答案为:3K2MnO4+2CO2=2KMnO4+2K2CO3+MnO2

(3)由转化关系图知KOH及MnO2可以被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KOH、MnO2

(4)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MnO2,利用溶解度的不同,采取浓缩结晶的方法使KMnO4从溶液中析出而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过滤;KMnO4、K2C0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5)实验室用重结晶的方法将KMnO4粗品制成精品.应配制热饱和溶液、冷却晶体、过滤、洗涤、干燥.过滤结束进行洗涤,洗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晶体中主要含有杂质K2CO3,可以取第二次洗涤液,加入C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冷却晶体; 干燥;漏斗;取第二次洗涤液,加入C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解析

解:(1)浓硝酸、硝酸银、氯水光见易分解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KOH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故选:d.

(2)反应中K2MnO4→KMnO4,Mn元素化合价由+6价升高为+7价,共升高变化1价,K2MnO4→MnO2,Mn元素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共降低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KMnO4系数为2,MnO2系数为1.根据Mn元素守恒可知KMnO4系数为3,

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K2C03系数为2,由碳元素守恒可知系数C02为2,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2K2CO3+MnO2

故答案为:3K2MnO4+2CO2=2KMnO4+2K2CO3+MnO2

(3)由转化关系图知KOH及MnO2可以被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KOH、MnO2

(4)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MnO2,利用溶解度的不同,采取浓缩结晶的方法使KMnO4从溶液中析出而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过滤;KMnO4、K2C0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5)实验室用重结晶的方法将KMnO4粗品制成精品.应配制热饱和溶液、冷却晶体、过滤、洗涤、干燥.过滤结束进行洗涤,洗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晶体中主要含有杂质K2CO3,可以取第二次洗涤液,加入C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冷却晶体; 干燥;漏斗;取第二次洗涤液,加入C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能溶于水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查阅资料:

I.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Sn(OH)Cl]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l的步骤为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对沉淀进行洗涤的方法是______

(2)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请结合必要的化学方程式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

(3)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②______

(4)酸性条件下,SnS0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取ag锡粉溶于盐酸中,向生成的SnC12中加入过量的FeC13溶液,用b mol/L K2Cr2O7滴定生成的Fe2+(已知酸性环境下,Cr2O72-可被还原为Cr3+),共用去K2Cr207溶液m mL.则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______.(Sn的摩尔质量为M g/mol,用含a、b、m、M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1)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沉淀的洗涤方法:将沉淀置于漏斗中,让蒸馏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将沉淀置于漏斗中,让蒸馏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2)由信息可知,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存在平衡Sn 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故答案为:SnCl2水解,发生Sn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3)由信息可知,Sn2+易被氧化,加入Sn粉除调节溶液pH外,还防止Sn2+被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Sn2+被氧化;

(4)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将Sn2+易被氧化为Sn4+,自身被还原为水,离子方程式为:Sn2++H2O2+2H+═Sn4++2H2O,

故答案为:Sn2++H2O2+2H+═Sn4++2H2O;

(5)令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x,则:

     Sn~Sn2+~2Fe3+~2Fe2+K2Cr2O7

   Mg                       mol       

  a×x                  bmol/L×L

解得x=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沉淀的洗涤方法:将沉淀置于漏斗中,让蒸馏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将沉淀置于漏斗中,让蒸馏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2)由信息可知,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存在平衡Sn 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故答案为:SnCl2水解,发生Sn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3)由信息可知,Sn2+易被氧化,加入Sn粉除调节溶液pH外,还防止Sn2+被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Sn2+被氧化;

(4)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将Sn2+易被氧化为Sn4+,自身被还原为水,离子方程式为:Sn2++H2O2+2H+═Sn4++2H2O,

故答案为:Sn2++H2O2+2H+═Sn4++2H2O;

(5)令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x,则:

     Sn~Sn2+~2Fe3+~2Fe2+K2Cr2O7

   Mg                       mol       

  a×x                  bmol/L×L

解得x=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Mr=122)(Mr=150)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所示装好仪器,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

(2)反应结束的标志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

A.65~70℃B.78~80℃C.85~90℃D.215~220℃

(4)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5)关于步骤④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外还有______

(7)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离器分离出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从而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故答案为: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2)当该反应完成后,就不再生成水,则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故答案为: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

(3)温度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时,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要使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则温度应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所以温度应低于212.6℃,但要使乙醇和环己烷蒸馏出,所以温度应高于乙醇和环己烷的沸点80.8,故答案为:C;

(4)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因为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所以可能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加热升华产生白烟,故答案为: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5)分流漏斗的使用方法,必须将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而且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只有这样液体才能顺利流下,故选:A D;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蒸馏烧瓶、温度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温度计;    

(7)12.20g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12.86mL×1.05g•ml-1=13.503g,物质的量为:=0.11mol,所以实验的产率==×100%=90%,故答案为:90%.

解析

解:(1)分离器分离出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从而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故答案为: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2)当该反应完成后,就不再生成水,则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故答案为: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

(3)温度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时,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要使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则温度应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所以温度应低于212.6℃,但要使乙醇和环己烷蒸馏出,所以温度应高于乙醇和环己烷的沸点80.8,故答案为:C;

(4)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因为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所以可能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加热升华产生白烟,故答案为: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5)分流漏斗的使用方法,必须将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而且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只有这样液体才能顺利流下,故选:A D;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蒸馏烧瓶、温度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温度计;    

(7)12.20g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12.86mL×1.05g•ml-1=13.503g,物质的量为:=0.11mol,所以实验的产率==×100%=90%,故答案为:9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                 ①

R-OH+HBr⇌R-Br+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______.(填字母)

a.圆底烧瓶    b.量筒    c.锥形瓶    d.布氏漏斗

(2)溴代烃的水溶性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应的醇;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

(3)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______(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其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______;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布氏漏斗主要用于抽滤操作,即有晶体析出时,但溴乙烷和一溴丁烷均不是晶体,则无需使用,故答案为:d;

(2)醇能和水形成氢键的物质而易溶于水,溴代烃和水不反应也不能和水形成氢键,所以溴代烃的水溶性小于相应的醇,

故答案为:小于;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3)1-溴丁烷和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所以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下层,

故答案为:下层;

(4)a.浓硫酸和1-丁醇反应发生副反应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稀释后不能发生类似反应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稀释浓硫酸后能减少Br2的生成,故b正确;

c.反应需要溴化氢和1-丁醇反应,浓硫酸溶解溶液温度升高,使溴化氢挥发,稀释后减少HBr的挥发,故c正确;

d.水是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abc;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

a.NaI和溴单质反应,但生成的碘单质会混入,故a错误;

b.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溴单质和NaHSO3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除去溴单质,故c正确;

d.KCl不能除去溴单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根据题给信息知,乙醇和溴乙烷的沸点相差较大,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可以使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而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所以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

故答案为: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不大.

解析

解:(1)布氏漏斗主要用于抽滤操作,即有晶体析出时,但溴乙烷和一溴丁烷均不是晶体,则无需使用,故答案为:d;

(2)醇能和水形成氢键的物质而易溶于水,溴代烃和水不反应也不能和水形成氢键,所以溴代烃的水溶性小于相应的醇,

故答案为:小于;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3)1-溴丁烷和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所以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下层,

故答案为:下层;

(4)a.浓硫酸和1-丁醇反应发生副反应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稀释后不能发生类似反应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稀释浓硫酸后能减少Br2的生成,故b正确;

c.反应需要溴化氢和1-丁醇反应,浓硫酸溶解溶液温度升高,使溴化氢挥发,稀释后减少HBr的挥发,故c正确;

d.水是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abc;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

a.NaI和溴单质反应,但生成的碘单质会混入,故a错误;

b.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溴单质和NaHSO3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除去溴单质,故c正确;

d.KCl不能除去溴单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根据题给信息知,乙醇和溴乙烷的沸点相差较大,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可以使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而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所以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

故答案为: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不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比色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