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色法
- 共1072题
硫代硫酸钠(Na2S2O3)用于电镀、鞣制皮革,还用作化工行业的还原剂、棉织品漂白后的脱氯剂等.某研究小组采用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通过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C中倒挂漏斗能否改成插入溶液中的直导管,理由是______.
(2)B中采用含有不同比例的Na2S和Na2CO3溶液进行三组实验,其中有一组溶液变浑浊,生成的固体物质是______,本组实验的B装置中c(Na2S)/c(Na2CO3)是三组实验中最______(大、小).
(3)若要通过抽滤装置操作使上述混浊液变澄清时,布氏漏斗的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的部分不得超过塞子高度的______;向漏斗中加入溶液,溶液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______;当吸滤瓶中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______倒出溶液.
(4)工厂对排放污水中Ba2+的浓度测定时可以采用如下流程:
(已知:I2+2S2O32一═2I-+S4O62-)
①写出在BaCrO4沉淀中加入过量HCl和HI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①中所得的溶液时,可以用淀粉溶液为指示剂进行滴定,则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③若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0020mol•L-1,消耗该溶液体积如图2所示,则废水中Ba2+的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装置中A装置为二氧化硫的制取装置煅烧黄铁矿:4FeS2+11O22Fe2O3+8SO2,需源源不断通入空气与黄铁矿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空气中含有大量不参与反应的氮气等,最终进入C装置,C中压强不会骤然减小,所以可以将防止倒吸的倒挂漏斗改成直导管插入溶液中,
故答案为:可以改成直导管.由于通入的空气中含有大量不参与反应的氮气等,不会产生倒吸现象;
(2)B中采用含有不同比例的Na2S和Na2CO3溶液进行三组实验,其中有一组溶液变浑浊,生成的固体物质是硫(S),是因为发生Na2S+SO2+H2O=H2S+Na2SO3,SO2+2H2S=3S↓+2H2O,且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S和二氧化硫,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H2O+SO2↑,
故答案为:硫(S);
(3)减压过滤,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用减小压力的方法加快过滤的速率,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为便于吸滤,布氏漏斗上的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不能太长,为了防止液体沿着漏斗下端从支管口抽进去,需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支管口相对,安全瓶内左侧导管不能太长,所以布氏漏斗的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的部分不得超过塞子高度的,向漏斗中加入溶液,溶液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
;当吸滤瓶中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而不能从支管口倒出,
故答案为:;
; 吸滤瓶上口;
(4)①BaCrO4沉淀中+6铬具有氧化性,HI混合溶液中-1价的碘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铬和单质碘,反应为:2BaCrO4+16H++6I-=2Ba2++2Cr3++8H2O+3I2,
故答案为:2BaCrO4+16H++6I-=2Ba2++2Cr3++8H2O+3I2;
②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如果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③V(Na2S2O3)=(27.60-0.10)mL=27.50mL,设碘的物质的量浓度是xmol/L,
I2------2S2O32-
1mol 2mol
xmol (0.0275×0.0020)mol 1mol:2mol=xmol:(0.0275×0.0020)mol 解得:x=2.75×10-5mol,依据2BaCrO4+16H++6I-=2Ba2++2Cr3++8H2O+3I2,
得关系式:2S2O32-~-I2~Ba2+,则废水中Ba2+的浓度为C=
=
≈7.3×10-4mol/L,
故答案为:7.3×10-4mol/L.
解析
解:(1)图1装置中A装置为二氧化硫的制取装置煅烧黄铁矿:4FeS2+11O22Fe2O3+8SO2,需源源不断通入空气与黄铁矿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空气中含有大量不参与反应的氮气等,最终进入C装置,C中压强不会骤然减小,所以可以将防止倒吸的倒挂漏斗改成直导管插入溶液中,
故答案为:可以改成直导管.由于通入的空气中含有大量不参与反应的氮气等,不会产生倒吸现象;
(2)B中采用含有不同比例的Na2S和Na2CO3溶液进行三组实验,其中有一组溶液变浑浊,生成的固体物质是硫(S),是因为发生Na2S+SO2+H2O=H2S+Na2SO3,SO2+2H2S=3S↓+2H2O,且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S和二氧化硫,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H2O+SO2↑,
故答案为:硫(S);
(3)减压过滤,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用减小压力的方法加快过滤的速率,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为便于吸滤,布氏漏斗上的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不能太长,为了防止液体沿着漏斗下端从支管口抽进去,需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支管口相对,安全瓶内左侧导管不能太长,所以布氏漏斗的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的部分不得超过塞子高度的,向漏斗中加入溶液,溶液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
;当吸滤瓶中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而不能从支管口倒出,
故答案为:;
; 吸滤瓶上口;
(4)①BaCrO4沉淀中+6铬具有氧化性,HI混合溶液中-1价的碘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铬和单质碘,反应为:2BaCrO4+16H++6I-=2Ba2++2Cr3++8H2O+3I2,
故答案为:2BaCrO4+16H++6I-=2Ba2++2Cr3++8H2O+3I2;
②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如果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③V(Na2S2O3)=(27.60-0.10)mL=27.50mL,设碘的物质的量浓度是xmol/L,
I2------2S2O32-
1mol 2mol
xmol (0.0275×0.0020)mol 1mol:2mol=xmol:(0.0275×0.0020)mol 解得:x=2.75×10-5mol,依据2BaCrO4+16H++6I-=2Ba2++2Cr3++8H2O+3I2,
得关系式:2S2O32-~-I2~Ba2+,则废水中Ba2+的浓度为C=
=
≈7.3×10-4mol/L,
故答案为:7.3×10-4mol/L.
苯甲酸是一种化工原料,常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也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及装置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
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注释:[1]100℃左右开始升华.
[2]苯甲酸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为4℃,0.18g;18℃,0.27g;75℃,2.2g.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Ⅰ.苯甲酸制备:按如图在250mL三颈瓶中放入2.7mL,甲苯和100mL水,控制100℃机械搅拌溶液,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腾.
分批加入8.5g高锰酸钾,继续搅拌约需4~5h,静置发现不再出现______现象时,停止反应.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写出并配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KMnO4
+______ MnO2↓+H2O+______
Ⅱ.分离提纯:
(1)除杂.将反应混合物加入一定量亚硫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此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还可用______有机化合物代替亚硫酸氢钠(填写名称).
(2)过滤洗涤.其目的是______.
(3)苯甲酸生成.合并实验(2)滤液和洗涤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全部析出.将析出的苯甲酸减压过滤,得到滤液A和沉淀物B.沉淀物B用少量冷水洗涤,挤压去水分,把制得的苯甲酸放在沸水浴上干燥,得到粗产品C.
(4)粗产品提纯.将粗产品C进一步提纯,可用下列______操作(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萃取分液 B.重结晶 C.蒸馏 D.升华
Ⅲ.产品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乙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滴加2~3滴______(填写“甲基橙”或“酚酞”).然后用标准浓度KOH溶液滴定,消耗KOH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I.(1)甲苯不溶于水会分层,反应生成的苯甲酸钾易溶于水,所以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不再分层,说明甲苯完全反应;装置a能冷凝回流水蒸汽、甲苯蒸汽,防止甲苯的挥发而降低产品产率;甲苯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苯甲酸钾、二氧化锰、水和氢氧化钾,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2MnO2↓+H2O+KOH;
故答案为:分层;将甲苯和水冷凝回流,防止甲苯的挥发而降低产品产率;2;2;1KOH;
II.(1)亚硫酸氢钠均有还原性,能还原高锰酸钾生成二氧化锰、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SO3-=SO32-+H2O、2MnO4-+3SO32-+H2O=2MnO2↓+3SO42-+2OH-,亚硫酸氢钠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乙二酸或者乙二酸钠代替,
故答案为:OH-+HSO3-=SO32-+H2O、2MnO4-+3SO32-+H2O=2MnO2↓+3SO42-+2OH-;乙二酸或者乙二酸钠;
(2)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二氧化锰固体,过滤除去难溶性的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锰并回收二氧化锰表面附着的产品;
(4)苯甲酸中的杂质为氯化钾,苯甲酸易升华,KCl的熔沸点很高,不升华,所以提纯含有氯化钾的苯甲酸可以采用升华的方法;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苯甲酸;
故答案为:BD;
III.苯甲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苯甲酸钾,苯甲酸钾水解显碱性,应该用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所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n(KOH)=cV=0.1000mol•L-1 ×0.024L=0.0024mol,苯甲酸与氢氧化钾等物质的量恰好反应,则n(苯甲酸)=0.0024mol,
则其总质量为0.0024mol×122g/mol×=1.1712g,所以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
=
×100%=96.00%,
故答案为:酚酞;;96.00%.
解析
解:I.(1)甲苯不溶于水会分层,反应生成的苯甲酸钾易溶于水,所以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不再分层,说明甲苯完全反应;装置a能冷凝回流水蒸汽、甲苯蒸汽,防止甲苯的挥发而降低产品产率;甲苯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苯甲酸钾、二氧化锰、水和氢氧化钾,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2MnO2↓+H2O+KOH;
故答案为:分层;将甲苯和水冷凝回流,防止甲苯的挥发而降低产品产率;2;2;1KOH;
II.(1)亚硫酸氢钠均有还原性,能还原高锰酸钾生成二氧化锰、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SO3-=SO32-+H2O、2MnO4-+3SO32-+H2O=2MnO2↓+3SO42-+2OH-,亚硫酸氢钠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乙二酸或者乙二酸钠代替,
故答案为:OH-+HSO3-=SO32-+H2O、2MnO4-+3SO32-+H2O=2MnO2↓+3SO42-+2OH-;乙二酸或者乙二酸钠;
(2)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二氧化锰固体,过滤除去难溶性的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锰并回收二氧化锰表面附着的产品;
(4)苯甲酸中的杂质为氯化钾,苯甲酸易升华,KCl的熔沸点很高,不升华,所以提纯含有氯化钾的苯甲酸可以采用升华的方法;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苯甲酸;
故答案为:BD;
III.苯甲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苯甲酸钾,苯甲酸钾水解显碱性,应该用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所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n(KOH)=cV=0.1000mol•L-1 ×0.024L=0.0024mol,苯甲酸与氢氧化钾等物质的量恰好反应,则n(苯甲酸)=0.0024mol,
则其总质量为0.0024mol×122g/mol×=1.1712g,所以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
=
×100%=96.00%,
故答案为:酚酞;;96.00%.
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图1
(1)为使Mg2+、Al1+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
(2)如图2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
(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4)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5)无水AlCl3(183°C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装置 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25℃时Ksp[Mg(OH)2]=1.8×10-11,Ksp[Al(OH)3]=3×10-34,如先加入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再加氨水,氨水少量,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之,先加氨水,因氨水足量,则同时生成沉淀,
故答案为:B;
(2)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为: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二低: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图2所示,过滤时应该将漏斗的尖嘴部分紧贴烧杯的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故答案为: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3)沉淀中应该附着氯离子和铵根离子,若判断是否洗净,可以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或硝酸酸性的AgNO3溶液)溶液进行判断,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没有洗涤干净;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或磷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没有洗涤干净;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4)煅烧时应用坩埚加热固体,
故答案为:坩埚;
(5)A装置制取氯气,氯化氢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B中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F中可放试剂浓硫酸,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F用球形干燥管代替,,F中可以用碱石灰(或NaOH与CaO混合物),既能吸收尾气氯气,又能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装置,
故答案为:除去HCl;吸收水蒸气;碱石灰(或NaOH与CaO混合物).
解析
解:(1)25℃时Ksp[Mg(OH)2]=1.8×10-11,Ksp[Al(OH)3]=3×10-34,如先加入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再加氨水,氨水少量,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之,先加氨水,因氨水足量,则同时生成沉淀,
故答案为:B;
(2)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为: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二低: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图2所示,过滤时应该将漏斗的尖嘴部分紧贴烧杯的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故答案为: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3)沉淀中应该附着氯离子和铵根离子,若判断是否洗净,可以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或硝酸酸性的AgNO3溶液)溶液进行判断,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没有洗涤干净;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或磷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没有洗涤干净;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4)煅烧时应用坩埚加热固体,
故答案为:坩埚;
(5)A装置制取氯气,氯化氢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B中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F中可放试剂浓硫酸,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F用球形干燥管代替,,F中可以用碱石灰(或NaOH与CaO混合物),既能吸收尾气氯气,又能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装置,
故答案为:除去HCl;吸收水蒸气;碱石灰(或NaOH与CaO混合物).
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已知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4.0g苯甲酸,10 mL 95%的乙醇(过量),8mL环己烷以及3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右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一段时间,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2.3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
(3)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③加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______;
(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______;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烧瓶所能盛放溶液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现在加入圆底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大约为21mL,所以选取烧瓶的体积应该为50mL,
故答案为:B;
(2)给混合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步骤①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爆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则应等烧瓶冷却后再补加,以免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防止爆沸;冷却后补加;
(3)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物中有水生成,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可以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从而增大了产率,
故答案为:使平衡不断地向正向移动;
(4)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苯甲酸乙酯中的苯甲酸,若加入的碳酸钠不足,则产品中存在苯甲酸,而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则蒸馏时会出现白烟现象,
故答案为:在苯甲酸乙酯中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受热至100℃时升华;
(5)分液漏斗有旋塞,所以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
(6)根据反应可知,理论上4.0g苯甲酸与足量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
×150g/mol=4.92g,实际上获得苯甲酸乙酯的质量是:2.3mL×1.05g/mL=2.415g,所以本实验的产率为:
×100%=49.1%,
故答案为:49.1%.
解析
解:(1)烧瓶所能盛放溶液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现在加入圆底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大约为21mL,所以选取烧瓶的体积应该为50mL,
故答案为:B;
(2)给混合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步骤①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爆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则应等烧瓶冷却后再补加,以免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防止爆沸;冷却后补加;
(3)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物中有水生成,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可以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从而增大了产率,
故答案为:使平衡不断地向正向移动;
(4)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苯甲酸乙酯中的苯甲酸,若加入的碳酸钠不足,则产品中存在苯甲酸,而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则蒸馏时会出现白烟现象,
故答案为:在苯甲酸乙酯中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受热至100℃时升华;
(5)分液漏斗有旋塞,所以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
(6)根据反应可知,理论上4.0g苯甲酸与足量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
×150g/mol=4.92g,实际上获得苯甲酸乙酯的质量是:2.3mL×1.05g/mL=2.415g,所以本实验的产率为:
×100%=49.1%,
故答案为:49.1%.
利用废旧锌铁皮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锌铁皮的作用有______.
A.去除油污 B.溶解镀锌层 C.去除铁锈 D.钝化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______.
(3)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原因是______.
(4)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发实现固液分离?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mL,应准确称取______g 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g•mol-1).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______.(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1)根据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Zn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和去除油污作用,
故答案为:AB;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抽滤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锌沉淀,洗涤除去附着的离子,高温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ZnO,
故答案为:抽滤、洗涤、灼烧;
(3)持续通入N2,防止Fe2+被氧化;
故答案为:在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实现固液分离,
故答案为:不能;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5)m(K2Cr2O7)=0.01000mol•L-1×0.250 L×294.0 g•mol-1=0.7350g;
根据溶液浓度的精度,应选择电子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操作,容量瓶用于配置溶液,胶头滴管用于加水定容.故用不到的仪器为量筒和移液管,
故答案为:0.7350g;③⑦;
(6)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这样就造成读数偏小;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这样读数就正常,所以读出来的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解析
解:(1)根据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Zn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和去除油污作用,
故答案为:AB;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抽滤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锌沉淀,洗涤除去附着的离子,高温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ZnO,
故答案为:抽滤、洗涤、灼烧;
(3)持续通入N2,防止Fe2+被氧化;
故答案为:在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实现固液分离,
故答案为:不能;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5)m(K2Cr2O7)=0.01000mol•L-1×0.250 L×294.0 g•mol-1=0.7350g;
根据溶液浓度的精度,应选择电子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操作,容量瓶用于配置溶液,胶头滴管用于加水定容.故用不到的仪器为量筒和移液管,
故答案为:0.7350g;③⑦;
(6)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这样就造成读数偏小;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这样读数就正常,所以读出来的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