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色法
- 共1072题
实验室用下面(图2)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长直导管b的作用: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3)分析导管c的下口能不能浸没于液面中?为什么?______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此现象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______(填有机反应类型).
(5)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这可能是因为______的缘故.获得纯净的溴苯所用的主要试剂是______.纯溴苯为______色液体,它的密度比水______(轻或重).将溴苯和苯的混合物分离的操作是______
(6)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比较两个实验,请指出(图1)的两个优点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
(2)长导管起冷凝回流,也起导气作用,故答案为:导气;冷凝回流;
(3)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插入水中可发生倒吸,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造成锥形瓶内的液体倒吸入烧瓶;
(4)反应生成了溴化氢溶于水中电离出溴离子和银离子,加入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说明溴单质和苯的反应是发生了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5)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是因为溴苯里溶解了液溴的缘故,选择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苯里混有的溴和溴化氢,本身溴苯是无色的,密度比水大,可选择蒸馏的方法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故答案为:多余的液溴溶于溴苯;NaOH溶液;无;重;蒸馏;
(6)图2有尾气处理和利用冷凝管充分冷凝回流装置,故答案为:有尾气处理;充分冷凝回流.
解析
解:(1)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
(2)长导管起冷凝回流,也起导气作用,故答案为:导气;冷凝回流;
(3)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插入水中可发生倒吸,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造成锥形瓶内的液体倒吸入烧瓶;
(4)反应生成了溴化氢溶于水中电离出溴离子和银离子,加入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说明溴单质和苯的反应是发生了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5)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是因为溴苯里溶解了液溴的缘故,选择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苯里混有的溴和溴化氢,本身溴苯是无色的,密度比水大,可选择蒸馏的方法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故答案为:多余的液溴溶于溴苯;NaOH溶液;无;重;蒸馏;
(6)图2有尾气处理和利用冷凝管充分冷凝回流装置,故答案为:有尾气处理;充分冷凝回流.
(2016春•潍坊校级月考)二氯化砜(SO2Cl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实验室可利用SO2与Cl2反应制取少量的SO2Cl2.装置如图(有些支持装置省略了)所示.已知SO2Cl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常温下比较稳定,受热易分解,遇水能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产物之一为氯化氢气体.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由B的使用可知SO2与氯气之间的反应居于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B处反应管冷却水应从______ (填“a”或“b”)接口通入.如果将丙装置放入冰水中,会更有利于二氯化砜的生成,其原因是______.
(2)试剂X、Y的组合最好是______.
a.98%硫酸和铜 b.稀硝酸和亚硫酸钠固体 c.60%硫酸和亚硫酸钾固体
(3)戊是贮气装置,则E中的试剂是______;若缺少装置乙和丁,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取1.00g蒸馏后的液体,小心地完全溶于水,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50g,则所得馏分中二氯化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5)二氯化砜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但久置后微显黄色,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E为分液漏斗,因蛇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而反应又没有加热,故SO2与氯气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冷凝水下进上出,a口接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二氯化砜的生成,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放;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二氯化砜的生成;
(2)甲是制备SO2的装置,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硝酸能氧化SO2,据此答题,故答案为:c;
(3)因氯水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故E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氯气在水存在的条件下可将SO2氧化成硫酸,自身被还原为HCl,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SO2+Cl2+2H2O=H2SO4+2HCl;
(4)设所得馏分中二氯化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x,则:
SO2Cl2~H2SO4~BaSO4
135 233
1.00g×x 1.5g
所以135:233=1.00g×x:1.5g
解得x=86.9%
故答案为:86.9;
(5)SO2Cl2久置后分解会生成氯气,可能是溶解氯气所致,故答案为:因为SO2Cl2自身分解生成Cl2,Cl2溶于使液体呈黄色.
解析
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E为分液漏斗,因蛇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而反应又没有加热,故SO2与氯气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冷凝水下进上出,a口接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二氯化砜的生成,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放;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二氯化砜的生成;
(2)甲是制备SO2的装置,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硝酸能氧化SO2,据此答题,故答案为:c;
(3)因氯水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故E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氯气在水存在的条件下可将SO2氧化成硫酸,自身被还原为HCl,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SO2+Cl2+2H2O=H2SO4+2HCl;
(4)设所得馏分中二氯化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x,则:
SO2Cl2~H2SO4~BaSO4
135 233
1.00g×x 1.5g
所以135:233=1.00g×x:1.5g
解得x=86.9%
故答案为:86.9;
(5)SO2Cl2久置后分解会生成氯气,可能是溶解氯气所致,故答案为:因为SO2Cl2自身分解生成Cl2,Cl2溶于使液体呈黄色.
高铁酸钾(K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
(1)用K2FeO4处理废水时,既利用其强氧化性,又利用Fe(OH)3胶体的______作用.
(2)制备K2FeO4可以采用干式氧化法或湿式氧化法.
①干式氧化的初始反应是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应中每生成2mol Na2FeO4时转移电子______ mol.
②湿式氧化法的流程如图1:
上述流程中制备Na2Fe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结晶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K2FeO4在水中不稳定,发生反应:4FeO+10H2O⇌4Fe(OH)3(胶体)+8OH-+3O2,其稳定性与温度(T)和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图2所示.
图ⅠK2FeO4的稳定性与温度的关系 图ⅡK2FeO4的稳定性与溶液pH的关系
①由图Ⅰ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图Ⅱ中a______c(填“>”、“<”或“=”),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Fe3+可水解水解的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能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净水,发生聚沉;
故答案为:聚沉;
(2)①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6molNa2O2中12mol的负一价氧,2mol的有变成0价,还有10mol变成-2价,而铁是正2价变为正6价,所以每生成2mol Na2FeO4时转移电子10mol,
故答案为:10;
②Fe(NO3)3被NaClO氧化成Na2Fe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NO3)3+3NaClO+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结晶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K++FeO42-=K2FeO4↓,
故答案为:2Fe(NO3)3+3NaClO+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2K++FeO42-=K2FeO4↓;
(3)①由图1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FeO42-浓度变化越快,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FeO42-浓度越小,温度越高FeO42-浓度越小,所以K2FeO4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故答案为:K2FeO4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②pH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大,由4FeO42-+10H2O=4Fe(OH)3(胶体)+8OH-+3O2↑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FeO42-浓度越小,pH越小,由图知a<c,
故答案为:<;由4FeO42-+10H2O=4Fe(OH)3(胶体)+8OH-+3O2↑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FeO42-浓度越小,pH越小.
解析
解:(1)Fe3+可水解水解的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能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净水,发生聚沉;
故答案为:聚沉;
(2)①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6molNa2O2中12mol的负一价氧,2mol的有变成0价,还有10mol变成-2价,而铁是正2价变为正6价,所以每生成2mol Na2FeO4时转移电子10mol,
故答案为:10;
②Fe(NO3)3被NaClO氧化成Na2Fe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NO3)3+3NaClO+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结晶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K++FeO42-=K2FeO4↓,
故答案为:2Fe(NO3)3+3NaClO+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2K++FeO42-=K2FeO4↓;
(3)①由图1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FeO42-浓度变化越快,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FeO42-浓度越小,温度越高FeO42-浓度越小,所以K2FeO4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故答案为:K2FeO4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②pH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大,由4FeO42-+10H2O=4Fe(OH)3(胶体)+8OH-+3O2↑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FeO42-浓度越小,pH越小,由图知a<c,
故答案为:<;由4FeO42-+10H2O=4Fe(OH)3(胶体)+8OH-+3O2↑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FeO42-浓度越小,pH越小.
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室温下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______.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pH≥______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NaClO调溶液pH约为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______;②过滤,得沉淀;③______;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的质量为24.6g,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______(Mg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离子完全沉淀的pH值可以知道,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并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故答案为: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氢氧化镁的Ksp=c(Mg2+)•c(OH-)2,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的氢氧根浓度=mol/L=10-6mol/L,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0-8mol/L,pH为8,故答案为:8;
(3)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者根据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知道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所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故答案为: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Al(OH)3、Fe(OH)3、CaSO4•2H2O;
(4)镁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纯净的沉淀,再加入硫酸,蒸发结晶可以获得硫酸镁晶体,
故答案为:NaOH溶液;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
(5)解:设该盐泥中含Mg(OH)2的质量为X,MgSO4•7H2O质量为24.6克,物质的量是0.1mol.
由关系式MgSO4•7H2O-Mg(OH)2
1mol 58克
0.1mol x 解得:x=5.8克
故该盐泥中含Mg(OH)2的百分含量为:×100%=20%,
故答案为:20.0%.
解析
解:(1)根据离子完全沉淀的pH值可以知道,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并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故答案为: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氢氧化镁的Ksp=c(Mg2+)•c(OH-)2,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的氢氧根浓度=mol/L=10-6mol/L,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0-8mol/L,pH为8,故答案为:8;
(3)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者根据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知道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所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故答案为: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Al(OH)3、Fe(OH)3、CaSO4•2H2O;
(4)镁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纯净的沉淀,再加入硫酸,蒸发结晶可以获得硫酸镁晶体,
故答案为:NaOH溶液;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
(5)解:设该盐泥中含Mg(OH)2的质量为X,MgSO4•7H2O质量为24.6克,物质的量是0.1mol.
由关系式MgSO4•7H2O-Mg(OH)2
1mol 58克
0.1mol x 解得:x=5.8克
故该盐泥中含Mg(OH)2的百分含量为:×100%=20%,
故答案为:20.0%.
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2KMnO4
+KOH+2MnO2↓+H2O
+HCl→
+KCl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是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
(2)无色液体A是______,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现象是______.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甲苯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苯甲酸能溶于水,甲苯不溶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根据实验目的知,从而得到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中含有甲苯、水相中含有苯甲酸,有机相中的甲苯采用蒸馏方法得到无色液体A,A是甲苯,将水相盐酸酸化再蒸发浓缩,根据苯甲酸的溶解度知,得到的固体B是苯甲酸.
(1)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根据流程图中,水相和有机相不互溶,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即操作I为分液,有机相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即操作II为蒸馏,
故答案为:分液;蒸馏;
(2)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甲苯,甲苯中有甲基,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苯,
故答案为: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3)通过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氯化钾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利用苯甲酸的溶解度特征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利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离混合物,得到晶体后通过测定熔点判断是否为苯甲酸;
故答案为:
(4)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苯甲酸是一元弱酸和氢氧化钾1:1反应,所以物质的量相同,注意溶液体积变化计算样品中 苯甲酸的物质的量,计算质量分数;样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100%=96%,
故答案为:.
解析
解: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苯甲酸能溶于水,甲苯不溶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根据实验目的知,从而得到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中含有甲苯、水相中含有苯甲酸,有机相中的甲苯采用蒸馏方法得到无色液体A,A是甲苯,将水相盐酸酸化再蒸发浓缩,根据苯甲酸的溶解度知,得到的固体B是苯甲酸.
(1)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根据流程图中,水相和有机相不互溶,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即操作I为分液,有机相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即操作II为蒸馏,
故答案为:分液;蒸馏;
(2)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甲苯,甲苯中有甲基,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苯,
故答案为: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3)通过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氯化钾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利用苯甲酸的溶解度特征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利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离混合物,得到晶体后通过测定熔点判断是否为苯甲酸;
故答案为:
(4)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苯甲酸是一元弱酸和氢氧化钾1:1反应,所以物质的量相同,注意溶液体积变化计算样品中 苯甲酸的物质的量,计算质量分数;样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100%=96%,
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