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Ce(OH)4和硫酸铁铵:

已知:ⅰ.酸性条件下,铈在水溶液中有Ce3+、Ce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Ce3+易水解,Ce4+有较强氧化性.

ⅱ.CeO2不溶于稀硫酸

ⅲ.硫酸铁铵[aFe2(SO43•b(NH42SO4•c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检验硫酸铁铵溶液中含有Fe3+的方法是:______

(2)反应①之前先要洗涤滤渣B,其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_(填离子符号).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用滴定法测定制得的Ce(OH)4产品纯度.

滴定时所用定量仪器的读数精确为______;若所用FeSO4溶液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进行滴定,则测得该Ce(OH)4产品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称取14.00g硫酸铁铵样品,将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并烘干灼烧至恒重得到1.60g固体;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5mol/L Ba(NO32溶液100mL,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废玻璃粉末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二氧化硅溶于NaOH溶液,然后过滤得到滤渣A的成分是Fe2O3、CeO2、FeO;滤液中含有硅酸钠、NaOH,滤渣A(Fe2O3、CeO2、FeO)加稀硫酸后过滤得滤液B是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溶液,加入氧化剂C可生成硫酸铁,所加物质应避免引入新杂质,则氧化剂是H2O2,将得到的液体蒸发然后加入硫酸铵溶液,得到硫酸铁铵,将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晾干得到硫酸铁铵固体;

滤渣B的成分是CeO2;CeO2与H2O2和稀H2SO4反应生成Ce3+和O2;Ce3+加碱生成Ce(OH)3悬浊液;Ce(OH)3悬浊液被氧化生成Ce(OH)4

(1)根据操作流程判断,由溶液生成固体,应首先进行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铁离子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和KSCN溶液混合得到血红色液体,其检验方法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出现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三价铁,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出现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三价铁;

(2)滤渣A的成分是Fe2O3、CeO2、FeO,与硫酸反应后溶液中存在Fe3+、Fe2+,固体表面可吸附Fe3+、Fe2+,所以洗涤的目的是洗去Fe3+、Fe2+

故答案为:Fe3+、Fe2+

(3)CeO2与H2O2反应生成Ce2(SO43和O2,反应的方程式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

故答案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

(4)滴定时所用定量仪器的最小刻度为0.1mL,估读0.01ml,FeSO4溶液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会被氧化,消耗硫酸亚铁增大,测定该Ce(OH)4产品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故答案为:0.1mL;偏大;

(5)称取14.00g样品,将其溶于水配置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得到沉淀并烘干灼烧至恒重得到1.60g固体为氧化铁,n(Fe2O3)==0.01mol,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物质的量为,n(Fe(OH)3)=0.02mol,

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05mol 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SO42-)=0.05mol,

所以14.00g样品中含有Fe2(SO430.02mol,n(SO42-)为0.1mol,则(NH42SO4为0.1mol-0.02mol×3=0.04mol,

则m(H2O)=14.00g-0.02mol×400g/mol-0.04mol×132g/mol=0.72g,

n(H2O)==0.04mol,

n(Fe2(SO43):n((NH42SO4):n(H2O)=0.02:0.04:0.04=1:2:2,

所以化学式为Fe2(SO43•2(NH42SO4•2H2O,

故答案为:Fe2(SO43•2(NH42SO4•2H2O.

解析

解:废玻璃粉末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二氧化硅溶于NaOH溶液,然后过滤得到滤渣A的成分是Fe2O3、CeO2、FeO;滤液中含有硅酸钠、NaOH,滤渣A(Fe2O3、CeO2、FeO)加稀硫酸后过滤得滤液B是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溶液,加入氧化剂C可生成硫酸铁,所加物质应避免引入新杂质,则氧化剂是H2O2,将得到的液体蒸发然后加入硫酸铵溶液,得到硫酸铁铵,将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晾干得到硫酸铁铵固体;

滤渣B的成分是CeO2;CeO2与H2O2和稀H2SO4反应生成Ce3+和O2;Ce3+加碱生成Ce(OH)3悬浊液;Ce(OH)3悬浊液被氧化生成Ce(OH)4

(1)根据操作流程判断,由溶液生成固体,应首先进行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铁离子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和KSCN溶液混合得到血红色液体,其检验方法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出现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三价铁,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出现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三价铁;

(2)滤渣A的成分是Fe2O3、CeO2、FeO,与硫酸反应后溶液中存在Fe3+、Fe2+,固体表面可吸附Fe3+、Fe2+,所以洗涤的目的是洗去Fe3+、Fe2+

故答案为:Fe3+、Fe2+

(3)CeO2与H2O2反应生成Ce2(SO43和O2,反应的方程式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

故答案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

(4)滴定时所用定量仪器的最小刻度为0.1mL,估读0.01ml,FeSO4溶液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会被氧化,消耗硫酸亚铁增大,测定该Ce(OH)4产品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故答案为:0.1mL;偏大;

(5)称取14.00g样品,将其溶于水配置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得到沉淀并烘干灼烧至恒重得到1.60g固体为氧化铁,n(Fe2O3)==0.01mol,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物质的量为,n(Fe(OH)3)=0.02mol,

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05mol 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SO42-)=0.05mol,

所以14.00g样品中含有Fe2(SO430.02mol,n(SO42-)为0.1mol,则(NH42SO4为0.1mol-0.02mol×3=0.04mol,

则m(H2O)=14.00g-0.02mol×400g/mol-0.04mol×132g/mol=0.72g,

n(H2O)==0.04mol,

n(Fe2(SO43):n((NH42SO4):n(H2O)=0.02:0.04:0.04=1:2:2,

所以化学式为Fe2(SO43•2(NH42SO4•2H2O,

故答案为:Fe2(SO43•2(NH42SO4•2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6春•遂宁校级月考)某学习小组依据反应:SO2(g)+Cl2(g)⇌SO2Cl2(g)△H<0,设计制备磺酰氯(SO2Cl2)的装置如图,有关信息如表所示.  

(1)若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Cl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

(3)为了便于混合物的分离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A装置的反应条件最好选择______

A.冰水浴       B.常温       C.加热至69.1℃D.沸水浴

(4)实验时先通入干燥的Cl2将A装置中的空气赶走,再缓慢通入干燥的SO2,即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继续通入Cl2使装置中的SO2进入烧杯中被吸收.分离产物后,向获得的SO2Cl2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W.经分析SO2Cl2与H2O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完成后,在W溶液、烧杯中分别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分别为X g、Y g.计算SO2+Cl2⇌SO2Cl2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为(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MnCl2、KCl、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SO2Cl2沸点低、易挥发,仪器B为冷凝管,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故答案为: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SO2Cl2的生成,控制温度使SO2Cl2为液态,与未反应是氯气、二氧化硫分离,故选择冰水浴,

故答案为:A;

(4)SO2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且产生白雾,白雾是水解生成HCl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所致,则-SO2-基团结合2个-OH生成H2SO4,反应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W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是SO2Cl2水解生成H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根据S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mol,烧杯中白色沉淀是未反应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钠,硫酸钠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故通入的二氧化硫总物质的量(+)mol,则SO2的转化率为×100%=×100%,

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100%.

解析

解:(1)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MnCl2、KCl、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SO2Cl2沸点低、易挥发,仪器B为冷凝管,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故答案为: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SO2Cl2的生成,控制温度使SO2Cl2为液态,与未反应是氯气、二氧化硫分离,故选择冰水浴,

故答案为:A;

(4)SO2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且产生白雾,白雾是水解生成HCl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所致,则-SO2-基团结合2个-OH生成H2SO4,反应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W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是SO2Cl2水解生成H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根据S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mol,烧杯中白色沉淀是未反应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钠,硫酸钠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故通入的二氧化硫总物质的量(+)mol,则SO2的转化率为×100%=×100%,

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1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Ⅱ族)与H2在隔绝空气加热时要以发生反应,生成离子型金属氢化物,如NaH、CaH2等,它们易与水反应.现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制备CaH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分别以序号Ⅰ、Ⅱ表示),铁架台等夹持固定仪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锌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最后实验结果显示,两位同学的实验装置设计都有缺陷.

装置Ⅰ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装置Ⅱ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3)请你从两套装置中选取你认为合理的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一套制取CaH2的合理装置(用序号A、B、C…表示)______

(4)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为了保证产品的纯度和实验安全必须先______,然后再______,才能点燃酒精灯加热.同样,为了安全,反应开始后,在E口处应______

(5)军事和气象野外作业常用CaH2做生氢剂,使之与水反应产生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答案为:Zn+2H+=Zn2++H2↑; 

(2)锌与盐酸反应制得气体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会与锌反应.浓硫酸只除去水蒸气,故应增加除氯化氢装置.故装置Ⅰ的不足之处是制H2装置后缺少除HCl气体的装置;CaH2易与水反应,为防空气中水与CaH2反应,应在制CaH2装置后加干燥装置. 故装置Ⅱ的不足之处是制CaH2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故答案为:制H2装置后缺少除HCl气体的装置;制CaH2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3)C中碱石灰会把氢气中的杂质氯化氢和水吸收,B中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与CaH2反应,故答案为:C、B;

(4)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爆炸,故加热前应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尾气处理可采取燃烧的方法.

故答案为:通氢气;检验氢气纯度至达标  点燃尾气(或外接气体等);

(5)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物为CaH2和水,产物为氢气和氢氧化钙,由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

解析

解:(1)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答案为:Zn+2H+=Zn2++H2↑; 

(2)锌与盐酸反应制得气体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会与锌反应.浓硫酸只除去水蒸气,故应增加除氯化氢装置.故装置Ⅰ的不足之处是制H2装置后缺少除HCl气体的装置;CaH2易与水反应,为防空气中水与CaH2反应,应在制CaH2装置后加干燥装置. 故装置Ⅱ的不足之处是制CaH2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故答案为:制H2装置后缺少除HCl气体的装置;制CaH2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3)C中碱石灰会把氢气中的杂质氯化氢和水吸收,B中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与CaH2反应,故答案为:C、B;

(4)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爆炸,故加热前应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尾气处理可采取燃烧的方法.

故答案为:通氢气;检验氢气纯度至达标  点燃尾气(或外接气体等);

(5)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物为CaH2和水,产物为氢气和氢氧化钙,由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3,4-四氢化萘的结构简式是,分子式是C10H12.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7℃,不溶于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与液溴发生反应:C10H12+4Br2⇌C10H8Br4+4HBr.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不溶于水.有人用四氢化萘、液溴、蒸馏水和纯铁粉为原料,制备少量饱和氢溴酸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一定质量比把四氢化萘和水加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少量纯铁粉.

②慢慢滴入液溴,不断搅拌,直到反应完全.

③取下反应容器,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直到溶液颜色消失.过滤,将滤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

④分液,得到的“水层”即氢溴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示意图中的装置,适合步骤①和②操作的是______

(2)步骤②中如何判断“反应完全”______

(3)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的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③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_

(5)已知在实验条件下,饱和氢溴酸水溶液中氢溴酸的质量分数是66%,如果溴

化反应进行完成,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1: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

正确答案

解:(1)按照步骤①,本实验是把四氢化萘、水和铁粉加入同一容器中反应,所以B不正确.若用A中的装置进行反应,溴蒸气和刺激性气味的四氢化萘都会污染环境,同样C装置在步骤②反应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A、C都不对,故选D装置,故答案为:D;

(2)伴随反应的进行,最初滴入的红褐色液溴立即褪色,当反应完全后,滴入的液溴颜色不再褪去,故答案为: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

(3)由于步骤②加入了过量的液溴,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除掉剩余的溴单质,故答案为:除出去过量的Br2

(4)由于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所以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四溴化萘和铁粉,故答案为:四溴化萘和铁粉;

(5)设溶液的质量为100g,则溶液里HBr的质量为66g,水的质量为34g,HBr的物质的量=mol,根据C10H12+4Br2⇌C10H8Br4+4HBr可知四氢化萘的物质的量为mol÷4=mol,质量为mol×134g/mol=g,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g:36g≈1:1.3,故答案为:1.3.

解析

解:(1)按照步骤①,本实验是把四氢化萘、水和铁粉加入同一容器中反应,所以B不正确.若用A中的装置进行反应,溴蒸气和刺激性气味的四氢化萘都会污染环境,同样C装置在步骤②反应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A、C都不对,故选D装置,故答案为:D;

(2)伴随反应的进行,最初滴入的红褐色液溴立即褪色,当反应完全后,滴入的液溴颜色不再褪去,故答案为: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

(3)由于步骤②加入了过量的液溴,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除掉剩余的溴单质,故答案为:除出去过量的Br2

(4)由于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所以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四溴化萘和铁粉,故答案为:四溴化萘和铁粉;

(5)设溶液的质量为100g,则溶液里HBr的质量为66g,水的质量为34g,HBr的物质的量=mol,根据C10H12+4Br2⇌C10H8Br4+4HBr可知四氢化萘的物质的量为mol÷4=mol,质量为mol×134g/mol=g,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g:36g≈1:1.3,故答案为:1.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三氯化磷(P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常用红磷与干燥的Cl2制取PCl3,装置如图1所示.

已知:红磷与少量Cl2反应生成PCl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PCl5.PCl3遇O2会生成POCl3(三氯氧磷),POCl3溶于PCl3,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和HCl.PCl3、POCl3的熔沸点见表.

请答下面问题:

(1)B中所装试剂是______,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D装置的曲颈甑中加入红磷,打开K3通入干燥的CO2,一段时间后,关闭K3,加热曲颈甑至上部有黄色升华物出现时通入氯气,反应立即进行.通干燥CO2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4)C装置中的K1、K2的设计也出于类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实验时与K1、K2有关的操作是______

(5)实验后期关闭K1,打开K2,将气体通入C装置中发生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X.某同学设计实验来确定溶液X中含有的某些离子,请补充完成实验步骤和现象.

(6)玻璃管之间的连接需要用到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是:先把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甲同学将装置A的示意图画成图2,该示意图中明显的错误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所以氯气需干燥,氯气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能用浓硫酸干燥氯气,PCl3沸点为75.5℃,利用E装置防止PCl3挥发(冷凝),因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氯气,且空气中水蒸气可能进入装置,所以用F装置利用碱石灰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和PCl3反应,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与PCl3反应;

(2)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自燃,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自燃;

(3)由信息可知,POCl3与PCl3都是液体,沸点相差较大,故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再通过蒸馏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故答案为:蒸馏;

(4)由于PCl3遇O2会生成POCl3,遇水生成H3PO3和HCl,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PCl3与空气中的O2和水反应,C装置中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排净了空气,再打开K1,关闭K2,可利用氯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打开K1,关闭K2.(2分)

(5)实验后期关闭K1,打开K2,将气体通入C装置中发生反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检验钠离子用焰色反应,用铂丝(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X,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存在钠离子,检验氯离子,取少量溶液X,加入足量稀HNO,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6)玻璃管和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润湿起润滑作用,A装置中,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所以缺少加热装置,

故答案为: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没有(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

解:(1)因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所以氯气需干燥,氯气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能用浓硫酸干燥氯气,PCl3沸点为75.5℃,利用E装置防止PCl3挥发(冷凝),因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氯气,且空气中水蒸气可能进入装置,所以用F装置利用碱石灰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和PCl3反应,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与PCl3反应;

(2)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自燃,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自燃;

(3)由信息可知,POCl3与PCl3都是液体,沸点相差较大,故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再通过蒸馏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故答案为:蒸馏;

(4)由于PCl3遇O2会生成POCl3,遇水生成H3PO3和HCl,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PCl3与空气中的O2和水反应,C装置中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排净了空气,再打开K1,关闭K2,可利用氯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打开K1,关闭K2.(2分)

(5)实验后期关闭K1,打开K2,将气体通入C装置中发生反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检验钠离子用焰色反应,用铂丝(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X,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存在钠离子,检验氯离子,取少量溶液X,加入足量稀HNO,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6)玻璃管和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润湿起润滑作用,A装置中,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所以缺少加热装置,

故答案为: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没有(用酒精灯)加热.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比色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