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色法
- 共1072题
硅基太阳电池需用化合物甲作钝化材料,甲的摩尔质量为140g•mol-1,其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已知1mol NH3与足量的化合物乙充分反应后可得到35g 甲与6g H2.工业上制乙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电子式是______;比较热稳定性:乙______NH3(填>,<或=).
(2)NH3与足量的化合物乙反应制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合成炉内物质需在保护气氛下高温合成,下列气体可作保护气的有______(填字母编号).
A.O2 B.H2 C.N2 D.CO2 E.Ar
(4)上述生产乙的过程中液氨的作用是______.
(5)甲与少量H2SO4溶液反应只得到H2SiO3和盐M两种产物,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请设计验证产物盐M的实验方案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于甲的摩尔质量为140g•mol-1,其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分子中含有硅的原子数==3,已知1mol NH3与足量的化合物乙充分反应后可得到35g 甲与6g H2.化合物甲中除了含有硅元素还含有N元素,含1molN元素时质量为14g,则每mol甲中含有N原子数=140÷35=4,4个N原子和3个S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8+4×14=140,所以甲的化学式为Si3N4,而1molNH3中含有3g氢元素,结合化学反应中的元素质量守恒得到乙中含有Si,H两种元素,含硅元素
×3=0.75mol,含H原子3mol,n(Si):n(H)=0.75:3=1:4,乙的化学式为SiH4,
(1)乙是SiH4属于共价化合物,硅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元素非金属性N>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所以稳定性SiH4<NH3,
故答案为:;<;
(2)NH3和足量乙反应制备甲,同时生成氢气,结合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3SiH4+4NH3=Si3N4+12H2,
故答案为:3SiH4+4NH3=Si3N4+12H2;
(3)合成炉内Mg和Si反应生成Mg2Si需要在保护气氛下高温生成,则可作保护气物质不能发生反应,
A、O2与Mg、Si发生反应,不能作保护气,故A错误;
B、H2与物质都不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B正确;
C、N2与Mg反应生成Mg3N2,不能作保护气,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镁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不能作保护气,故D错误;
E、Ar是稀有气体,和任何物质不发生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E正确;
故答案为:BE;
(4)液氨挥发为气体需要吸收能量,在上述生产过程中,液氨的作用是制冷或降温,防止物质分解,故答案为:制冷或降温;
(5)甲与少量H2SO4溶液反应只得到H2SiO3和盐M两种产物,结合元素守恒应为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3N4+4H++9H2O=3H2SiO3+4NH4+,检验盐M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蓝色,说明含NH4+,则说明盐M是(NH4)2SO4;
故答案为:Si3N4+4H++9H2O=3H2SiO3↓+4NH4+;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蓝色,说明含NH4+,则说明盐M是(NH4)2SO4.
解析
解:由于甲的摩尔质量为140g•mol-1,其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分子中含有硅的原子数==3,已知1mol NH3与足量的化合物乙充分反应后可得到35g 甲与6g H2.化合物甲中除了含有硅元素还含有N元素,含1molN元素时质量为14g,则每mol甲中含有N原子数=140÷35=4,4个N原子和3个S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8+4×14=140,所以甲的化学式为Si3N4,而1molNH3中含有3g氢元素,结合化学反应中的元素质量守恒得到乙中含有Si,H两种元素,含硅元素
×3=0.75mol,含H原子3mol,n(Si):n(H)=0.75:3=1:4,乙的化学式为SiH4,
(1)乙是SiH4属于共价化合物,硅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元素非金属性N>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所以稳定性SiH4<NH3,
故答案为:;<;
(2)NH3和足量乙反应制备甲,同时生成氢气,结合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3SiH4+4NH3=Si3N4+12H2,
故答案为:3SiH4+4NH3=Si3N4+12H2;
(3)合成炉内Mg和Si反应生成Mg2Si需要在保护气氛下高温生成,则可作保护气物质不能发生反应,
A、O2与Mg、Si发生反应,不能作保护气,故A错误;
B、H2与物质都不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B正确;
C、N2与Mg反应生成Mg3N2,不能作保护气,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镁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不能作保护气,故D错误;
E、Ar是稀有气体,和任何物质不发生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E正确;
故答案为:BE;
(4)液氨挥发为气体需要吸收能量,在上述生产过程中,液氨的作用是制冷或降温,防止物质分解,故答案为:制冷或降温;
(5)甲与少量H2SO4溶液反应只得到H2SiO3和盐M两种产物,结合元素守恒应为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3N4+4H++9H2O=3H2SiO3+4NH4+,检验盐M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蓝色,说明含NH4+,则说明盐M是(NH4)2SO4;
故答案为:Si3N4+4H++9H2O=3H2SiO3↓+4NH4+;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蓝色,说明含NH4+,则说明盐M是(NH4)2SO4.
二氧化锆是重要的耐高温材料、陶瓷绝缘材料.以锆英砂(主要成分为ZrSiO4,还含有少量Fe2O3、Al2O3、SiO2等杂货)为原料制备二氧化锆(Zr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ZrO2能与烧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2ZrO2,Na2ZrO2与酸反应生成ZrO2+
②部分离子在实验条件下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
(l)经熔融后,锆英砂中Zr元素以______(写化学式)形式存在,写出酸浸时生成Al3+、Fe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滤渣I的主要成分的名称为______
(3)向过滤Ⅰ所得溶液中加氨水调pH=a,其目的是______然后继续加氨水至pH=b的范围是______
(4)向过滤Ⅲ所得溶液中加入CaCO2粉末并加热,可得CO2和另一种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Na2ZrO3
Fe2O3+6H+=Fe3++3H2O,AlO2-+4H+=Al3++2H2O
硅酸
除去Fe3+、Al3+
b≥8.0
2NH4++CaCO3Ca2++2NH3↑+CO2↑+H2O
解析
解:(1)高温下,ZrSiO4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和Na2ZrO3,其反应的方程式为:ZrSiO4+4NaOH Na2SiO3+Na2ZrO3+2H2O,经熔融后,锆英砂中Zr元素以Na2ZrO3存在,酸浸时生成Al3+、Fe3+的反应是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Fe3++3H2O,AlO2-+4H+=Al3++2H2O,
故答案为:Na2ZrO3;Fe2O3+6H+=Fe3++3H2O,AlO2-+4H+=Al3++2H2O;
(2)加过量盐酸酸浸,Na2SiO3与HCl生成硅酸沉淀,过滤,滤渣Ⅰ为H2SiO3,名称为:硅酸,故答案为:硅酸;
(3)需用氨水调pH=a,使Fe3+、Al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而ZrO2+不能沉淀,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在5.2~6.2时Fe3+、Al3+完全沉淀,而ZrO2+不沉淀;加氨水至pH=b=8时,ZrO2+与NH3•H2O反应生成Zr(OH)4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rO2++2NH3•H2O+H2O=Zr(OH)4↓+2NH4+,所以b≥8.0使ZrO2+完全转化为Zr(OH)4沉淀,
故答案为:除去Fe3+、Al3+;b≥8.0;
(4)过滤Ⅲ所得滤液中主要含有铵根离子,溶液显酸性,加入CaCO3粉末并加热得到氨气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4++CaCO3Ca2++2NH3↑+CO2↑+H2O;
故答案为:2NH4++CaCO3Ca2++2NH3↑+CO2↑+H2O.
Ⅰ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
(2)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Ⅱ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Al(OH)3+12HF+3Na2CO3=2Na3AlF6+3CO2↑+9H2O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3)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下列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
(4)Na2CO3俗称纯碱,属于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工业上制取纯碱的原料是______.
(5)CO2的结构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由工艺流程可知,B2O3与NH3反应生成BN,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反应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
2BN+3H2O,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3H2O;B2O3+2NH3
2BN+3H2O;
(2)B的非金属性比N弱,在BN中显正价,B第ⅢA族元素,故为+3价,故答案为:+3;
Ⅱ(3)该反应中的物质含有的元素有Al、O、H、F、Na、C,只有O、F元素相邻,因F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没有正价,也就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它们也不与酸反应,但可以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来判断O、F非金属性的强弱,故答案为:ac;
(4)因碳酸钠的构成微粒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碳酸钠的固体属于离子晶体,工业制纯碱是用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则原料为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故答案为:离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
(5)由CO2的电子可知,C与O之间存在C=O键,其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
解析
解:Ⅰ(1)由工艺流程可知,B2O3与NH3反应生成BN,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反应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
2BN+3H2O,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3H2O;B2O3+2NH3
2BN+3H2O;
(2)B的非金属性比N弱,在BN中显正价,B第ⅢA族元素,故为+3价,故答案为:+3;
Ⅱ(3)该反应中的物质含有的元素有Al、O、H、F、Na、C,只有O、F元素相邻,因F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没有正价,也就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它们也不与酸反应,但可以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来判断O、F非金属性的强弱,故答案为:ac;
(4)因碳酸钠的构成微粒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碳酸钠的固体属于离子晶体,工业制纯碱是用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则原料为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故答案为:离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
(5)由CO2的电子可知,C与O之间存在C=O键,其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
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用木材防腐剂的化工产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
(l)固体A用稀盐酸溶解而不用水溶解的原因是______.
(2)加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e.CuSO4
(3)滤液B经一系列操作可得氯化铜晶体,操作的程序依次为______、______、过滤、自然干燥.
(4)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使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A(部分加热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HCI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______(填“是”或“否”).
③该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消除该安全隐患的措施是______.
正确答案
抑制Cu2+、Fe3+等离子发生水解反应
c、d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圆底烧瓶
MnO2+4H++2Cl2Mn2++Cl2↑+2H2O
否
在装置C和D之间连接一个防倒吸装置
解析
解:(1)固体1加入稀盐酸溶解的原因是,易水解的盐溶液的配制要防止其发生水解,加入稀盐酸抑制氯化铁、氯化铜水解;
故答案为:抑制Cu2+、Fe3+等离子发生水解反应;
(2)①Fe3+水解产生氢氧化铁,选择试剂要消耗H+,促进其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进行分离,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只能选择与氢离子反应的铜的化合物;
a.NaOH 会引入钠离子杂质,故a不符合;
b.NH3•H2O 加入反应会引入铵根离子,故b不符合;
c.CuO和氢离子反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c符合;
d.Cu(OH)2和氢离子反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d符合;
e.CuSO4 加入会引入硫酸根离子杂质,不能调节溶液PH,故e不符合;
故答案为:c、d;
(3)溶液中析出晶体的实验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溶液2转化为晶体的主要操作是蒸发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①由装置图可知a为圆底烧瓶,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2Mn2++Cl2↑+2H2O,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MnO2+4H++2Cl2Mn2++Cl2↑+2H2O;
②因氯化氢在干燥的情况下不与铁、铜反应,不影响实验结果,无需除HCl,故答案为:否;
③防止D中水气进入C中,造成氯化铜和氯化铁水解,在装置C和D之间连接一个防倒吸装置,故答案为:在装置C和D之间连接一个防倒吸装置.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和氧化剂,受热易分解成NaClO3与NaCl.实验室制备亚氯酸钠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2NaClO3+SO2═2ClO2+Na2SO4
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
制备过程:
在仪器a中加入氯酸钠,用适量水溶解后开始搅拌,慢慢加入92.5%的硫酸,然后迅速加入硫黄,生成的ClO2气体用双氧水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充分吸收即得NaClO2.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水浴加热的优点有______.
(3)装置Ⅱ中用双氧水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吸收ClO2时,双氧水作______剂.
(4)装置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lO2-的浓度可用碘量法进行测定.其反应原理如下:在酸性条件下ClO2-能被I-完全还愿为Cl-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
实验步骤:取25.00ml反应后的混合液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摇匀.然后从其中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足量的KI晶体,再滴加少量指示剂,用0.5000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16.00ml.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原混合液中ClO2-的浓度为______mol•L-1.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仪器a是三颈烧瓶,
故答案为:三颈烧瓶;
(2)水浴加热避免了直造成的过度剧烈与温度的不可控性,可以平稳地加热,因此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
故答案为: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
(3)在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中,H2O2中O由-1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还原;
(4)装置Ⅲ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未吸收完全的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故答案为:SO2+2OH-=SO32-+H2O;
(5)①有碘单质参和生成的反应,一般采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该反应是Na2S2O3标准液滴定碘,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终点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终点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16.00mlNa2S2O3溶液含有S2O32-的物质的量为0.5000mol•L-1×0.016L=0.008mol,由ClO2-~2I2~4S2O32-可知反应后的混合液25.00ml溶液中含有ClO2-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
=0.04mol,则原混合液中ClO2-的浓度为
=1.6mol•L-1,
故答案为:1.6.
解析
解:(1)由图可知,仪器a是三颈烧瓶,
故答案为:三颈烧瓶;
(2)水浴加热避免了直造成的过度剧烈与温度的不可控性,可以平稳地加热,因此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
故答案为: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
(3)在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中,H2O2中O由-1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还原;
(4)装置Ⅲ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未吸收完全的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故答案为:SO2+2OH-=SO32-+H2O;
(5)①有碘单质参和生成的反应,一般采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该反应是Na2S2O3标准液滴定碘,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终点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终点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16.00mlNa2S2O3溶液含有S2O32-的物质的量为0.5000mol•L-1×0.016L=0.008mol,由ClO2-~2I2~4S2O32-可知反应后的混合液25.00ml溶液中含有ClO2-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
=0.04mol,则原混合液中ClO2-的浓度为
=1.6mol•L-1,
故答案为:1.6.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