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设C+CO22CO(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升高温度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

A都增大

B都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0.6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一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B(g)2C(g)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mol

D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molA.bmolB和cmolC,要达到t1时刻同样的平衡,a、b、c要满足的条件为a+=2.4和b+=1.2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物质A和B后发生反应aA(S)+bB(g)cC(g),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增加少量的A物质,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D达到平衡时消耗B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消耗C的物质的量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正确答案

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并且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饱和Cu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用下列各图表示生成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2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1.2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进行到2min时,容器中n(SO3)可能为0.5mol

B当v(SO2):v(O2):v(SO3)=2:1:2时该反应达平衡状态

C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升高,逆反应速率降低

D4min内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L-1·min-1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升高了温度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

Dt4时降低了温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Ⅰ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g)+3B(g)2C(g) ΔH>0

B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的转化率增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若在5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在上述条件下,SO2能完全转化为SO3

D达到平衡时,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平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