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无符号二进制整数100111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

A.79
B.89
C.91
D.93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将二进制数按权展开:
(1001111)2=1×26+0×25+0×24+1×23+1×22+1×21+1×20=79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0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中医辨证论治处方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中君药是

A熟地黄

B酒萸肉

C山药

D茯苓

E泽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甘补微温,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故重用为君药。酒萸肉、山药,二药相合,既助君药滋养肾阴,又能固精止汗,故共为臣药。泽泻、茯苓、牡丹皮,三药相合,能清降相火、渗利湿浊、健脾,使君臣药填补真阴而不腻,清降虚火而不燥,固肾涩精而不滞,故共为佐药。故本题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含有骈合双环结构的ACE抑制剂是

A赖诺普利

B福辛普利

C马来酸依那普利

D卡托普利

E雷米普利

正确答案

E

解析

雷米普利结构中含有两个骈合的5元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纤维素性炎症的好发部位应除外

A心包

B

C气管

D皮肤

E结肠

正确答案

D

解析

纤维素性炎症的好发部位心包、肺、气管及结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可用5%NaHCO<sub>3</sub>水溶液萃取的是

A5,4’-二甲基黄酮

B5,3’-二甲基黄酮

C5,4’-二甲氧基黄酮

D7,4’-二羟基黄酮

E7,4’-二甲氧基黄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应该是选择酸性最强的黄酮。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药物及其代谢物自血液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A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分布

C药物的代谢

D药物的排泄

E药物的转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仅是药物在体内位置的迁移,称之为药物转运;药物的排泄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自血液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的代谢指药物在体内转化或代谢的过程;药物的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转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的分布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液循环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It was in ______ that he decided to dedicate his life to the struggle against racial oppression.


A.Harvard
B.Barington
C.Fisk
D.Washington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因缺乏共同故意从而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具体情形。

正确答案

我国刑法学说通常以主观上有无共同犯罪故意作为标准认定共犯。下列情形貌似共同犯罪,但因缺乏共同故意或故意内容不一致,不认为是共同犯罪。 (1)共同过失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刑法》将共同过失犯罪排除在成立共同犯罪之外,各行为人各自追究刑事责任。 (2)间接正犯不构成共同犯罪。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当作工具利用的情况:第一,利用没有责任能力或没有达到责任年龄的人去实行犯罪,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之间不是共犯,此时将利用者视为间接实行犯;第二,利用不知情的人的行为。 (3)事前事中均无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4)实行行为过限不成立共同犯罪。过限行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有共同犯罪人的实行行为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围的行为。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即是过限行为(过剩行为)。过限行为由实施者个人承担责任,其他人不对此承担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 (5)“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同时同地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意思联络的,不是共同犯罪。 (6)“片面共犯”,不成立共同犯罪。所谓片面共犯,是指对他人犯罪暗中相助的情况。因为受到暗中相助的实行犯不知情,所以不能与暗中相助者构成共犯。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在非货币性交易过程中,如果要确认非货币性交易收益,计算时应涉及的主要因素包括( )。

A.收到的补价
B.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C.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D.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请分析:本条文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含义。

正确答案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这种形态的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犯罪结果出现以前的过程中,并且具有放弃犯罪的自动性和彻底性。此外,还必须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积极地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防止其所实施完毕的犯罪行为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平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