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共7172题
下图为将Zn投入一定浓度体积的H2SO4中,解释图像的成因(纵坐标为H2的生成速率)
正确答案
详见解析
由图像可知氢气的生成速率随时间先后由慢到快,然后又由快到慢,反应体系中硫酸所提供的氢离于浓度由大到小。若氢气的生成速率由其决定,速率的变化趋势也应由快到慢,反应前半程的原因只能是温度所致,锌与硫酸反应时放热,体系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一定时间后,硫酸的浓度下降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氢气的生成速率随时间先由慢到快,然后又由快到慢。
KClO3与NaHSO3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和的速率与时间关系如下图,已知反应速率随c(H+)的增加而加快,试说明
(1)为什么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增大?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KClO3与NaHSO3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显然,该反应有H+生成,且随着反应的进行,H+的物质的量浓度会越来越大。所以,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到了反应后期,
和
不断消耗,其浓度也就越来越小,反应速率自然也就逐渐降低了。
影响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2mol/L、18.4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要控制实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2)研究金属(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相同
(3)测定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4)Mg(或Fe)、0.5mol/L硫酸和2mol/L硫酸)
略
可逆反应C(s)+H2O(g)CO(g)+H2(g);△H=-Q。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如何变化?
正确答案
答案见解析
该反应中当温度改变使平衡移动时,每增加(或减小)1mol(或xmol)气体,气体的质量就增加(或减小)12g(或12xg)
设原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为m(m>12x),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n>x)。
则有=(m/n)
当温度升高、平衡右移后,=(m+12x)/(n+x)
当温度降低、平衡左移后,=(m-12x)/(n-x)
(1)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时:
[(m+12x)/(n+x)]-(m/n)=[x(12n-m)]/[n(n+x)]
讨论:
①若m>12n,则12n-m<0减小;
②若m=12n,则12n-m=0不变;
③若m<12n,则12n-m>0增大。
(2)温度降低平衡左移时:
讨论:
①若m>12n,则12n-m<0增大;
②若m=12n,则12n-m=0不变;
③若m<12n,则12n-m>0减小。
试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填入下表中。
正确答案
正确分析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解决化学平衡类问题的关键。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该题坐标图上画出X、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中已画出Y,用铅笔作图,并在你画出的曲线末端明确标出“x”或“z”)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并计算该反应在0-5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在第________________分钟(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5)若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加,下列措施一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lmolx和2moly
正确答案
(1)
(2)X+2Y2Z
(3)0.7mol/(2L×5min)=0.07mol·L-1·min-1(4)9
(5)B
(5分)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mA(g)+nB(g) pC(g)。
(1)欲使A与B的转化率等于m:n ,则起始加入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充入一定量的A、B,若在不同条件下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1所示,则:
m+n p(填“>”、“<”或“=”),
T1 T2填(“>”、“<”或“=”),
该反应的△H 0(“>”、“<”或“=”)。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达到化学平衡过程中,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2所示。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一定量的C,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每空1分,共5分)
(1)1:1 (2)<,>,>。(3)不变
略
室温下,水溶液体系中的化学反应I— + OCl— = OI— + Cl—的反应物初始浓度、溶液中的OH—初始浓度及初始速率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已知表中初始反应速率与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可以表示为v=" k" [I—]1 [OCl—]b [OH—]c(温度一定时,k为常数)。
(1)为开展实验1,某同学取5mL0.02mol·L-1碘化钾溶液、5mL0.015 mol·L-1次氯酸钠溶液、40mL某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则该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实验2中,a=" " ;
(3)设计实验2和实验4的目的是 ;
(4)计算b、c值:b=" " ;c= ;
(5)若实验编号4的其它浓度不变,仅将溶液的酸碱值变更为pH = 13,反应的初始速率v=" " 。
正确答案
略
(4分)将影响反应速率条件的编号填在空格处。
正确答案
A C B D
略
Ⅰ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装有100mL某浓度的稀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
(1)容器中剩有mg的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mL(标准状况下)。
①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 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mol/L
(2)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到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容器中有铁粉ng。
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②m-n的值为_____________g 。
Ⅱ: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中甲图所示。附图中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已知
t0~ t1阶段c ( B)未画出]。
(3)若 t1=15s ,则t0~ 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4)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5)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共减少0. 03mol ,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Fe(NO3)2
② 0.8
(2)①FeSO4 ②5.04
(3)0.004mol·L-1·s-1
(4)减小压强;0.04mol
(5)3A(g)2C(g)+B(g);ΔH=+100akJ·mol-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