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400℃、101kPa时,NO2(g)+CO(g)⇌NO(g)+CO2(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改变下列条件都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改变,其中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

a.浓度 b.压强 c.温度 d.催化剂.

正确答案

(1)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2)由图知没反应放出的热量为368KJ•mol-1-134KJ•mol-1=234KJ•mol-1,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H=-234KJ•mol-1

故答案为:NO2(g)+CO(g)⇌NO(g)+CO2(g)△H=-234KJ•mol-1

(3)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过氧化氢和臭氧都是常见的绿色氧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通信卫星电源.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以MnO2做正极材料,可能是因为______.

(2)火箭发射常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液态过氧化氢为助燃剂.

已知: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H2O2(l)=H2O(l)+1/2O2(g)△H=-98.64kJ•mol-1

H2O(l)=H2O(g)△H=+44kJ•mol-1反应N2H4(g)+2H2O2(l)=N2(g)+4H2O(g) 的△H=______.

(3)O3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图2所示)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______(填“A”或“B”).

②若C处通入O2,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③若C处不通入O2,D、E处分别收集到11.2L和有4.48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E处收集的气体中O3所占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忽略O3的分解).

(4)新型O3氧化技术对燃煤烟气中的NOx和SO2脱除效果显著,锅炉烟气中的NOx 95%以上是以NO形式存在的,可发生反应NO(g)+O3 (g)NO2(g)+O2(g).在一定条件下,将NO和O3通入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说法是______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b点小于c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NO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正确答案

(1)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还原反应,由原电池工作原理图1可知,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H2O2在正极放电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 MnO2对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H2O2+2e-=2OH-;MnO2对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2)已知:①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②H2O2(l)=H2O(l)+1/2O2(g)△H=-98.64kJ•mol-1

③H2O(l)=H2O(g)△H=+44kJ•mol-1

由盖斯定律,①+②×2+③×3得N2H4(g)+2H2O2(l)=N2(g)+4H2O(g)△H=-534kJ•mol-1+2×(-98.64kJ•mol-1)+2×44kJ•mol-1=-643.28kJ•mol-1

故答案为:-643.28kJ•mol-1

(3)①由图可知,B极生成O2、O3,B极反应氧化反应,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为阴极.

故答案为:A.

②C处通入O2,O2发生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故答案为:O2+4H++4e-=2H2O.

③若C处不通入O2,实质为电解水,D处为氢气,物质的量为=0.5mol,E处为氧气、臭氧,物质的量共为=0.2mol,令臭氧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0.5mol×2=xmol×3×2+(0.2mol-xmol)×2×2,解得x=0.1,所以E处收集的气体中O3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00%=50%.

故答案为:50%.

(4)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故体系压强恒定.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体系温度随反应进行变化,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由图可知,c点以前正反应速率增大,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点以后反应正反应速率降低,应是浓度影响比温度影响更大.图为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未到达平衡.

a.反应在c点前,温度对速率影响大,c点以后浓度减小对速率影响大,C点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反应为达平衡,b点在c点之前,浓度反应物浓度:b点大于c点,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a~b段反应速率小于b~c段反应速率,△t1=△t2时,b~c段反应的NO更多,故NO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核能源的恐慌.而甲醇是未来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

(1)已知: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请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目前有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水煤气(CO+H2)合成甲醇:

CO(g)+2H2(g) 

CH3OH(g).甲醇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合成甲醇反应的△H______0.(填“>”、“<”或“=”)

②其它条件不变,将E点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______.(填“加快”、“减慢”、“不变”),重新平衡时c(CH3OH)/c(CO)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230℃时,平衡常数K=1.若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到450℃时,达到平衡时,K______1 (填“>、<或=”)

(3)、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B.甲醇能发生消去反应

C.甲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D.甲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剧烈

(4)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则该装置中Zn极为______极;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正确答案

(1)由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1mol甲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2×22.68kJ=725.8 kJ,即燃烧热△H=-725.8 kJ•mol-1

由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状态、反应热,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3/2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故答案为:CH3OH(l)+3/2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2)①由图可知,500℃比300℃达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小,即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答案为:<;

②由其它条件不变,将E点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容积压缩时压强增大,加压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由水煤气合成甲醇的反应可知,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加压时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大,CO的物质的量减小,则c(CH3OH)/c(CO)增大,

故答案为:加快;增大;

③由230℃时,平衡常数K=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K=,温度升高到450℃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变小,

则K<1,故答案为:<;

(3)因有机物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 说法正确;甲醇中没有邻位碳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说法错误;

由甲醇中碳原子连接羟基和氢原子,则能被氧化,故C说法错误;由甲醇中的羟基氢不如水中的羟基氢活泼,则甲醇与钠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剧烈,

故答案为:A;

(4)由图可知,甲醇燃料电池中a极通入氧气,在碱性条件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即通入氧气的为正极,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b为电池的负极,后边的烧杯为电解池装置,锌与b相连,则锌极为阴极,故答案为:阴;O2+4e-+2H2O-═4O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某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下述两个实验.

(1)探究KI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可选试剂:①0.1mol•L-1KI溶液  ②0.1mol•L-1 FeCl3溶液  ③FeCl2溶液  ④盐酸⑤KSCN溶液   ⑥CCl4

实验步骤:

①取5mL 0.1mol•L-1 KI溶液,滴加5~6滴0.1mol•L-1FeCl3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分成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滴加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反应生成碘.

④另取一份,滴加试剂______,现象______,说明______.

(2)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

正确答案

(1)④可以用KSCN溶液(即⑤),来检验三价铁是否剩余,若果溶液显红色,说明三价铁剩余,KI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不彻底,反之则进行彻底,故答案为:KSCN溶液(即⑤);溶液显红色;溶液中还有Fe3+

(2)①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这样Fe3+和Cu2+中的阴离子种类相同,可以排除因阴离子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故答案为:产生气泡的快慢;排除因阴离子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

②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时,产生等量的气体用的时间越短,则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故答案为: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pC(g)△H=?.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请仔细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b=______,p=______.(取最小正整数)

(2)第2min到第4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mol•L-1•min-1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第4min到第6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在第2min、第6min、第8min时分别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分别可能是:

①第2min______或______

②第6min______;

③第8min______;

(4)若从开始到第4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kJ,则该反应的△H=______.

正确答案

(1)在前2min内,各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之比(1-0.8):(3-2.6):(0.4-0)=1:2:2,即,方程式的系数分别为:1、2、2;

(2)A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v(A)===0.2mol/(l•min),故答案为:0.2;

(3)①在第0~2min内,A的浓度减小了0.2mol/l,在2~4min内A的浓度在原基础上减小了0.4mol/l,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了,可以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故答案为: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

②第6min 到第8min,作为反应物,浓度应该是减小的趋势,但是B的浓度从1.8mol/l增加到了2.0mol/l,所以可知一定是加入了B物质,故答案为:增加B的浓度;

③第8min到第9min时间段内,C作为生成物,它的浓度应是增大的趋势,但是数据表明,其浓度减小了,一定是减少了C的浓度,故答案为:减小C的浓度.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设:反应的焓变值为X

A(g)+2B(g)

2C(g)△H=-XkJ/mol

1mol                           XkJ

(1mol/l-0.4mol/l)×2L              235.92kJ

则有:=

解得:X=-196.6 kJ•mol-1

   故答案为:-196.6 kJ•mol-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方法研究.

(1)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g)+3H2(g)⇌2NH3(g);△H=-92.4kJ/molN2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2的变化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mol,H2为0.3mol,NH3为0.1mol.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______.

③欲提高②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2)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导H+),从而实现了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 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2N2(g)+6H2O(l)4NH3(g)+3O2(g);△H=a kJ/mol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①此合成反应的a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N2(g)+3H2(g)2NH3(g);△H=-92.4kJ/mol

②已知

O2(g)+2H2(g)2H2O(l);△H=-571.6kJ/mol则2N2(g)+6H2O(l)4NH3(g)+3O2(g);△H=kJ/mol

(4)NH4Cl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N水解的缘故.则NH4Cl在重水(D2O)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而E1即为活化能,E2=E1+△H,所以E2会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初始浓度;       0.6     0.45      0

变化浓度:0.5      0.15     0.1

平衡浓度:0.1        0.3      0.1

×100%≈33.3%,故答案为:33.3%;

③根据化学平衡:N2(g)+3H2(g)⇌2NH3(g),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则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则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平衡向右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AD.

(2)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合成氨中,氮气得电子,所以阴极反应为:N2+6H++6e-=2NH3

故答案为:N2+6H++6e-=2NH3

(3)①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是:温度越高,氨气的量越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右进行,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大于;

②已知:a、N2(g)+3H2(g)⇌2NH3(g);△H=-92.4kJ/mol;

b、O2(g)+2H2(g)═2H2O(l);△H=-571.6kJ/mol,

则反应2N2(g)+6H2O(l)═4NH3(g)+3O2(g)等于2a-3b;

所以△H=2×(-92.4kJ/mol)-3×(-571.6kJ/mol)=+1530.0kJ/mol,

故答案为:1530.0;

(4)NH4Cl在重水(D2O)中水解的实质是铵根和中水中的OD-反应的结果,离子方程式是NH4++D2O⇌NH3•HDO+D+,故答案为:NH4++D2O⇌NH3•HDO+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2)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982kJ/mol,白磷(P4)、P4O6、P4O10结构如下图所示,则上表中X=______.

(4)0.5mol白磷(P4)与O2完全反应生成固态P4O6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正确答案

(1)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根据图可知只有C发生化学变化,则C发生有效碰撞,故答案为:C;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反应热等于134kJ/mol-368kJ/mol=-234kJ/mol,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H=-234 kJ/mol,

故答案为:NO2(g)+CO(g)=CO2(g)+NO(g);△H=-234 kJ/mol;

(3)白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5O2(g)=P4O10(s)△H=-2982kJ/mol,

则6×198kkJ/mol+5×498kJ/mol-12×360kJ/mol-4X=-2982kJ/mol,

X=585kJ/mol,

故答案为:585;

(4)白磷燃烧生成P4O6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3O2(g)=P4O6(s);

△H=6×198kkJ/mol+3×498kJ/mol-12×360kJ/mol=-1638kJ/mol,

则0.5mol白磷(P4)与O2完全反应生成固态P4O6放出的热量为0.5mol×1638kJ/mol=819kJ,

故答案为:819.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个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______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______υ1(填“<“,“=“,“>“),且C3______ 1.0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A的浓度的变化量为0.8-0.67=0.13(mol/L),

则υ===0.013mol/(L.min),故答案为:0.013;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2和实验1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则A的起始浓度相同,即C2=1.0mol/L,

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可能的因素是使用了催化剂,故答案为:1.0;催化剂;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平衡时A的浓度实验3的大,实验1和3的温度相同,则实验3的起始浓度大于1.0mol/L,

即C3>1.0mol/L,又浓度大,其反应速率快,则υ3>υ1,故答案为:>;>;

(4)实验4的温度高,且起始的A的浓度相同,但平衡时A的浓度小,则说明升高温度反应 2A 

 B+D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正确答案

(1)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本反应中K=,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故答案为:K=;放热;

(2)由图象可知c为NO的变化曲线,d为氧气的变化曲线,根据方程式可知NO和NO2的反应速率相等,则b为NO2的变化曲线,

0~2s内v(O2)==1.5×10-3mol/(L•s),

故答案为:b; 1.5×10-3mol/(L•s);

(3)a、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满足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则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不变,故b正确;

c、v逆(NO)=2v正(O2)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的体积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密度都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的速率减小,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l)+H2O(l)

HCOOH(l)+CH3OH(l)△H>0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______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______.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______.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正确答案

(1)15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6.7%,所以15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6.7%=0.933mol;20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11.2%所以20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11.2%=0.888mol,所以15至20min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933mol-0.888mol=0.045mol,则甲酸甲酯的平均速率=0.045mol/5min=0.009mol•min-1

故答案为:0.045mol;0.009mol•min-1

(2)从题给数据不难看出,平均速率的变化随转化率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不变.因为反应开始甲酸甲酯的浓度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大,后随着反应进行甲酸甲酯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当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

故答案为: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由图象与表格可知,在75min时达到平衡,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24%,所以甲酸甲酯转化的物质的量为1.00×24%=0.24mol,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得平衡时,甲酸甲酯物质的量=0.76mol,水的物质的量1.75mol,甲酸的物质的量=0.25mol,甲醇的物质的量=0.76mol.所以K=(0.76×0.25)/(1.75×0.76)=1/7.

故答案为:

(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减少,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T1,又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时的平台要高于T1

故答案为: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平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