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金属的性质
- 共356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所以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电解水时,阳极上析出氧气,阴极上析出氢气,根据得失电子相等知,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C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在铁的后面,所以铁能置换出铜,溶液中二价铁离子呈浅绿色,铜离子呈蓝色,所以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水溶液为无色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eCl3 溶液,呈黄色,故A不选;
B、CuSO4溶液,呈蓝色,故B不选;
C、KMnO4 溶液,呈紫色,故C不选;
D、NH3•H2O溶液,无色,故选D;
故选D
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MgSiO3、CaMg(CO3)2、Al2O3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由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I的主要成分有______.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______.
(4)Mg(ClO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
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3)2.简述可制备Mg(ClO3)2的原因:______.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常伴有NaCl析出,原因是:______.除去产品中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浸出步骤硫酸同固体废料中主要成份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来看,可通过升高温度提高硫酸镁的溶解度,或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或通过过滤后滤渣多次浸取以提高转化率,
故答案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
(2)因MgCO3、CaMg(CO3)2、Al2O3、Fe2O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了MgSO4、CaSO4、Al2(SO4)3和Fe2(SO4)3,其中CaSO4微溶,形成滤渣;滤液中含有MgSO4、Al2(SO4)3和Fe2(SO4)3,根据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在调节pH至5.5时,Fe3+和Al3+已经完全沉淀,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Fe(OH)3、Al(OH)3,
故答案为:Fe(OH)3、Al(OH)3;
(3)上述过滤后滤液中阴离子主要是SO42-,加入NaOH后在调节pH至12.5时Mg2+完全沉淀,溶质主要成分是Na2SO4,故答案为:Na2SO4;
(4)①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类似于侯德榜制碱法生成NaHCO3的原理,因为NaCl溶解度小而从溶液中析出,使反应向生成Mg(ClO3)2的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在某一温度时,NaCl最先达到饱和析出;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最大;NaCl 的溶解度与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别;
②同样是依据①的原理,在降温的过程中,Mg(ClO3)2的溶解度不断减小,从溶液中析出,在生成Mg(ClO3)2的过程中NaCl也不断生成,但因溶解度没有增加,所以也伴随Mg(ClO3)2析出;相同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一定会析出氯化钠.由于氯酸镁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溶于水的可溶性物质一般用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降温前,溶液中NaCl已达饱和;降低过程中,NaCl溶解度会降低,会少量析出;重结晶.
解析
解:(1)浸出步骤硫酸同固体废料中主要成份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来看,可通过升高温度提高硫酸镁的溶解度,或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或通过过滤后滤渣多次浸取以提高转化率,
故答案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
(2)因MgCO3、CaMg(CO3)2、Al2O3、Fe2O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了MgSO4、CaSO4、Al2(SO4)3和Fe2(SO4)3,其中CaSO4微溶,形成滤渣;滤液中含有MgSO4、Al2(SO4)3和Fe2(SO4)3,根据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在调节pH至5.5时,Fe3+和Al3+已经完全沉淀,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Fe(OH)3、Al(OH)3,
故答案为:Fe(OH)3、Al(OH)3;
(3)上述过滤后滤液中阴离子主要是SO42-,加入NaOH后在调节pH至12.5时Mg2+完全沉淀,溶质主要成分是Na2SO4,故答案为:Na2SO4;
(4)①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类似于侯德榜制碱法生成NaHCO3的原理,因为NaCl溶解度小而从溶液中析出,使反应向生成Mg(ClO3)2的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在某一温度时,NaCl最先达到饱和析出;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最大;NaCl 的溶解度与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别;
②同样是依据①的原理,在降温的过程中,Mg(ClO3)2的溶解度不断减小,从溶液中析出,在生成Mg(ClO3)2的过程中NaCl也不断生成,但因溶解度没有增加,所以也伴随Mg(ClO3)2析出;相同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一定会析出氯化钠.由于氯酸镁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溶于水的可溶性物质一般用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降温前,溶液中NaCl已达饱和;降低过程中,NaCl溶解度会降低,会少量析出;重结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硫酸亚铁防止食品氧化变质,而硅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故A正确;
B、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亚铁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B错误;
C、玻璃、水泥、陶瓷都是硅酸盐材料,故C正确;
D、氧化膜的熔点比金属铝的熔点高,故D错误;
故选B.
类推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铁燃烧生成是四氧化三铁,方程为:3Fe+2O2Fe3O4,所以类推错误,故A不选;
B、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pH=9,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不可显碱性,故B不选;
C、工业上制得活泼金属,都是电解熔融的盐而在阴极得到金属,以制钠为例,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故选C;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4H2O+3SO2+3Ba2++NO3-=3BaSO4↓+NO↑+8H+,故D不选;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