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文化生活
- 共4236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这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在文化建设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此你应如何正确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多样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时尚嗅觉敏锐的年轻人中间,一股“雷锋热”又悄然兴起:雷锋帽、大茶缸、帆布绿背包,这些曾一度被封上“老土”标签的玩意如今又刮出了时尚风,由于供不应求,几家大型电子网购网站甚至打出了“雷锋帽”售罄字样。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甲同学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奉献,学习雷锋不应单纯着眼于经济利益”。
乙同学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利用雷锋的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无可厚非”。
(1)结合上述材料,选择一个你所支持的观点,并从文化的视角进行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之际,某市号召全市中小学生加入志愿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去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得不偿失。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答案一:支持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发展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答案二:支持乙同学的观点。理由是:经济是基础,对政治和文化起决定作用,应当重视经济利益。
(2)广大青年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因此本题的观点是片面的。
阅读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打扫》反映了当前文化市场中什么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文化现象,请你从国家、政府、文化企业及公民角度谈谈应该如何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市场存在低俗之风。(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适当给分。)
(2)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应该 ①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传媒等思想文化阵地,唱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②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需求。)
③文化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创建文明企业。④作为公民,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城镇化、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市化,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的文化”。2012年5月初,记者调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但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为此,很多专家呼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些所谓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一些城镇、村庄甚至都变成了“同一张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材料二】有位专家在评价广东文化时说,在中国,许多文化都被中原文化同化,但粤文化2000多年来一直保持自己根深蒂固的传统。广州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应该考虑到这三个传统。一是粤文化的传统。自赵佗以来,粤文化历时两千多年。比如五羊、花城、穗城,这些都是粤文化的根基。二是明清开埠以来,最早对外开放的传统。西方文化最早是以广东为门户进入中国的。最早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都是从广州进入的,伊斯兰教也与广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是近代革命的传统。从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到黄埔军校北伐,都是从广东开始的。
(1)有人认为,“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不可能兼顾的。”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知识评价此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谈谈广东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请你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知识,分析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如何把握“世界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②传统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做到二者兼顾。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城市化中一些城镇、村庄不应变成了“同一张脸”,应保持各自特色。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粤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明清以来粤文化面临着内与外的冲击、新与旧的交替。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广东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抓住了粤文化的自身传统,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自然界是物质的。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保护好传统村落等自然文化遗产。③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粤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明成果。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规律办事。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过程中,自觉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
以前某地村民的业余生活很是单调,常常是“一碟豆、一包烟、一副扑克打一天”、赌博、迷信活动蔓延。鉴于这种情况,该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今,该村村民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学法用法的多了,违法乱纪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参加娱乐健身的多了,参与赌博的少了。 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该地可能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加强先进理论教育。因为发展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和反对腐败和落后的文化。 ②出板报、建图书馆等。因为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③办学校、开设道德论坛等。因为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全民素质,努力培养“四有”公民。④开办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活动。因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辨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在文化建设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建设设会主义和谐文化,由于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因此,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多样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②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也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某校高中生以 《 我们与网络 》 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参与讨论】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同学们经过调查有这两种观点:
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
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产生这两种观点原因的认识。
【参与活动】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以“文明畅游网络,快乐助我成长”为中心,自己动手制作班级网页,请你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思考、选择网页内容,并说明其 《文化生活》 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言献策】学校团组织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 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政府、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就青少年应如何适应网络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3)请你根据征文活动要求,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同的作用。网络上存在的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会将引诱青少年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有人认为“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广开眼界,紧跟时代,有利于青少年学习和成长,所以有人认为“不让孩子上网后耽误他”。
(2) 网页内容 《 文化生活 》 依据学科学习 如:唐诗宋词赏析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体活动 如:推荐一本好书(音乐、电影等)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际交往 如:寻访我身边的文化名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道德修养 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介绍 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考生答案若能从题目规定的四个方面写出相关内容,相应的 《 文化生活 》 依据言之有理,均可的情给分)
(3)①国家应依法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网络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③青少年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文明健康上网。
材料一:漫画《给互联网打扫卫生》
材料二:针对当前手机有害信息大行其道,毒化社会空气,毒害人们心灵的状况,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加强调查研究,重拳阻击手机涉“黄”,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扫黄”运动。其实,手机互联网涉黄问题的背后,实质是一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低俗文化的角力。在铁腕“扫黄”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以健康文化占领手机网络阵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占领手机网络阵地,让“黄色文化”无处藏身。
(1)两则材料反映了文化市场的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两则材料中反映的文化现象,谈谈应该如何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文化市场存在低俗之风。
(2)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应该:①国家文化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奏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文化产业部门,应当努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③公民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河南的南阳等地农村,切实感受了种种新变化:网络在农村青年中已基本普及,许多青年改变了传统的上门拜年的老习俗,改用飞信、QQ等时髦的拜年方式。手机也早已成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必备品”,很多村民还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以前,在很多农村,过年时大家相聚的方式就是喝酒、打牌,现在像优秀影片展、村民才艺展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也开始流行。
材料二:邓州市地处河南西南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11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20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涨幅。春节期间,在邓州农村,许多农民一改往年拎礼吊子(猪羊肉)、送酒瓶子等送吃送喝的传统习俗,创新性地开始送“种子年礼”、“广告年礼”等,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要想增产增收必须依靠良种。以前走亲访友时常到商场买礼物,现在却喜欢到种子部门转一转,给亲戚挑选一些良种送过去。不少脑子活络的农民抓住送礼拜年的时机,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加工后,作为年礼送给亲戚朋友,既拜了年又巧妙宣传了自家的农产品。村民张焕富就把自家产的柴鸡蛋用盒子包装好,印上精美的图案,注明营养成分、产蛋时期和联系电话,然后送给亲戚朋友。由于美观大方,又有品味,因此很受欢迎,经朋友宣传后他家的柴鸡蛋供不应求。
(1)阅读材料,请你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我国农村该如何迈上全新发展道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你认为推动该地文化生活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该材料拟定一个新闻标题,并简要列出两点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坚持联系的观点,利用已有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充分看到现代化手段在实现农村致富过程中的优势所在;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到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农业致富的过程中正确对待和解决困难,坚持发展的决心;③注重量变的积累,善于把握机遇促进事物的质变,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手段促成“三农”的跨越式发展;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⑤善于把握矛盾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各地区具体情况,提出适宜于当地的发展方式与目标;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在致富路上突出重点方面;⑦坚持辩证否定观“扬弃”的观点,积极汲取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经验,摒弃落后观念、过时做法,勇闯新路子。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先进县,邓州农民人均收入涨幅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文化活动,村民们在丰富起来的文化生活中自觉受到优秀先进文化的熏陶与感染;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村民们开始懂得信息致富、科技致富;④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推动了文化的广泛传播;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异彩丰呈。
(3)如:标题:展农村新面貌,谱文化新篇章。
提纲:①文化生活出现的新变化;②对于村民村貌产生的积极影响。
(只要立足文化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