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的分子量
B.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
C.药物的颜色
D.透皮吸收促进剂
E.皮肤的渗透性

正确答案

A,B,D,E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①药物的固有性质:分子量小于400、熔点低于93℃、药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在1~4之间、在水中和类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1mg/ml。②皮肤的生理因素:皮肤的渗透性。③基质的组成和性质。④透皮吸收促进剂:系指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功能性细胞的化学物质。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二甲基亚砜、Azone、表面活性剂、醇类(乙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挥发油。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A.栽培
B.采收加工
C.产地
D.贮藏
E.运输

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

[解析] 除品种外,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有栽培、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非药用部位超标、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对用留样观察法测定药剂稳定性的论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需定期观察外观性状和质量检测
B.样品分别应放置在3~5℃、20~25℃、33~37℃观察和检测
C.分光照组和避光组,对比观察和检测
D.此法易于找出影响稳定性因素,利于及时改进产品质量
E.其结果符合生产和贮存实际,真实可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题思路] 留样观察法系将药剂样品贮存在室温中,定期观察其外观(含色泽、澄明度变化等),检测其质量(含定性鉴别、含量测定、pH检测、杂质检查、卫生检验等),了解贮存过程中的变化。如果将样品分别贮存在3-5℃、20-25℃、33-37℃的恒温条件下,又分为光照组和避光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和检测,则结果更有说服力。将所得结果逐项记录、比较、分析和总结,即可确定该药剂的有效期。其结果符合生产与贮存的实际,真实可靠。但不易找出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不利及时改进产品质量。故本题最佳答案为D。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

A.关键工序
B.自律性规范
C.最后工序
D.全过程
E.基本准则
依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根据第二条,本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故87题选E;88题选D;89题选A。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压片力过大、黏合剂过量、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可能造成下列哪种片剂质量问题( )

A.裂片
B.松片
C.崩解迟缓
D.黏冲
E.片重差异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考察影响药物制剂质量因素,属重点考察内容。
片形成形的影响因素包括:
(1)压缩成形性:药物塑性大,可压性好,若弹性较强,则可压性差,压片时易发生弹性形变,发生裂片和松片等现象。弹性大的物料压片时需加入塑性大的辅料。
(2)药物的熔点及结晶状态:药物的熔点低,压片时受压和颗粒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相邻颗粒接触点局部升温会发生熔融现象,压力解除后,熔融的部位重新结晶形成固体桥,使众多颗粒借固体桥联结起来,固体桥越多片剂的硬度越大。
固体桥越多片剂的硬度越大。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药物熔点越低,片剂的硬度越大。但熔点过低压片时易发生黏冲。
药物的结晶状态也影响片剂的形成。立方晶系的结晶压片时易于成形,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容易分层裂片,不能直接压片;树枝状结晶可压性好但流动性极差。
(3)黏合剂和润滑剂:一般黏合剂用量大片剂易成形;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大,会减弱颗粒间的结合力,造成片剂硬度降低。
(4)水分:颗粒中含有适量的水分或结晶水,有利于片剂成形。适量的水分在受压时被挤到颗粒表面,从而使颗粒易于相互靠近,易于片剂形成;另外被挤到颗粒表面的水分可溶解颗粒中可溶性物质,水分挥发后重新结晶形成固体桥,增大片剂的硬度。颗粒的含水量过多压片时易发生黏冲。
(5)压力:一般情况下压力增加,片剂的硬度增加,但当压力超过一定范围后,对片剂硬度的影响减小。加压时间延长有利于片剂成形,增加片剂的硬度。

百度题库 > 执业西药师 >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