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性质的研究
- 共799题
已知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五种元素中有2种为非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均小于30。其中A、B、C、E的价电子层中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A、B同族且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BA,属于原子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壳中A、B元素的含量的关系为 大于 (用元素符号回答)。
(2)AO2和BO2分别为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两种氧化物中含有π键的物质的电子式
为 。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A或B与氧原子形成π键难易程度的差异 。
(3)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其最高化合价为 。C单质晶体的堆积方式为 ,每个晶胞中实际占有C原子的个数为 。
(4)D与E同族且不相邻,D存在D2+和D3+两种常见离子,它们与K+及CN-能形成一种可溶性蓝色化合物,用作染料。它的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则在该晶体中n(CN-):n(K+):n(D3+):n(D2+)= ,该蓝色化合物可以由D3+与K4〔D(CN)6〕制得,也可由D2+与K3〔D(CN)6〕制得。请写出K4〔D(CN)6〕与Cl2反应生成K3〔D(CN)6〕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Si(1分)、C(1分)
(2)(2分),Si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易形成稳定的π键而C恰好相反。(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3)第4周期ⅣB族(1分)+4(1分)六方最密堆积(1分)2(2分)
(4)6:1:1:1(2分)2 K4[Fe(CN)6] + Cl2 ="=" 2KCl + 2 K3[Fe (CN)6] (2分)
试题分析:⑴A、B、C、E的价电子层中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A、B同族且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BA,属于原子晶体。可以判断为SiC,在地壳中A、B元素的含量的关系为Si大于C。⑵二氧化硅中不存在π键,π键只存在于二氧化碳中。Si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易形成稳定的π键而C恰好相反。⑶C一定是金属,且原子序数比硅的要大,因此只能是第二十二号元素钛。位于周期表中的第4周期ⅣB族,失去最外层四个电子显正四价,钛单质的堆积方式为六方紧密堆积,每个晶胞中实际占有钛原子的个数为2。⑷依据均摊法,在该结构单元中,三价D离子与二价D离子的数目是一样的,都为个,而氰根离子为:
,再根椐电荷守恒,可知钾离子应该为:
,可知在该晶体中n(CN-):n(K+):n(D3+):n(D2+)=6︰1︰1︰1
(13分)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⑦的基态原子排布式 ,元素⑧位于 区。
⑤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若元素①③⑤形成的某化合物显酸性,经测定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则其中所有杂化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和 。
(3)元素④和⑥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 > (用元素符号表示)。请写出由④和⑤两种元素形成的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的化学式 ,其VSEPR构型为 。
(4)在测定①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值一般高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 。
(5)④和⑧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其中④显-3价),则其化学式为 。
⑧的常见离子和④的最简单氢化物形成的配离子的名称为 ,
其水溶液颜色为 。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54s1(1分) ds (1分)(1分)
(2)sp2和 sp3(1分)
(3)F > N (2分);NO2+(1分),直线形(1分)
(4)HF分子间存在氢键,易形成缔合分子(HF)n (2分)
(5)Cu3 N (1分);四氨合铜离子(1 分), 或其它合理答案);深蓝色(1分)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⑧分别是H、Be、C、N、O、F、Cr、Cu。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Cr的基态原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区的名称来自于按照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能极的轨道名称,所以根据构造原理可知,Cu位于ds。同样根据构造原理可知,氧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则相对分子质量是46。又因为H、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所以化学式为CH2O2,即是甲酸,结构简式为HCOOH。其中碳原子是sp2杂化,两个氧原子,一个是sp2杂化,另一个是sp3杂化。
(3)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所以F的第一电离能大于N的。价电子数和原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所以有N和O形成的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的化学式为NO2+。其中氮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是(5-1-2×2)÷2=0,所以是直线型结构。
(4)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易形成缔合分子(HF)n,所以测得值偏高。
(5)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含有氮原子是8×1/8=1,铜原子是12×1/4=3,所以化学式为Cu3 N。铜离子和氨气通过配位键形成四氨合铜离子,溶液显深蓝色。
Q、W、X、Y、Z为5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与Y同周期,Y与Z同主族.Q与W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4:1形成化合物甲,且甲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Q与X形成化合物乙,乙可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按照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形成盐丙.
(1)甲的电子式是______.
(2)Q和Y形成的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3)向少量丙溶液中加入浓Ba(OH)2溶液至过量并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Q与W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4:1形成化合物甲,且甲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应为CH4,则Q为H元素,W为C元素,Q与X形成化合物乙,则乙为氢化物,乙可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按照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形成盐丙,丙为铵盐,应为(NH4)2SO4,则X为N元素,Z为S元素,Y与Z同主族,Y为O元素,则
(1)甲为CH4,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Q为H元素,Y为O元素,形成的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为H2O2,故答案为:H2O2;
(3)丙为(NH4)2SO4,溶液中加入浓Ba(OH)2溶液至过量并加热,生成氨气和Ba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H4++SO42-+Ba2++2OH-=BaSO4↓+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SO42-+Ba2++2OH-=BaSO4↓+2NH3↑+2H2O;
(15分)【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Ⅰ.顺铂是美国教授B Rosenberg等人于1969年发现的第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它的化学式为Pt(NH3)2Cl2。
(1)与氮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的两种元素分别是 ,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 、 (各举一例)。
(3)碳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其毒副作用低于顺铂。碳铂的结构如图:
碳铂分子中含有的作用力有 (填字母)。
E.金属键 F.键 G.
键
(4)碳铂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
(5)铂(Pt)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晶胞中铂(Pt)原子的配位数为 。若已知铂(Pt)的摩尔质量为M 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Pt原子半径为b pm,则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用含M、NA、b的计算式表示,不用化简)。
Ⅱ.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B比A多1,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A2+在基态时外围电子(价电子)占据的能层符号为 ,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 。
正确答案
(15分)(1)C、O(1分) N>O>C(1分) C
(2)H3O+或CH(2分)
(3)ABCFG(2分)
(4)SP3和SP2(2分)
(5)12(1分) (2分)
Ⅱ 第四周期Ⅷ族(1分) M(1分) 3d6(1分)
试题分析:(1)与氮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的两种元素分别是C、O,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但N原子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是稳定状态,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因此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C,电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这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
(2)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和原子总数都相同的微粒,NH3是4原子、8个价电子的分子,所以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PH3、H3O+或CH3-
(3)根据碳铂分子的结构判断:碳碳之间是非极性共价键,碳氧单键是极性共价键,碳氧双键有键和
键,O、N与Pt之间形成的是配位键,所以答案选ABCFG;
(4)C原子的杂化方式的判断依据C原子周围的单键数目。C原子周围是4个碳碳单键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C原子周围有2个单键和1个双键的杂化方式是SP2,所以碳铂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3和SP2;
(5)配位数是指距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原子数,在铂(Pt)的晶胞中,以面上的原子为标准,距离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原子有12个,同层4个,上下各4个;根据“均摊法”顶点上的原子属于晶胞的1/8,面上的原子属于晶胞的1/2,所以该晶胞中Pt的原子数为8×1/8+6×1/2=4,4个Pt原子的半径等于晶胞的面对角线,设晶胞的棱长为apm,则a=4b,a=2
b,1pm=1×10-10cm,晶胞密度
="4M/" NA/a3=
g/cm3。
Ⅱ.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则A、B一定是第四周期第VIII族元素,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第VIII族元素中只有Co的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所以B是Co,则A是Fe,Fe失去2个电子后,价电子占据的能层是第三层M层,A2+在基态时外围电子(价电子)占据的能层符号为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
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A与D同主族、C与E同主族,且E的原子序数是C的两倍;A分别与B和C均可形成10电子分子;B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2∶3;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形成的高价基态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C、D、E三元素原子均能形成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2)A与C形成的10电子分子中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填σ键或π键),分子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其化合物晶体类型为 ;化合物A2C和A2E中,沸点较高的是 (填分子式);
(3)向含1 mol A2E的水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D2C2,有黄色沉淀生成,写出离子方程式 :
(4)常温常压下,有23 g液态化合物B2A6C与足量的C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BC2气体和A2C液体,同时放出683.5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S2-> O2-> Na+ (各2分)
(2)σ键 sp3 分子晶体 H2O (各1分)
(3) Na2O2 +H2S==2Na+ +2OH- +S↓(3分)
(4)C2H6O(1) + 3O2(g) = 2CO2(g) + 3H2O(1) ΔH =-1367.0 kJ·mol-1(3分)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A为H,B为C,C为O,D为Na,E为S,F为Cu。O2-> Na+,氧离子与钠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因为钠离子中的质子数比氧离子中的质子数多,所以吸引力强,半径就小。S2-> O2-氧和硫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那么相同电荷的阴离子的半径也是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向含1 mol A2E的水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D2C2,有黄色沉淀生成,此黄色沉淀一定是硫单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