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F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原子基态电子排布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C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E与D相邻,E的某种氧化物X与C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态单质C;F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

(2)B的氢化物的沸点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电负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C的电负性,A形成的氢化物A2H4中A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4) X在制取C单质中的作用是________,C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此酸根离子中化学键的键角________(填“>”“=”或“<”)109°28′。

(5)已知F与C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若F与C原子最近的距离为a c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54s1

(2)高 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3)小于 sp2杂化

(4)氧化剂 <

(5)CuCl

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非金属元素,A为碳元素;B是非金属元素,基态电子排布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即为氟元素;C是短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即氯元素;D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即d轨道5个电子,最外层1个电子,所以为Cr元素;E与D相邻,即E为Mn元素,其氧化物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只能是d轨道全充满,即铜元素。(1)D是24号元素,由于未成对电子数最多,所以d轨道5个电子,4s轨道1个电子。(2)氟化氢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还存在分子间氢键,氯化氢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所以氟化氢的沸点高。(3)氯元素非金属性强,电负性大。(4)氯酸钾常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ClO3中存在孤对电子,根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微粒中键角小于109°28′。(5)用均摊法可求出晶胞中存在4个氯原子、4个铜原子,可得出化学式为CuCl,Cu与Cl原子最近的距离为a cm,通过数学几何知识求出图示中的边长为cm。

点拨:本题考查元素推断、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Y、Z、W,已知:

①X与Z、Y与W分别同主族;

②X、Z、W分别与Y都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③Y的阴离子与Z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试根据以上叙述填空:

(1)写出由Y与Z形成的化合物Z2Y2的电子式:______,WY2与X2Y2反应生成粘稠油状液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只含X、Z、W三种元素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

(3)有两种化合物都只含上述四种元素,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X、Y两种元素的单质已经被应用于飞船的燃料电池中,如图所示,两个电极都由多孔性碳构成,通入的两种单质由空隙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①a是装置的______极.②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Y、Z、W,①X与Z、Y与W分别同主族,③Y的阴离子与Z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Y是第二周期元素,Z和W是第三周期元素,且Z是金属元素,②X、Z、W分别与Y都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含有变价元素,第三金属元素Z和Y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则Z是Na元素,Y是O元素,W是S元素,X是H元素,

(1)由O与Na形成的化合物Na2O2的电子式:,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反应方程式:H2O2+SO2=H2SO4

故答案为:;H2O2+SO2=H2SO4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只含H、Na、S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是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是强碱弱酸酸式盐,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HSO3-+H2O=H2SO3+OH-

故答案为:亚硫酸氢钠是强碱弱酸酸式盐,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

(3)有两种化合物都只含上述四种元素,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则两种化合物分别是亚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钠,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SO3-=H2O+SO2↑,

故答案为:H++HSO3-=H2O+SO2↑;

(4)X、Y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是氢气和氧气,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①a是装置的负极,②b极是正极,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O2+4e-+2H2O=4OH-

故答案为:负;O2+4e-+2H2O=4O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X是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X的一种1∶1型气态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Z是金属元素,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

(1)X在该氢化物中以    方式杂化。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应该    (填“高于”或“低于”)X氢化物的熔点。 

(2)Y在周期表中位于            ;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M可看作一种含氧酸盐)。经X射线分析,M晶体的最小重复单位为正方体(如图),边长为4.03×10-10 m,顶点位置为Z4+所占,体心位置为Ba2+所占,所有棱心位置为O2-所占。

①制备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Z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在M晶体中,Ba2+的氧配位数(Ba2+周围等距且最近的O2-的数目)为    。 

③晶体M密度的计算式为ρ=          (Z相对原子质量为48)。

正确答案

(1)sp 高于 (2)第4周期ⅡA族 1s22s22p63s23p6

(3)①TiO2+BaCO3BaTiO3+CO2↑ ②12

③(137+48+3×16)/NA(4.03×10-8)3 g·cm-3

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X为碳元素,Z元素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核电荷数小于28,只能为过渡元素钛22Ti,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ⅣB族。根据原子序数之和为48,可推知Y为20号元素钙。(1)X的该氢化物为乙炔,乙炔为直线形分子,碳原子以sp方式杂化,碳化钙是离子化合物,熔点高于碳的氢化物分子晶体熔点。(2)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第4周期ⅡA族。钛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①用均摊法可以推出M的化学式为BaTiO3,制备BaTiO3化学方程式:TiO2+BaCO3BaTiO3+CO2↑。②与钡离子紧邻等距的氧离子共有12个。③由1 mol该化合物的体积关系得:=(4.03×10-8)3NA,整理得ρ= g·cm-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

2KNO3+3C+SA+N2↑+3CO2↑(已配平)

①除S外,上述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

②在生成物中,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 A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____。

(3)在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CrCln(H2O)6-n]x(nx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CrCln(H2O)6-n]xxR—H―→Rx[CrCln(H2O)6-n]+xH

交换出来的H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x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

将含0.0015 mol [CrCln(H2O)6-n]x的溶液,与R—H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0 mol·L-1NaOH溶液25.00 mL,可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                                               

正确答案

答案:(1)①O>N>C>K ②sp杂化  离子晶体 ③1∶1 (2)3d84s2   4   (3)[CrCl(H2O)5]2

试题分析:(1)①钾为活泼金属,电负性较小;C、N、O在同周期,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电负性也逐渐增大;②K2S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产物中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为CO2,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杂化;③HCN中CN与N2结构相同,含有共价三键,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另外和H之间形成一个σ键,所以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2∶2,即为1∶1。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应该都属于第Ⅷ族元素,原子序数T比Q多2,可以确定T为Ni,Q为Fe,所以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3d84s2,Q2即Fe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4。

(3)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0 mol·L-1 NaOH溶液25.00 mL,则可以得出H的物质的量为0.1200×25.00×10-3=0.0030 (mol),所以x=0.0030/0.0015=2;Cr的化合价为+3价,x=2可以得n=1,即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rCl(H2O)5]2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试题综合性强,贴近高考。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5分)已知:A、B、C、D、E、F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属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B在第三周期且化合物B2E的晶体为离子晶体,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单质的熔点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是最高的;F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B相同,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B的氯化物的熔点比D的氯化物的熔点  (填高或低),理由是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4)F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F的高价离子与A的简单氢化物形成的配离子的化学式为          .

(5)A、F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             ;(黑色球表示F原子)

(6)A、C形成的化合物具有高沸点和高硬度,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晶体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正确答案

(1)Na<Al<Si<N(2分)

(2)高(1分)NaCl为离子晶体而SiCl4为分子晶体(2分)

(3)平面正三角形(2分)

(4)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 3d104s1)(2分)      2+(2分)

(5)Cu3 N (2分)   (6)共价键(2分)

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有关性质可知N、Na、Al、Si、S、Cu。

(1)非金属性压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所以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Al<Si<N。

(2)由于NaCl为离子晶体而SiCl4为分子晶体,所以氯化钠的熔点高于SiCl4的。

(3)在三氧化硫中S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是(6-2×3)÷2=0,所以三氧化硫是平面三角形结构。

(4)根据构造原理可知,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 3d104s1)。铜离子和氨气形成的是配位键,其中氨气是配体,化学式为[Cu(NH)3]42

(5)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氮原子数是8×1/8=1,铜原子数是12×1/4=3,所以化学式为Cu3 N。

(6)A、C形成的化合物具有高沸点和高硬度,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这说明该晶体是原子晶体,含有的化学键是共价键。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性质的研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