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写出测定土壤溶液pH的操作过程和所用三种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

正确答案

解:测定土壤溶液pH的操作步骤为:

①采取土样;②将土样放入烧杯中,加10~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③待溶液澄清后,将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点滴到pH试纸中央,把试纸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土样的酸碱度,

所需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标准比色卡、点滴板;

答:测定土壤溶液pH的操作过程为:①采取土样;②将土样溶解;③待溶液澄清后,进行pH测定;

所用三种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点滴板.

解析

解:测定土壤溶液pH的操作步骤为:

①采取土样;②将土样放入烧杯中,加10~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③待溶液澄清后,将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点滴到pH试纸中央,把试纸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土样的酸碱度,

所需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标准比色卡、点滴板;

答:测定土壤溶液pH的操作过程为:①采取土样;②将土样溶解;③待溶液澄清后,进行pH测定;

所用三种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点滴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学生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测定结果一定有误差.学生丙对学生甲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但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

(1)你支持______(填“乙”或“丙”)同学的观点,原因是______

(2)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物品,你_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分0.1mol/L的硫酸和0.01mol/L的硫酸.若能,简述操作过程.______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酚酞试液  ③甲基橙试液④蒸馏水  ⑤BaCl2溶液  ⑥pH试纸.

正确答案

解:(1)用pH试纸测定的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当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盐酸稀释后,溶液酸性增大,pH变大;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碱性变小,pH值将变小;食盐水溶液显中性,用水稀释后pH不变,所以丙正确,

故答案为:丙;当溶液是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否则将产生误差;

(2)用水润湿相当于稀释,则所测的PH偏小,由于稀释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故弱酸的PH误差小,所以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比盐酸小,误差小,

故答案为:盐酸;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比盐酸小,误差小;

(3)硫酸为强酸完全电离,0.1mol/L的硫酸和0.01mol/L的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为0.2mol/L、0.02mol/L,PH=-lgc(H+),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所以PH较大的为0.01mol/L的硫酸,

故答案为:能;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0.01mol/L的硫酸.

解析

解:(1)用pH试纸测定的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当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盐酸稀释后,溶液酸性增大,pH变大;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碱性变小,pH值将变小;食盐水溶液显中性,用水稀释后pH不变,所以丙正确,

故答案为:丙;当溶液是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否则将产生误差;

(2)用水润湿相当于稀释,则所测的PH偏小,由于稀释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故弱酸的PH误差小,所以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比盐酸小,误差小,

故答案为:盐酸;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比盐酸小,误差小;

(3)硫酸为强酸完全电离,0.1mol/L的硫酸和0.01mol/L的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为0.2mol/L、0.02mol/L,PH=-lgc(H+),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所以PH较大的为0.01mol/L的硫酸,

故答案为:能;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0.01mol/L的硫酸.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2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