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告示牌甲是量程牌,表示路程.限速是指瞬时速度不能超过多大,告示牌乙上面的数字是瞬时速度.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距125米的A、B 两棵树,用了10秒时间,已知过B树位置时的速度为15m/s,求汽车到A树位置时的速度和从出发到A树所用的时间.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依题意得,汽车在A、B两棵树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12.5m/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汽车通过A树的速度VA=2-VB=10 m/s

根据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m/s2=0.5 m/s2

汽车从出发到A树的时间为t==s=20s.

故汽车到A树位置时的速度为10m/s,从出发到A树所用的时间为20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第一个100m用了20s,通过第二个100m用了10s,求汽车在第一个100m内和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通过第一个100m用了20s,所以汽车在第一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v1=

通过第二个100m用了10s,所以汽车在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v2=

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是:

v=≈6.7m/s

答:汽车在第一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是6.7m/s.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骑自行车的人沿直线以速度v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以5m/s的速度跑完其余三分之一的路程,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

v的大小为______

正确答案

2.5m/s

解析

解:设全程的位移为3x,则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前2x的位移.以速度5m/s行驶了后x的位移,

则汽车通过前位移的时间为:t1=

汽车通过后位移的时间为:t2=

全程平均速度==3m/s

代入解得:v=2.5m/s

故答案为:2.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以速度v1运动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完成了其余的,如果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6km/h,求v1的值.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总位移为S,前路程所用时间为t1,后路程所用时间为t2

则有:t1=     t2=    t1+t2=

解得:v1=10km/h

答:v1的值10km/h.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3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0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9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

D运动员跑到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 m/s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A、全程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跑到终点的瞬时速度,A正确,D错误;

B、前7 s的平均速度,B正确;

C、7 s~7.1 s内的平均速度,因时间变化只有0.1 s,故此平均速度可视为7 s末的瞬时速度,C正确.

故选:A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电学中电阻、场强和电势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

C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t→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B、电学中电阻、场强和电势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故B正确;

C、质点并不存在,采用的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C正确;

D、△t→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分析方法;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完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全程的路程为x,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后的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

t=

t2=

则行驶前路程所用时间为

t1=t-t2=-=-=   所以v1==35 km/h,

答:在前路程上速度的速度为35 km/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23小题.

连淮扬镇铁路是江苏中部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该线北起连云港,经淮安、扬州至镇江,全长305km,设计区段列车速度为250km/h,在镇江五峰山处,以主跨1120m悬索桥跨越长江,进入镇江新区,如图所示.

A路程  瞬时速度

B路程  平均速度

C位移  瞬时速度

D位移  平均速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全长305km是列车运动轨迹的长度,为路程;

设计时速250km/h为全程对应的最高时速,故为瞬时速度;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福建期末)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9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90公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90公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5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90公里的路程.”对话中所谈的内容反映出这位太太没有认清的科学概念是(  )

A位移

B路程

C速度

D加速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这位女士理解错的是速度的概念,速度时位移比时间,90km/h是速度的概念,是描述的瞬时速度,不会因为她的开车时间短,或位移短而改变此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