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影响系统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地表积盐分别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及原因。(9分)

(2)此图原理除适用华北平原外,对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有极大的指导性,如宁夏平原。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正确答案

(1)读图可知,地表积盐与干燥度大致平行,因干燥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在非雨季,地表积盐度与地下水位基本平行,进入雨季后,由于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补给,淋盐明显,则成反比。

(2)合理灌溉,排灌结合,杜绝漫灌、浸灌,可以人工调控水盐运动。

试题分析: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地表积盐与干燥度大致平行,因干燥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在非雨季,地表积盐度与地下水位基本平行,进入雨季后,由于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补给,淋盐明显,则成反比。

(2)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应注意合理灌溉,排灌结合,杜绝漫灌、浸灌,可以人工调控水盐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影响系统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表积盐分别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及原因和解决的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

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图1);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2)

材料三 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表

 

11月~次年4月

5月~10月

1月

7月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平均气

温(°C)

平均气温(°C)

昆明

11.2

11.2

918.1

88.8

7.5

19.7

贵阳

278.5

24.7

849.8

75.3

4.6

24

(1)说明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和成因。(4分)

(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4分)

(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正确答案

(1)秋冬季节(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云贵高原阻滞而形成。

(2)差异: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

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

(3)特点:昆明夏季凉爽湿润。

成因: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

响,降水多;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而气温低。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第(1)题,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主要是地形对冬季风的阻挡,故主要影响的季节是受冬季风影响的冬半年。

(2)结合材料昆明和贵阳冬季在气候上的差异,这与在冬半年影响该地的锋面关系密切。第

(3)题,由材料三可以看出昆明夏季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点,这与昆明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见“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

材料二:2011年5月24日“中国海岛地区风能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浙江舟山召开,本次会议旨在研究并推动我国海岛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浙江是海洋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开发优势,其中舟山群岛区域风能资源尤为丰富。

(1)比较杭州湾南、北岸图示期间区域陆地变化的差异,并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6分)

(2)苏轼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请选择A、B、C三地中欣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地点,并说明理由。(4分)

(3)评价舟山群岛区域风能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南岸陆地面积越来越大,北岸陆地面积越来越小;南岸陆地向北增加,北岸陆地向北退缩;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4分,答出两点即可);南岸以沉积为主,北岸以侵蚀为主(2分)

(2)A(2分) 该地海湾地形相对狭窄,大量海水进入,加剧潮势,推高潮位,潮差明显(2分)。

(3)有利条件:地处海岛地区,受冬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位于浙江省,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节省土地资源。(6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受杭州湾潮水的影响,南岸以沉积为主,北岸以侵蚀为主。南岸陆地向北扩展,北岸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2)A处水道较窄,潮水涌入,使能量集中,潮水抬高,气势更壮观,观潮地点最佳。

(3)舟山群岛风能开发的有利条件受冬夏季风影响,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空间资源广阔;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基础好,技术能力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水系图,判断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2分

(2).图一中A、 B、 C三条河的干流中,一岸陡崖连绵的是什么河?该河流的干流最有可能沿什么地质构造发育? 2分

(3).描述图二中葡萄种植园的分布。2分

(4).从自然环境分析影响乙图中作物分布的共同的有利条件以及制约各自发展的气候因素。4分

正确答案

(1).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高西低),西部为河谷、平原,东部为高原、山地。

(2).C河  断层。  (3).葡萄种植主要在法国的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和河谷平原地区。

(4).相同点:都位于河谷或盆地平原区;水源丰富。   

北部小麦甜菜分布区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南部葡萄种植区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要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

试题分析:(1)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应指出该地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可从图示的河流流向分析该地区的地势分布特征。(2)根据河流两侧的支流分布可判断河流沿岸的陡崖分布,陡崖发育一般反映断层结构。(3)直接根据图示的分布判断即可。主要从气候、地形条件考虑。(4)图示作物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水源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结合图示两种作物类型的差异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差异影响,故其共同点主要从地形和水源条件分析,而制约因素可结合两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掌握地形特征的一般分析思维,特殊的地形地貌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和掌握从自然因素的各个因素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比较分析和答题的完整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农业部农情调查,从2008年l0月下旬以来i北方冬走区的降水明显偏少。降水量较常年问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出骧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截至2009年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土地龟裂、河流干滑,地里的冬小麦面临绝产危险

材料二 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三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    r

(1)从材料分析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选择填空)。   ,

E.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ABC是我国三个千旱严重地区,.但是三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不同。试分析说明B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4)根据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

(1)北方冬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降水主要集中7、8月(夏季),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今年北方冬麦区的降水较常年少;春季是冬小麦的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  

(2)ABCDE

(3)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伏旱。     

(4)干旱灾害在我国地区分布广,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有时持续时间长)。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分析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冬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降水主要集中7、8月(夏季),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今年北方冬麦区的降水较常年少;春季是冬小麦的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

(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长江水北调、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合理利用地下水、适时进行人工增雨、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所以选择ABCDE。

(3)B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伏旱。

(4)根据材料,我国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干旱灾害在我国地区分布广,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

点评:我国干旱分布的面积广,但是不同地区发生旱情的时间往往不相同,如华北主要是春旱,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为伏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艾丁湖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总面积达到100多平方公里。但20世纪80年代后,湖面面积逐年在减小。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多项措施,艾丁湖得到了“复活”,湖面面积逐年增大。

材料二:洞庭湖面积变化表

(1)艾丁湖湖泊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1分)

(2)洞庭湖水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下列湖泊因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大大缩短了湖泊生命周期的是        。(1分)

(4)大量围垦对湖泊环境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正确答案

(1)过度利用水资源(1分)    

(2)盲目大规模的围垦、泥沙淤积(2分) 

(3)D (1分)  

(4)筑堤建好改变了湖区的地表形态,削弱了湖泊的调蓄功能;围垦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到水禽的栖息、繁衍,围垦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影响自然风光等等(任答四点得4分)

本题考查湖泊的治理与开发。(1)艾丁湖为内陆湖,其湖泊萎缩主要反映入湖径流量减少,主要从人类活动大量引河流水,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分析。(2)洞庭湖为外流湖,其水面缩小主要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分析。(3)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应为淡水湖,且周围工业发达,故选D项。(4)围垦湖泊的负面影响主要从湖泊的生态功能:调节局部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河流径流量;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请概括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

小题2:图示地区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什么?目前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调配当地的优势资源?

正确答案

小题1:该地为高原地形;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高原地形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力沉积;地表形态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小题1:煤、天然气

铁路运输(晋煤外运)、管道运输(西气东输)、输电(西电东送)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

小题1:地形特征:一是分析本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二分析本区的地势分布。黄土高原的形成是历史时期风力沉积而形成的。而本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却是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小题1:本区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地区(天然气)。本区煤炭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要是铁路运输和输电(西电东送);天然气的输送—管道运输(西气东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主要河流流域局部图

材料二:L湖流域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近几年来,监测显示L湖水位以平均每年12.1厘米的速度下降。

小题1:读图18,写出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的名称,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述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小题2:根据图18和材料二,简述L湖近些年来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小题1:青藏高原  阻挡西南季风深入内陆,造成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天气。东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造成藏南谷地、喜玛拉雅山脉降水较多。

小题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大;人为原因:河流沿岸工农业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使入湖径流量减少。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

小题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青藏高原对夏季降水的影响主要是它对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不同影响。

小题1:内陆湖泊的水位下降,面积缩小,一般都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而以人为原因为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海域以东地区,以2000米等高线为界,比较其东西两侧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2)简述丙处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评价说明其航运价值。(13分)

正确答案

(1)相同点:均为西北-东南走向(1分)

不同点:沿海密集,内陆稀疏(1分);

西侧等高线数值向西减小,东侧等高线向东减小(1分)

因板块生长边界位于红海中,板块的张裂使沿海狭长地带地形落差大,等高线密集;(1分)

东侧地区风化作用强烈,且风力等外力作用明显,地表起伏小。(1分)

(2)流量变化大;流速大;含沙量大;无结冰期;(任写3点,共6分)

航运价值不大(1分) 流量变化大,只有汛期可通航,通航时间短;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航行安全;流经地区经济落后,航运量少(6分)

试题分析:

(1)分析等高线的分布特征,一般从走向、疏密、递增或递减趋势等方面来解答。从图中来看,2000米等高线的东侧等高线分布较稀疏,说明地形起伏和缓,并且自西向东等高线逐渐减小;西侧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地形起伏大,且自东向西逐渐减小。两侧的等高线走向均为西北-东南走向。

原因是西侧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板块的张裂使沿海狭长地带落差大,所以等高线密集;东侧位于板块内部,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明显,外力作用有削高填低的作用,地形起伏小,所以等高线稀疏。

(2)丙处河流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该类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流流量变化大,无结冰期;从等高线分布来看,该处河流落差较大,所以流速较快,含沙量大。

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一般从流量变化、河流落差、流经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来着手。该河流流量不稳定,落差大,流速快;且流经地区经济落后,航运价值不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8分)

正确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试题分析:

第(1)题,图示为塔里木盆地,该地区沙漠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

第(2)题,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河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故夏季流量大;春、秋季较小,冬季断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另外本题还可考查:(1)石油运输方式。石油运输最适宜的运输方式为管道,从管道运输的优点分析。

(2)区域内绿洲的分布。该区域地处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而盆地的边缘有高山融水补给,故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水源充足;本地区由于水资源不足,故环境承载力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