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 共59题
1947年4月18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必须更多地运用其经济实力来阻止苏联的扩张主义和政治渗透,创建政治稳定和社会福利之基础。这体现了美国
正确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在美苏争霸问题上采取的战略是
正确答案
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正确答案
人口文化是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嫁丧娶、道德教育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十三经注》
材料二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观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 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五,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观念:由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到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产生“重男轻女、传宗接代”观念的原因:自然经济的需要;宗法制的影响。观念变化的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
(2)相同点:鼓励生育。影响:英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市场。中国: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3)工业化和人口的过快增长,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世界性问题。
(4)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谈淡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并发动了鸦片战争;19世纪未,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共十四大之后,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因素: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
(2)利用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在“民主化”和“人权”旗帜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3)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思想渗入,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淡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并发动了鸦片战争;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共十四大之后,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因素: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
(2)利用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在“民主化”和“人权”旗帜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3)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思想渗入,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
阅读下列材料:全球化是“陷饼”,还是“陷阱”
材料一:下图为《从太空中看贫富差距》。
说明:图上灯火通明的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漆黑中的非洲、亚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强烈反差,在全球化过程中,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了。
材料二: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转至菲律宾,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赖余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所言,你是否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是世贸组织会议常见的一景,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有人欢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陷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否。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污染转移事件。在全球化过程中,在环境问题引起国内关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将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严重损害被转移国家利益的行为。
(2)反全球化是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但从根本上看,全球化的趋势难以改变。人类社会应当更理智地对待全球化,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经济全球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们应看到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与此同时,也要当心经济全球化的“陷阱”,因为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发展途径以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全球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应对不好也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陷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人。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90%。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现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所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研投入的10倍以上。高新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到20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诸多问题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 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诸要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材料三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总数从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科技成就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哪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所列举的负面效应,哪些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西方国家工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话、电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
(2)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
(3)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主题一 第三世界与“冷战”
使资本主义在世界上获得安全的期望,以及美国资本家个人无意于对这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的令人失望的状况,使得冷战中历届美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把力量投入对第三世界的广泛的援助计划。塑造这些政策创议的,仍然是美国战后在日本和西欧的经验:与援助挂钩的是受援国必须允许美国进入其市场,允许美国公司汇出其利润;同时作为援助的条件还有政府改组,并且将共产党人和左翼社会党人排除出政府。
——摘编自文安立《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
主题二 第三世界与多极化趋势
第三世界国家是指坚持留在美苏控制的两个集团以外的国家。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参加1955年4月万隆会议的国家与两个超级大国都没有任何联系,对它们都不承担任何义务,例如,土耳其、中国和菲律宾都参加了万隆会议,但把它们称作“不结盟”国家就不合适。……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世界上发生了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这使大量新独立的国家加入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第三世界国家的数量激增后,便开始控制联合国代表大会。……即使在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上,反殖民主义问题也被日益重视。这些会议的召开地点(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1964年在开罗,1970年在卢萨卡)也说明,人们关注的问题已不在欧洲。世界政治的控制权已不完全掌握在握有最大军事、经济力量国家的手中。——摘编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主题三 第三世界与全球化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千载良机,而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的标志是什么?美国政府大力援助第三世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为什么把中国称作“不结盟”国家不合适?“世界政治的控制权已不完全掌握在握有最大军事、经济力量国家的手中”说明了什么?(6分)
(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7分)
正确答案
(1)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攫取巨额利润。
(2)原因: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3)经济全球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勇敢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制定合理的对策迎接挑战,同时也要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经济全球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笫一小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信息回答;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美国的主要目的,如“援助的条件还有政府改组,并且将共产党人和左翼社会党人排除出政府”等。弟(2)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关系的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3)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