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鲁晓夫改革
- 共21题
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常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谍”,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宽容。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重要岗位。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实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正确答案
(1)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杀;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清洗”。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4)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5.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
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
些做法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产品采购制的实施,使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因此B项说法正确;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修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A项可以排除;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为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旨在考查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不仔细分析材料易错选C项。
知识点
12.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与题干无关,故错误;题干没有强调改革的重点是农业,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六十年代苏联继续坚持以重工业为中心,产品主要是重工业的,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的执政者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他们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准确理解。
解题思路
找准时代,调动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及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的局限就可选出D项。
易错点
容易把“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错误的理解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分清产品产量的构成中有重工业品和轻工业品,轻工业品与生活才真正密切。
知识点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