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1勾地企业在中国香港发行股票,其公司治理要求:审核委员会成员须有至少( )名成员,并必须全部是非执行董事。

A.1
B.3
C.5
D.7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内地企业在中国香港发行股票,其审核委员会成员须有至少3名成员,并必须全部是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1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且具有适当的专业资格,或具备适当的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审核委员会的成员必须以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大多数,出任主席者也必须是独立非执行董事。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A.标准误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均数
E.全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材料一 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其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规划内25个城市被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多种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2014年国务院批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首次明确了安徽省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材料二 图17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17

材料三 表1为世界六大城市群比较表。

1

34.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市核心作用,首先需要加强上海市________中心、________中心等城市职能建设。(2分)

3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沿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除沿长江黄金水道外,还可沿________等发展轴实现上海市对外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3分)

36. 在现有世界六大城市群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突出特征有________。(3分)

37. 安徽省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其沿江发展创造难得发展机遇,请分析其沿江产业区发展方向及优势区位条件。________(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2分,任答2点)

解析

上海市是我国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对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起着带头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上海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地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上海市是我国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对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起着带头作用。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铁路线、公路、沿海、沿湾、沿湖、沿运河(3分,答具体一类名称最多得2分)

解析

上海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具有很大的辐射作用,发展轴可以沿长江,主要铁路、公路、沿海、沿湾、沿湖、沿运河等方向发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轴,考查学生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上海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轴可以沿长江,主要铁路、公路、沿海、沿湾、沿湖、沿运河等方向发展。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城市数量多;中心城市规模大;面积大,人口多;城市群发展速度快(3分)

解析

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总人口最多,达22777万人。面积大,35.44万平方千米。城市数目多,且中心城市的规模大,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数目众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突出特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总人口最多,达22777万人。面积大,35.44万平方千米。城市数目多,且中心城市的规模大,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数目众多。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承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示范(1分) 沿江承接东西的有利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丰富的土地、矿产、水等资源;丰富价廉的劳动力资源;国家政策的支持;较好的产业基础等(4分,任答4点)

解析

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生产成本升高,而安徽省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廉价,可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利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土地、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安徽省沿江地带,劳动力、土地等价格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便利的水陆交通以及国家政策转移等都对安徽沿江地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安徽省沿江产业区的发展方向及优势区位条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生产成本升高,而安徽省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廉价,可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利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土地、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

易错点

本题知识点较多,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注意不能遗漏要点,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温度控制及质量要求包括( )。

A.温和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40℃~160℃
B.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70℃
C.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80℃
D.出厂的混合料须均匀一致,无白花料,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块现象
E.当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废弃,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30℃~150℃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8 分

(十五)读关于皖江城市带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40.分析合肥成为皖江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3分)

41.列举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并分析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9分)

42.根据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推测发展加工制造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合肥是安徽省会(1分),从城市职能看为综合性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较强(1分);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比较发达,人才众多;工业基础比较好(任答1点,1分)

解析

合肥是安徽省会,从城市职能看为综合性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较强;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比较发达,人才众多;工业基础比较好。

考查方向

合肥成为皖江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合肥成为皖江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从合肥的城市职能、经济实力、交通与信息条件、科技条件、工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优势条件:临近长三角地区(2-4小时经济圈内);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土地价格低,可降低生产成本;国家政策支持(至少回答4点,共4分)

承接转移后,将扩大工业用地规模,从而扩大城市规模(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需要增加与转移产业有关的就业人口)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3分) 使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向发生改变,向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农业发展,也会促使农村利用农业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分)

解析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劳动力条件、土地价格、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城市化的影响从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农业结构、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并分析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劳动力条件、土地价格、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城市化的影响从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农业结构、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存在的问题:制造业在整个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中所获得的利润最低(1分);制造业的发展可能消耗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污染(1分)

相应措施:注重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分);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结构升级(2分)

解析

)加工是经济活动不同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所以发展加工制造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要从利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从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效率、技术投入等采取措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发展加工制造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加工是经济活动不同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所以发展加工制造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要从利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从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效率、技术投入等采取措施。

易错点

本题知识要点较多,答题时注意回答问题要全面,注意不能遗漏要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