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8 分

(十六)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城市带众多,为国家级新区建立和发展提供社会经济支撑。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材料二 左图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新区分布示意(截止2015年),右图的甲、乙分别为近十年间江西省、江苏省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

时间

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

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

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家用电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

21世纪

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

36.简要说明图示七个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6分)

37.描述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分析该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4分)

38.指出长江经济带的东、中部城市带区域经济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4分)

39.江西省耕地减少采取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请分析原因。(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群的支撑力强;政策支持;经济实力强。(答出其中3点得6分)

解析

图示七个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是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群的支撑力强,政策支持,经济实力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图示七个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国家级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可以从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问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注意要点全面,使用学科语言。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2分)  提高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解析

长江三角洲产业演变的特点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提高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分析该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描述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环境提升、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问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注意要点全面,使用学科语言。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东部城市带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2分);中部城市带具有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2分)。

解析

东部城市带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中部城市带具有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指出长江经济带的东、中部城市带区域经济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带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中部城市带具有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

易错点

部分学生在分析东部和中西部的特点时,可能会出现条理不清晰的情况。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生态退耕(1分)

原因:江西省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问题和灾害);生态退耕利于生态改善和减轻灾害的威胁。(3分)

解析

首先判断江西省耕地减少采取的措施,然后从地形、灾害等方面回答原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江西省耕地减少采取最主要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江西省耕地减少采取的措施,然后从地形、灾害等方面回答原因。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甘肃省2010年-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因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峰石林立的奇特景观。

材料三:青海的化隆牛肉拉面已经遍布全国267个城市、11个国家,仅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就拥有13400余家拉面店。如今,40%的化隆人靠着一碗拉面,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15.描述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8分)

16.分析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外动力条件。(12分)

17.简析化隆县当地牛肉拉面店的区位优势。(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产业基本稳定(2分);第二产业逐渐下降(2分);第三产业逐渐上升(2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逐渐向“三二一”转变(2分)。

解析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变化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有所降低;第三产业有所上升,比例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三二一结构。

考查方向

产业结构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曲线比例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曲线的变化描述不准确,主导产业的变化。

教师点评

考察读图表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归纳总结。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昼夜温差大(2分),风化作用强(2分);风力强劲(2分),风蚀作用强(2分);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2分),水蚀作用强(2分)。

解析

位于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距离风源地近,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考查方向

地貌的形成条件

解题思路

地貌形成的外力条件包括风化、风力、流水、海水、冰川等。

易错点

此地位于内陆地区,无海水作用,位于低地,无冰川作用。

教师点评

此地属于地理条件类题型,考察区域地理分析归纳能力。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市场需求大(2分);牛肉、小麦等原料丰富且优质(2分);饮食习惯(宗教因素)(2分)。

解析

张掖旅游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本地牛肉和面粉多,材料产量多;本地居民多年的饮食习惯,需求多。

考查方向

商业布局,产业布局。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根据商业产业布局的原则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答案与材料不相结合,脱离实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4 分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城市群主要指的是以京津唐为骨干的城市群或城市圈,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材料二  京津冀局部示意图

材料三  京津冀城市化水平比较及2012年三大产业比重图

12.天津市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10分)

13.根据材料三,比较说明京津冀三个核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异。(6分)

14.产业集聚与产业带的形成是大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简述产业集聚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毗邻北京;(2分)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联系华东与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2分)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其经济腹地广阔;(2分)拥有大面积可供建设的荒地滩涂资源和可供利用的海洋资源,丰富     的湿地等生态景观资源;(2分)科技教育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等 (2分)。

解析

天津市距离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京较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联系华北和东部的交通枢纽,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经济腹地广阔,土地平坦开阔,海洋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科技水平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距离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京较近,我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联系华北和东部的交通枢纽,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经济腹地广阔,土地平坦开阔,海洋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科技水平高。

易错点

本题答题时考虑要全面,不要漏掉重要的知识点,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化起步早(或起步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2分);河北城市化起步晚(或起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2分)。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小;天津和河北以第二产业为主,比较而言,河北第一产业比重较大。(2分)

解析

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河北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小;天津和河北以第二产业为主,比较而言,河北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京津冀三个核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异,考查学生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河北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小;天津和河北以第二产业为主,比较而言,河北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易错点

本题解答时要从三个城市各自的特点来解答,部分学生在分析三个城市的特点时,可能会出现条理不清晰的情况。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等。(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产业集聚可以让不同的产业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及距离,节省运输费用;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产业集聚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考查学生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产业集聚可以让不同的产业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及距离,节省运输费用;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等。

易错点

本题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中部经济地带的重要省份。该省的长株潭城市

群位于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该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

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它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

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周边的潜在优势。

材料二湖南省略图及长沙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L湖与长江干流相互连通,该湖对长江中下游具有显著的削峰蓄洪功能,同时

受长江主汛期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下图为1990-2012年间L湖2月水体面积统计图(虚线

为23年同期平均值:590平方千米)。

16.据材料描述长沙市的降水特征。(6分)

17.简述导致L湖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并分析该湖泊面积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分)

18.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具有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并列举该城市群的形成可能产生

的影响。(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年降水量丰富(2分);春夏季降水多,秋冬季降水相对少(或降水季节变化大)

(2分);雨季长(2分)。

解析

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长沙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所学气候要素降水特征描述的知识从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持续时间长短来分析,可以分析出答案。

考查方向

气候要素降水的特征。

解题思路

降水特征的描述一般从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分析。结合材料二长沙市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长沙市的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持续时间的长短还可以分析出其年降水总量的多少。

易错点

仅能答出降水总量的情况。不能结合材料分析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泥沙增多,人湖泥沙大量沉积(2分);围湖造田,

使得湖泊面积减小(2分)。

调蓄洪水功能减弱,湖泊以下河段易出现旱涝灾害;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功

能减弱;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下降;影响湖区水产养殖业发展;供水能力下降。(每点1分,

共4分)

解析

结合材料知道湖南是中部农业大省,人口多,为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人类破坏植被,围湖造田。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对气候、生物、水文等的影响来分析。

考查方向

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可知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其湖泊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口的增加,为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人类围湖造田,滥砍乱伐,破坏植被。湖泊面积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气候、水文、生物、地形、土壤的影响来分析。

易错点

审题不仔细,将自然和人为原因都答出来。不能全面分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三个核心城市相互靠近,联系紧密,且发展空间

大;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人才众多;工农业基础好。(每点1分,共4分)

影响:促进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分工,有利于形成湖南省的经济增长极;增强核心城市的

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城市建设

挤占耕地,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加剧。(每点1分,共4分)

解析

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其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长江,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人才众多、工农业基础好。城市群带的影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方面容易带来城市病。

考查方向

城市群形成的条件与城市群对区域的影响的知识。

解题思路

影响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一般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分析。城市群带来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易错点

不能结合材料全面分析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群带来的影响不能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