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 共2178题
用棉花包住约1.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上的现象.
现象:______
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而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现象为: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结论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而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棉花剧烈燃烧,
故答案为:棉花剧烈燃烧起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而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棉花剧烈燃烧.
解析
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而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现象为: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结论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而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棉花剧烈燃烧,
故答案为:棉花剧烈燃烧起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而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棉花剧烈燃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过氧化钠跟水等物质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水,直至气体不再放出,假如稀释,将所得溶液平均盛放在七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半分钟内红色褪去,另六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氧化铜、土豆泥、生锈的铁钉、新鲜动物肝脏或用波长320-380mm的光照射后,又有气体放出,待气体放出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持久不褪色.请写出:
(1)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
b.______
(2)加入二氧化锰等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中二氧化锰、氧化铜、土豆泥、生锈的铁钉、新鲜动物肝脏的作用是______
(3)新鲜动物肝脏的提取液稀释10倍与原溶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新鲜肝脏对该反应具有______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正确答案
解:(1)开始向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水,直至气体不再放出,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后来另六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氧化铜、土豆泥、生锈的铁钉、新鲜动物肝脏或用波长320-380mm的光照射后,又有气体放出,说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待气体放出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持久不褪色,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从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所以反应方程Na2O2+2H2O=2NaOH+H2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Na2O2+2H2O=2NaOH+H2O2;
(2)过氧化氢不稳定,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锰、氧化铜、土豆泥、生锈的铁钉、新鲜动物肝脏的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2H2O2
2H2O+O2↑;催化剂;
(3)催化剂的有专一性、多样性、高效性,因为新鲜动物肝脏的提取液稀释10倍与原溶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所以体现其高效性,故答案为:C.
解析
解:(1)开始向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水,直至气体不再放出,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后来另六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氧化铜、土豆泥、生锈的铁钉、新鲜动物肝脏或用波长320-380mm的光照射后,又有气体放出,说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待气体放出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持久不褪色,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从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所以反应方程Na2O2+2H2O=2NaOH+H2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Na2O2+2H2O=2NaOH+H2O2;
(2)过氧化氢不稳定,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锰、氧化铜、土豆泥、生锈的铁钉、新鲜动物肝脏的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2H2O2
2H2O+O2↑;催化剂;
(3)催化剂的有专一性、多样性、高效性,因为新鲜动物肝脏的提取液稀释10倍与原溶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所以体现其高效性,故答案为:C.
已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第二步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某校合作学习探究小组对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进行了再探究.将过氧化钠与一定量的水反应,有气泡放出,将所得的浓溶液分成四份,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试回答:
(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______.
②在二氧化锰作用下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______.
(2)根据B、D两个实验,回答D实验中酚酞试液不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3)综合考虑,回答A实验中酚酞试液不变红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
②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H2O22H2O2+O2↑
故答案为:①Na2O2+2H2O=2NaOH+H2O2
②2H2O22H2O2+O2↑
(2)两个实验中的不同点是,B中加入了二氧化锰,促进了双氧水的分解,由此看出双氧水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H2O2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
(3)通过4个实验比较知,A溶液中有双氧水,双氧水具有漂白性;氢氧化钠的浓度较大,酚酞在碱中变红是因为生成红色的醌式或醌式酸盐,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转化为无色羧酸盐,遇到较浓的碱液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所以酚酞试液滴入浓碱液时充分振荡没有红色出现.
故答案为:H2O2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NaOH的浓度大或OH-的浓度大.
解析
解:(1)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
②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H2O22H2O2+O2↑
故答案为:①Na2O2+2H2O=2NaOH+H2O2
②2H2O22H2O2+O2↑
(2)两个实验中的不同点是,B中加入了二氧化锰,促进了双氧水的分解,由此看出双氧水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H2O2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
(3)通过4个实验比较知,A溶液中有双氧水,双氧水具有漂白性;氢氧化钠的浓度较大,酚酞在碱中变红是因为生成红色的醌式或醌式酸盐,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转化为无色羧酸盐,遇到较浓的碱液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所以酚酞试液滴入浓碱液时充分振荡没有红色出现.
故答案为:H2O2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NaOH的浓度大或OH-的浓度大.
(一)将一小块钠用小刀切开,可以看到表面光亮,但很快变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钠块放到石棉网上加热会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固体遇水会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二)某兴趣小组为探究Na2O2加入酚酞试液中时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如下方案.将2药匙Na2O2加入滴有3~4滴酚酞的蒸馏水(10mL)中,发现有如下现象:
①立即有大量气泡生成.
②无色透明的酚酞溶液迅速变红,振荡后,溶液中的红色褪去,又变为无色.
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试管壁手触感觉很烫.
请回答:
(1)该兴趣小组同学认为酚酞试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假设①:______.
假设②:可能是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红色消失.
假设③:可能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溶液浓度太大,使得酚酞变性,不显颜色.
(2)验证假设②,设计补充实验:取滴加酚酞的稀NaOH溶液加热,若红色消失,则证明假设②成立;若红色不消失,则假设②不成立.
(3)验证假设③,设计补充实验:______.
正确答案
解:(一)钠性质活泼,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氧化钠,方程式为:4Na+O2═2Na2O;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得到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O2Na2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4Na+O2═2Na2O; 2Na+O2
Na2O2 ;2Na2O2+2H2O═4NaOH+O2↑;
(二):(1)①溶液褪色,可能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有强氧化性物质生成,导致酚酞氧化而褪色,
故答案为:有强氧化性物质生成,使酚酞氧化而褪色;
(3)假设③:可能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溶液浓度太大,使得酚酞变性,不显颜色,可以取少量溶液加入水稀释,根据溶液颜色是否变化进行判断,方法为:取该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假设③成立;若溶液不变红,则假设③不成立,故答案为:取该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假设③成立;若溶液不变红,则假设③不成立.
解析
解:(一)钠性质活泼,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氧化钠,方程式为:4Na+O2═2Na2O;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得到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O2Na2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4Na+O2═2Na2O; 2Na+O2
Na2O2 ;2Na2O2+2H2O═4NaOH+O2↑;
(二):(1)①溶液褪色,可能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有强氧化性物质生成,导致酚酞氧化而褪色,
故答案为:有强氧化性物质生成,使酚酞氧化而褪色;
(3)假设③:可能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溶液浓度太大,使得酚酞变性,不显颜色,可以取少量溶液加入水稀释,根据溶液颜色是否变化进行判断,方法为:取该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假设③成立;若溶液不变红,则假设③不成立,故答案为:取该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假设③成立;若溶液不变红,则假设③不成立.
(2015秋•合肥校级期末)利用Na2O2与水反应能放出氧气的性质,可通过选择图1装置A或B来测定已部分变质的Na2O2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
(1)实验室提供的是500mL量筒,则实验中取用Na2O2样品的质量最合适的是______.
A.0.1~0.2g B.2.5~3.0g C.5.0~6.0g D.10~15g
(2)如图托盘天平称取样品,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填①或②).不选用另一装置的原因是______.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宜暴露在空气中称量.
(3)因Na2O2与水反应会放热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所以反应结束后,必须使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恢复至室温,应选用装置A、B中的______(填A或B).如果选用了另一种不适当的装置,测得的Na2O2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量筒中水的体积大于室温时放出氧气的体积.
(4)如在实验中,气体摩尔体积为a L•mol-1,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为V mL,样品的质量为m g,则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500mL量筒量取的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生成的500mL氧气,大约为0.022mol,根据2Na2O2+2H2O=4NaOH+O2↑,需要过氧化钠质量约为0.044mol×78g/mol=3.4g,Na2O2的质量应小于3.4g,如果过多会造成量筒中液体外溢,如果过少产生的气体太少,测量过程中量筒无法读数或误差太大,故选择Na2O2样品的合适质量为2.5g~3.0g,
故答案为:B;
(2)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不宜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烧杯中过氧化钠与空气接触面过大,所以选择用锥形瓶称取,
故答案为:①;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不宜暴露在空气中称量;
(3)因Na2O2与水反应会放热而使产生的氧气体积变大,导致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应冷却气体,选用长导管,防止量筒的读数大于室温时放出的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A;偏大;
(4)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体积即为O2的体积,其物质的量n(O2)=mol,根据反应关系式:2Na2O2~O2↑,可得n(Na2O2)=2×
mol,Na2O2的质量分数=
×100%=
%,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500mL量筒量取的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生成的500mL氧气,大约为0.022mol,根据2Na2O2+2H2O=4NaOH+O2↑,需要过氧化钠质量约为0.044mol×78g/mol=3.4g,Na2O2的质量应小于3.4g,如果过多会造成量筒中液体外溢,如果过少产生的气体太少,测量过程中量筒无法读数或误差太大,故选择Na2O2样品的合适质量为2.5g~3.0g,
故答案为:B;
(2)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不宜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烧杯中过氧化钠与空气接触面过大,所以选择用锥形瓶称取,
故答案为:①;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不宜暴露在空气中称量;
(3)因Na2O2与水反应会放热而使产生的氧气体积变大,导致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应冷却气体,选用长导管,防止量筒的读数大于室温时放出的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A;偏大;
(4)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体积即为O2的体积,其物质的量n(O2)=mol,根据反应关系式:2Na2O2~O2↑,可得n(Na2O2)=2×
mol,Na2O2的质量分数=
×100%=
%,
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