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10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10.8g,计算。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2分)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2分)

(2)方案二: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分),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______,D中________,E中________。(各1分)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氮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实验中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 (2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氧化钾K+KNO3→K2O+N2(未配平),每生成9.4gK2O消耗的还原剂有___________g

(2)超氧化钾和过氧化钾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均生成氧气和K2CO3,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请尝试写出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为了维持封闭环境气压稳定可以使用超氧化钾和过氧化钾的混合物使吸收的CO2与生成的O2体积相同(同温同压),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固态混合物   A.6.30g 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组成的化学式组合,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分)

(1)6.5g

(2)4KO2+2CO2→2K2CO3+3O2;   2:1

(3)K2O2和KO2  1:2      K2O与KO2     1: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黏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

进行如下探究: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2)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白色物质为       

(3)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成立。你的理由是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会使酚酞试液变红

(2)Na2CO3

(3)假设2;方案2中②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4)4Na+3CO22Na2CO3+C

(5)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如下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分)下图是中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

①A为淡黄色固体,B为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②E为常见金属,J为红褐色沉淀;

③G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B的存在;④L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常用于制造炸药,浓溶液常呈黄色,储存在棕色瓶中。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9g,则消耗CO2的体积(标况下)为          L。

(4)L的化学式          ,G的化学式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测定过氧化钠样品(含少量的Na2O)的纯度。

(1)甲组同学拟选用图1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写出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组同学选用最简单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2) 乙组同学仔细分析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认为:水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氧气, 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氧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氧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②实验结束后,在读取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时,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是          (用A、 B、C字母表示)

A. 视线与量气管k中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

B. 等待实验装置冷却

C. 上下移动量气管k,使k中液面与H中的液面相平

③若实验中样品的质量为wg,实验前后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V2(换算成标况)。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 (含w、V的表达式)。

正确答案

(1)①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2分);②EDG (1分)

(2)①可以使分液漏斗内气体的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时水能顺利流下,消除由于加入水引起的氧气体积误差(1分)②BCA  (1分)

③Na2O2%=195×(V1-V2)/28w×100%(2分);

试题分析:(1)甲组同学选用图1实验装置完成实验: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②实验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可以采用排出水的体积的方法来测定,所以该组同学选用最简单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E,D接G,可以不用浓硫酸做干燥器,因为采用的是排水法;(2)水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氧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a的作用就是用来消除这一缺点,即a的作用是可以使分液漏斗内气体的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时水能顺利流下,消除由于加入水引起的氧气体积误差;实验结束后,在读取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时,应该等待实验装置冷却,然后上下移动量气管k,使k中液面与H中的液面相平,读数是要让视线与量气管k中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故合理的顺序为BCA;③若实验中样品的质量为wg,实验前后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V2(换算成标况),所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1-V2)mL,根据2Na2O2+2H2O=4NaOH+O2↑即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V1-V2)×156/22.4g,所以过氧化钠的质量m=156×(V1-V2)/22.4,即样品的纯度为:156×(V1-V2)/22.4×100%,化简为195×(V1-V2)/28w×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该题难度中等。

下一知识点 :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