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CH3COCH3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ΔH大于0表示吸热反应;ΔH小于0表示放热反应。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

①HUr(尿酸)+H2OUr(尿酸根离子)+H3O

②Ur(aq)+Na(aq)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ΔH>0

B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的ΔH<0

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曲线为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y轴指B的质量分数

Ba>b,y轴指C的质量分数

Ca<b,y轴指A的转化率

Da>b,y轴指A的转化率

正确答案

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但不改变SO2的转化率的是

[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容积均为1L的a、b、c、d、e5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等量混合气体,控温。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

温度分别为300℃、500℃的密闭容器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

温度分别为T1~T5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均进行到5min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K1>K2

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

C反应进行到5min时,a、b两容器中平衡正向移动,d、e两容器中平衡逆向移动

D将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减压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图表示反应A(气)+B(气)nC(气);△H<0,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由逆反应开始

Ba表示有催化剂,b表示无催化剂

C若n=2,其它条件相同,a比b的压强大

D若其它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V)时,B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D化学计量数:m>n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 ]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