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醇被称为2l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来制备甲醇.

(1)将1.0mol CH4和2.0mol 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100L),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Ⅰ,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图中的P1______P2(填“<”、“>”或“=”),

(2)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a mol CO与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

③该反应的△H______0,(填“<”、“>”或“=”).

④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3)在最新开发并投入生产的流动电解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流动电解质硫酸的使用,可提高燃料电池效率约30%,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100℃平衡CH4的转化率为0.5可知,消耗CH4为1mol×0.5=0.5mol,平衡时甲烷的浓度变化量为:=5×10-3mol/L,根据甲烷与氢气的计量数关系,则:v(H2)=3v(CH4)=3×=0.0030mol•L-1•min-1

故答案为:0.0030mol•L-1•min-1

②由图可知温度相同时,到达平衡时,压强为P1的CH4转化率高,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降低,故压强P1<P2

故答案为:<;

(2)③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多,其熵越大,所以△S<0,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则应该满足:△G=△H-T•△S<0,由于△S<0,则△H<0,

故答案为:<;

④增加甲醇产率,应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减小,故A错误;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增大,故B正确;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甲醇的产率不变,故C错误;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可以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由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在酸性介质中,正极不会生成大量氢离子,则电解质参与电极反应,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正极反应式为:O2+6H++6e-=3H2O,

故答案为:CH3OH+H2O-6e-=CO2+6H+

解析

解:(1)由100℃平衡CH4的转化率为0.5可知,消耗CH4为1mol×0.5=0.5mol,平衡时甲烷的浓度变化量为:=5×10-3mol/L,根据甲烷与氢气的计量数关系,则:v(H2)=3v(CH4)=3×=0.0030mol•L-1•min-1

故答案为:0.0030mol•L-1•min-1

②由图可知温度相同时,到达平衡时,压强为P1的CH4转化率高,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降低,故压强P1<P2

故答案为:<;

(2)③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多,其熵越大,所以△S<0,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则应该满足:△G=△H-T•△S<0,由于△S<0,则△H<0,

故答案为:<;

④增加甲醇产率,应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减小,故A错误;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增大,故B正确;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甲醇的产率不变,故C错误;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可以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由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在酸性介质中,正极不会生成大量氢离子,则电解质参与电极反应,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正极反应式为:O2+6H++6e-=3H2O,

故答案为:CH3OH+H2O-6e-=CO2+6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后,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2X(g)+Y(g)⇌2Z(g),减小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移动后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B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

C100 mL pH=3的HA溶液、HB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HA溶液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弱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改变反应途径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错误;

B.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为原电池,Pb作负极,PbO2为正极,两极反应都生成PbSO4,两极质量都增加,故B错误;

C.等体积pH=3的HA溶液、HB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HA溶液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A可以提供的氢离子多,HA的电离程度比HB小,HA的酸性比HB的弱,故C正确;

D.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CCl4萃取溶液中的I2,说明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CO 中毒主要引起人体组织缺氧.CO 吸入体内后,85% 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 结合,形成稳定的Hb(CO),CO 与 Hb 的亲和力比氧与 Hb 的亲和力大 240 倍.煤气中毒病人血液中的化学平衡CO(g)+Hb(O2)⇌O2(g)+Hb(CO),如果有人煤气中毒,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切断一氧化碳源

B关闭门窗

C抬到通风处

D用氧立得进行吸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只要是能使平衡CO(g)+Hb(O2)⇌O2(g)+Hb(CO)逆向移动的做法或者是避开一氧化碳的路径都是合理的.

A、切断一氧化碳源,可以减轻中毒程度,故A不选;

B、关闭门窗,不能减少一氧化碳的流通,不是处理的方法,故B选;

C、抬到通风处,可以让一氧化碳尽快散失,是合适的处理办法,故C不选;

D、多吸入氧气,可以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方法合理,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增大氧气的浓度,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图中不符,应为增大压强,故A错误;

B.图Ⅱ正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为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故B正确;

C.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应为压强对反应的影响,故C错误;

D.乙先达到平衡,压强大,且压强大,转化率增大,转化率与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氨基磺酸(H2NSO3H)是一元固体强酸,溶于水和液氨,不溶于乙醇.在工业上用作酸性清洗剂、阻燃剂、磺化剂.用尿素[CO(NH22]和发烟硫酸(溶有SO3的硫酸)为原料合成氨基磺酸的稀的路线如下:

(1)重结晶用10%~12%的硫酸作溶剂而不用水作溶剂的原因是______

(2)“磺化”步骤中所发生的反应为:

①CO(NH22(s)+SO3(g)⇌H2NCONHSO3H(s)△H<0

②H2NCONHSO3H+H2SO4⇌2H2NSO3H+CO2

“磺化”过程应控制反应温度为75~80℃,若温度高于80℃,氨基磺酸的产率会降低,原因是______

(3)测定产品中氨基磺酸纯度的方法如下:称取7.920g 产品配成l000mL待测液,量取25.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mL 0.2mol•L-1稀盐酸,用淀粉碘化钾试剂作指示剂,逐滴加入0.08000mol•L-1NaNO2溶液,当溶液恰好变蓝时,消耗NaNO2溶液25.00mL,此时氨基磺酸恰好被完全氧化成N2,NaNO2的还原产物也为N2.试求产品中氨基磺酸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4)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进行酸碱中和滴定也能测定产品中氨基磺酸的纯度,测定结果通常比NaNO2法偏高,原因是氨基磺酸中混有______杂质.

正确答案

解:(1)反应H2NCONHSO3H+H2SO4⇌2H2NSO3H+CO2↑是可逆反应,硫酸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抑制氨基磺酸的溶解,故答案为:氨基磺酸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2)温度越高,三氧化硫气体逸出速率加快,且CO(NH22(s)+SO3(g)⇌H2NCONHSO3H(s)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抑制氨基磺酸的产率,故答案为:温度高,SO3气体逸出加快,使反应①转化率降低.温度高,反应①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当溶液变蓝色时,说明H2NSO3H恰好完全反应,氨基磺酸和亚硝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2NSO3H+NaNO2=NaHSO4+N2↑+H2O,根据方程式知,n (H2NSO3H)=n(NaNO2)=25.00×l0-3×0.08000 mol•L-1=2.000×l0-3 mol;

ω(H2NSO3H)==98.0%,故答案为:98.0%;

(4)用氢氧化钠测定氨基磺酸的纯度,测定结果通常比NaNO2法偏高,说明还有其它物质和氢氧化钠反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是硫酸,故答案为:硫酸.

解析

解:(1)反应H2NCONHSO3H+H2SO4⇌2H2NSO3H+CO2↑是可逆反应,硫酸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抑制氨基磺酸的溶解,故答案为:氨基磺酸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2)温度越高,三氧化硫气体逸出速率加快,且CO(NH22(s)+SO3(g)⇌H2NCONHSO3H(s)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抑制氨基磺酸的产率,故答案为:温度高,SO3气体逸出加快,使反应①转化率降低.温度高,反应①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当溶液变蓝色时,说明H2NSO3H恰好完全反应,氨基磺酸和亚硝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2NSO3H+NaNO2=NaHSO4+N2↑+H2O,根据方程式知,n (H2NSO3H)=n(NaNO2)=25.00×l0-3×0.08000 mol•L-1=2.000×l0-3 mol;

ω(H2NSO3H)==98.0%,故答案为:98.0%;

(4)用氢氧化钠测定氨基磺酸的纯度,测定结果通常比NaNO2法偏高,说明还有其它物质和氢氧化钠反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是硫酸,故答案为:硫酸.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黄冈期末)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mA(g)+nB(g)⇌cZ(g)△H的影响,以A和B物质的量之比为m:n开始反应,通过实验的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已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加入少量Z,平衡正向移动,Z的含量增大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数增大

C△H<0  m+n>c

D△H>0  m+n<c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图象可知,降低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的,则△H<0,

降低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系数和增加的方向进行的,所以有m+n>c,

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已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加入少量Z,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但Z的含量增大,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平衡常数减小,故B错误;

C、正反应是放热的,则△H<0,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系数和增加的方向进行的,所以有m+n>c,故C正确;

D、由C知,△H<0 m+n>c,故D错误;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298K时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1,在相同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SO2和1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1kJ;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SO2和0.5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2kJ,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2a2>a1>197

B2a2<a1<197

C2a2=a1>197

D2a2=a1=197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7kJ/mol,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SO3气体放热98.5kJ,加入2mol SO2和1molO2,生成的三氧化硫量小于2mol,所以a1<197,通入1mol SO2和0.5molO2,原则上讲会生成1mol三氧化硫,放热×98.5kJ,但是此时体系压强比加入2mol SO2和1molO2要小,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98.5)kJ,即2a2<a1,综上得:2a2<a1<197.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4.0mol PCl3 和2.0mol Cl2 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到平衡时,PCl5 为0.80mol,如果此时移走2.0mol PCl3 和l.0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 的物质的量是(  )

A大于0.4 mol,小于0.8 mol

B0.4 mol

C小于0.4 mol

D0.8 mol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达平衡后移走2.0mol PC13和1.0mol C12,重新到达的平衡,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2.0mol PC13和1.0molC12到达的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故达新平衡时PC15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倍,即达平衡时PC15的物质的量小于0.8mol×=0.4mol,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氢气、甲醇是优质的清洁燃料,可制作燃料电池.

(1)已知:①2CH3OH(1)+3O2(g)=2CO2(g)+4H2O(g)△H1=-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

③H2O(g)=H2O(1)△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生产甲醇的原料CO和H2来源于:CH4(g)+H2O(g)⇌CO(g)+3H2(g)△H>0

①一定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a.则Tl______T2(填“<”、“>”、“=”,下同);A、B、C三点处对应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②100℃时,将1mol CH4和2mol H2O通入容积为1L的定容密封容器中,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 CH4同时生成0.3mol H2

c.容器的压强恒定

d.3v(CH4)=v(H2

如果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0.5,则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3)某实验小组利用CO(g)、O2(g)、KOH(aq)设计成如图b所示的电池装置,则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已知:①2CH3OH(1)+3O2(g)=2CO2(g)+4H2O(g)△H1=-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

③H2O(g)=H2O(1)△H3=-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2得:CH3OH(1)+O2(g)=CO(g)+2H2O(1)△H=-442.8 kJ•mol-1

故答案为:CH3OH(1)+O2(g)=CO(g)+2H2O(1)△H=-442.8 kJ•mol-1

(2)①由图开始,压强一定时,温度T2的转化率较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增大,故温度Tl<T2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B、C处于等温线上,平衡常数相等,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2条件下,甲烷的转化率更大,则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比温度T1时的平衡常数大,故平衡常数KC=KB>KA

故答案为:<;KC=KB>KA

②a.100℃时,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得到平衡,故a错误;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 CH4同时生成0.3molH2,反应始终按此比例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容器容积不变,压强增大,当容器的压强恒定时,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3v(CH4)=v(H2),不同物质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平衡时甲烷的转化为0.5,则甲烷的浓度变化量=1mol/L×0.5=0.5mol/L,

            CH4(g)+H2O(g)⇌CO(g)+3H2(g)

开始(mol/L):1       2        0       0

变化(mol/L):0.5     0.5      0.5     1.5 

平衡(mol/L):0.5    1.5       0.5    1.5

故平衡常数k==2.25,

故答案为:cd;2.25;

(3)CO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与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O-2e-+4OH-=CO32-+2H2O,

故答案为:CO-2e-+4OH-=CO32-+2H2O.

解析

解:(1)已知:①2CH3OH(1)+3O2(g)=2CO2(g)+4H2O(g)△H1=-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

③H2O(g)=H2O(1)△H3=-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2得:CH3OH(1)+O2(g)=CO(g)+2H2O(1)△H=-442.8 kJ•mol-1

故答案为:CH3OH(1)+O2(g)=CO(g)+2H2O(1)△H=-442.8 kJ•mol-1

(2)①由图开始,压强一定时,温度T2的转化率较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增大,故温度Tl<T2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B、C处于等温线上,平衡常数相等,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2条件下,甲烷的转化率更大,则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比温度T1时的平衡常数大,故平衡常数KC=KB>KA

故答案为:<;KC=KB>KA

②a.100℃时,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得到平衡,故a错误;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 CH4同时生成0.3molH2,反应始终按此比例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容器容积不变,压强增大,当容器的压强恒定时,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3v(CH4)=v(H2),不同物质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平衡时甲烷的转化为0.5,则甲烷的浓度变化量=1mol/L×0.5=0.5mol/L,

            CH4(g)+H2O(g)⇌CO(g)+3H2(g)

开始(mol/L):1       2        0       0

变化(mol/L):0.5     0.5      0.5     1.5 

平衡(mol/L):0.5    1.5       0.5    1.5

故平衡常数k==2.25,

故答案为:cd;2.25;

(3)CO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与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O-2e-+4OH-=CO32-+2H2O,

故答案为:CO-2e-+4OH-=CO32-+2H2O.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