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

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

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已经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A正反应速率一定小于逆反应速率

B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C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增大

D生成物的浓度一定减小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正反应速率一定小于逆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故A正确;

B、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如果不是温度的变化引起平衡的移动,平衡常数就不变,故B错误;

C、可能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

D、可能是增加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 △H=-92.4KJ/mol,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催化剂能加快正反应速率v,不影响v,所以缩短了反应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B将l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

C当c(N2):c(H2):c(NH3)=1:3:2时,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时增大氮气的浓度,达新平衡时N2转化率减小,H2转化率增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正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A错误;

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放出的能量小于于92.4kJ,故B错误;

C.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当c(N2):c(H2):c(NH3)=1:3:2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这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平衡时,增大氮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提高氢气的转化率,但氮气的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反应A(g)+3B(g)═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mol/L、c(B)=2.0mol/L、c(C)=1.0mol/L,则K=______.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正确答案

K=

0.125

放热反应

不变

解析

解:(1)A(g)+3B(g)═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反应的平衡常数K=;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mol/L、c(B)=2.0mol/L、c(C)=1.0mol/L,则平衡常数K===0.125,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则反应是放热的,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故答案为:;0.125;放热反应;不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A和1.0mol B,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0.17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mol A、0.20mol B和1.0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的物质的量达到0.80mol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

                A(g)+B(g)⇌C(g)

起始量(mol)   1.0     1.0     0

变化量(mol)   0.20    0.20   0.20

平衡量(mol)    0.80    0.80    0.20

K==0.625

A、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0.015mol•L-1•s-1 ,故A错误;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mol•L-1,A物质的量为0.41mol/L×2L=0.82mol>0.80mol,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的△H<0,故B错误;

C、等效为起始加入2.0mol A和2.0mol B,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的AB转化率较原平衡高,故平衡时AB的物质的量小于1.6mol,C的物质的量大于0.4mol,即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大于0.4mol,参加反应的C的物质的量小于1.6mol,转化率下雨80%,故C错误;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mol A、0.20mol B和1.0mol C,Qc==50>K,反应逆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的原因或结论与现象不对应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MnO2是H2O2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故A正确;

B、再滴加几滴1mol•L-1KSCN溶液,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2N02⇌N2O4 △H<0,N2O4无色,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

D、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A如果是非气体浓度不变,所以A为气体,x大于1,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八种物质:KMnO4、SO2、CuS、H2SO4、CuSO4、K2SO4 MnSO4、H2O.反应中氧化过程如下:CuS→SO2.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如何降低大气中 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碳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业上一般以 CO 和 H2 为原料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116kJ•mol-1,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又有利于提高 CO 转化率的是______

A.随时将 CH3OH 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使用高效催化剂

(2)在容积为 2L 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 230℃、250℃和 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如图1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 H2和 CO 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 CO 的物质的量均为 2mol)与 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 Z 对应的温度是______,a 点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3)如图2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I.该反应中氧化过程为CuS→SO2,CuS作还原剂,要使该反应发生,需要氧化剂,酸性条件下KMnO4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可以作氧化剂,则MnSO4为还原产物,溶液呈酸性,硫酸是反应物,水是生成物,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6KMnO4+5CuS+14H2SO4=3K2SO4+6MnSO4+5CuSO4+5SO2↑+14H2O,

故答案为:6KMnO4+5CuS+14H2SO4=3K2SO4+6MnSO4+5CuSO4+5SO2↑+14H2O;

II.(1)该可逆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B.降低反应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  

C.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D.使用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故选C;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降低,所以Z表示最高温度 270℃下的反应;

a点时,n(H2)/n(CO)=1.5,反应开始时n(CO)=2mol,则开始时n(H2)=3mol,CO的转化率为50%,平衡时n(CO)=2mol×(1-50%)=1mol,n(H2)=3mol-2×(2mol×50%)=2mol,n(CH3OH)=1mol,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1mol+2mol+1mol=4mol,混合气体质量=2mol×28g/mol+3mol×2g/mol=62g,根据M=得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15.5g/mol,气体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

故答案为:270℃;15.50;

(3)该电池为燃料电池,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说明溶液呈酸性,则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

解析

解:I.该反应中氧化过程为CuS→SO2,CuS作还原剂,要使该反应发生,需要氧化剂,酸性条件下KMnO4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可以作氧化剂,则MnSO4为还原产物,溶液呈酸性,硫酸是反应物,水是生成物,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6KMnO4+5CuS+14H2SO4=3K2SO4+6MnSO4+5CuSO4+5SO2↑+14H2O,

故答案为:6KMnO4+5CuS+14H2SO4=3K2SO4+6MnSO4+5CuSO4+5SO2↑+14H2O;

II.(1)该可逆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B.降低反应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  

C.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D.使用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故选C;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降低,所以Z表示最高温度 270℃下的反应;

a点时,n(H2)/n(CO)=1.5,反应开始时n(CO)=2mol,则开始时n(H2)=3mol,CO的转化率为50%,平衡时n(CO)=2mol×(1-50%)=1mol,n(H2)=3mol-2×(2mol×50%)=2mol,n(CH3OH)=1mol,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1mol+2mol+1mol=4mol,混合气体质量=2mol×28g/mol+3mol×2g/mol=62g,根据M=得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15.5g/mol,气体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

故答案为:270℃;15.50;

(3)该电池为燃料电池,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说明溶液呈酸性,则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4秋•汨罗市校级月考)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A(气)+B(气)⇌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______mol,y=______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

(5)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1-a)

3a

2

3-3a

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

解析

解;(1)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A(气)+B(气)⇌C(气)

起始量(mol)   1      1        0

变化量(mol)   a       a        a

平衡量(mol)   1-a     1-a        a

A的物质的量为(1-a)mol;

故答案为:(1-a);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最后达到与(1)相同的平衡,所以到达平衡后,依据(1)中的计算,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amol;

故答案为:3a;

(3)恒温、恒压下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3amol,说明和(2)所达到的平衡是相同的平衡,满足A、B起始量分为

3mol、3mol,依据三段式列式判断;假设反应正向进行

                  A(气)+B(气)⇌C(气)

起始量(mol)    x        2         1

变化量(mol)   3a-1     3a-1       3a-1

平衡量 (mol)   Y       3-3a        3a

依据等效平衡,Y=3-3a,

x=2,

B的物质的量=3-3a,当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当3a=1,B的物质的量等于2;当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

故选丁.

故答案为:2;3-3a、丁;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相当于再加入3molA、3molB,待再次到达平衡后,达到的平衡与(1)和(3)是相同的,所以C的物质的量分数可以根据(1)计算得到即C的物质的量分数=,故答案为:

(5)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反应A(g)+B(g)⇌C(g)是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在恒温恒容容器中,随反应进行压强减小,在恒温恒压容器中随反应进行,过程中的压强为保持恒压,体积减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因此平衡后b<a;

故答案为:乙;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春•余姚市校级期末)2014年10月,北京、哈尔滨等多个北方城市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多所学校被迫停课,造成雾霾的“罪魁”之一是汽车尾气.当今汽车尾气处理主要经三元催化器处理,其主要污染物(CO、NOx,碳氢化合物)可自发的相互反应变成无害气体,减少环境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2NO(g)+2CO(g)═N2(g)+2CO(g)△H,回答下列问题:

(1)现已知下列反应:

①N2(g)+O2(g)═2NO(g)△H1=+180.8kJ/mol

②2C(s)+O2(g)═2CO(g)△H2=-221.2kJ/mol

③C(s)+O2(g)═CO2(g)△H3=-393.6kJ/mol

则△H与△H1、△H2、△H3之间的关系是:△H=______,反应2NO(g)+2CO(g)═N2(g)+2CO2(g)属于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收集一定量的汽车尾气,并将其转入催化反应器,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3)该小组还研究了向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NO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正反应的速率如下图所示,t1=△t2,则:

①NO的转化率在a~b段和b~c段的转化率关系为:αa-b______αb-c(填“>”、“<”或“=”).

②a、b、c、d四个点,哪个点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______

③解释c点前后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N2(g)+O2(g)═2NO(g)△H=+180.5kJ•mol-1

②2C(s)+O2(g)═2CO(g)△H=-221.0kJ•mol-1

③C(s)+O2(g)═CO2(g)△H=-393.5kJ•mol-1

所以△H=2△H3-△H2-△H1,即③×2-①-②得到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N2(g)+2CO2(g)△H=-746.5 kJ•mol-1,故答案为:2△H3-△H2-△H1;放热;

(2)v(NO)=(2.00×10-3mol/L-3×10-4mol/L)÷2s=8.5×10-4mol/(L.s),故答案为:8.5×10-4mol/(L.s);

(3)①根据曲线的斜率可知b~c段反应速率快,反应物的转化率大,所以αa-b<αb-c,故答案为:<;

②根据图象可知d点反应速率还再变化,因此d点是平衡状态,故答案为:d;

③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一开始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的温度升高,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c点后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c点后反应速率减少,故答案为: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一开始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的温度升高,此时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一开始时反应速率在增大;c点后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c点后反应速率减少.

解析

解:(1)①N2(g)+O2(g)═2NO(g)△H=+180.5kJ•mol-1

②2C(s)+O2(g)═2CO(g)△H=-221.0kJ•mol-1

③C(s)+O2(g)═CO2(g)△H=-393.5kJ•mol-1

所以△H=2△H3-△H2-△H1,即③×2-①-②得到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N2(g)+2CO2(g)△H=-746.5 kJ•mol-1,故答案为:2△H3-△H2-△H1;放热;

(2)v(NO)=(2.00×10-3mol/L-3×10-4mol/L)÷2s=8.5×10-4mol/(L.s),故答案为:8.5×10-4mol/(L.s);

(3)①根据曲线的斜率可知b~c段反应速率快,反应物的转化率大,所以αa-b<αb-c,故答案为:<;

②根据图象可知d点反应速率还再变化,因此d点是平衡状态,故答案为:d;

③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一开始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的温度升高,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c点后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c点后反应速率减少,故答案为: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一开始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的温度升高,此时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一开始时反应速率在增大;c点后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c点后反应速率减少.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g)+D(g),反应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min,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反应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则v(C)==0.4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v(C)=×0.4mol•L-1•min-1=0.1mol•L-1•min-1,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1.6mol×=0.8mol,故B的转化率=×100%=40%,故B正确;

C.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压强不影响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C正确;

D.增加B的用量,B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BC.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