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③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④1molA与1molB充分反应后,能量变化为△E
⑤加入催化剂后,反应加快,△E减小
⑥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⑦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⑧E2是反应C(g)+D(g)⇌A(g)+B(g) 的活化能
以上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根据图示知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的能量,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错误;
②根据图示知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的能量,故正确;
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过程,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释放能量,反应是吸热的,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错误;
④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充分,故错误;
⑤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引起反应热的变化,故错误;
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A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⑦升高温度可同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故错误;
⑧E2是反应C(g)+D(g)⇌A(g)+B(g)的活化能,故正确.
故选D.
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WI2(g)△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左移生成钨,温度降低正向进行钨又沉积到灯丝上,故A正确;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所以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故B错误;
C、反应W(s)+I2(g)WI2(g)△H<0平衡常数为
,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故C错误;
D、利用该反应,可往钨矿石中,加入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而提纯W,故D正确;
故选AD.
(2015秋•揭阳校级月考)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1)反应C(s)+H2O(g)⇌CO(g)+H2(g)△H=+131.3kJ•mol-1,达到平衡后,体积不变时,以下有利于提高H2产率的措施是______.
A.增加碳的用量 B.升高温度 C.用CO吸收剂除去CO D.加入催化剂
(2)已知,C(s)+CO2(g)⇌2CO(g)△H=+172.5kJ•mol-1
则反应 CO(g)+H2O(g)⇌CO2(g)+H2(g)△H=______.
(3)CO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将CO(g)和H2O(g)各0.16mol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①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前 v(逆)______ v(正)(填“>”、“<”或“=”).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③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0.1mol CO和0.1mol H2O(g),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1)A.增加碳的用量,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H2产率增大,故正确;
C.用CO吸收剂除去CO,平衡正向移动,H2产率增大,故正确;
D.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故选:BC;
(2)已知:①C(s)+H2O(g)⇌CO(g)+H2(g),△H=+131.3kJ•mol-1,
②C(s)+CO2(g)⇌2CO(g),△H=+172.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O(g)+H2O(g)⇌CO2(g)+H2(g),△H=131.3kJ•mol-1-172.5kJ•mol-1=-41.2kJ•mol-1,
故答案为:-41.2kJ•mol-1;
(3)甲醇是一种燃料,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
故答案为:CH3OH(g)+H2O-6e-=CO2+6H+;
(4)①正反应放热,降温时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故答案为:<;
②CO和H2O反应了0.06mol,则CO2和H2生成了0.06mol,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反应物CO和H2O为0.05mol/L,生成物CO2和H2为0.03mol/L,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故答案为:
;
③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与原平衡等比例加入反应物,平衡与原平衡等效,所以,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与原判断相同,故答案为:不变.
解析
解:(1)A.增加碳的用量,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H2产率增大,故正确;
C.用CO吸收剂除去CO,平衡正向移动,H2产率增大,故正确;
D.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故选:BC;
(2)已知:①C(s)+H2O(g)⇌CO(g)+H2(g),△H=+131.3kJ•mol-1,
②C(s)+CO2(g)⇌2CO(g),△H=+172.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O(g)+H2O(g)⇌CO2(g)+H2(g),△H=131.3kJ•mol-1-172.5kJ•mol-1=-41.2kJ•mol-1,
故答案为:-41.2kJ•mol-1;
(3)甲醇是一种燃料,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
故答案为:CH3OH(g)+H2O-6e-=CO2+6H+;
(4)①正反应放热,降温时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故答案为:<;
②CO和H2O反应了0.06mol,则CO2和H2生成了0.06mol,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反应物CO和H2O为0.05mol/L,生成物CO2和H2为0.03mol/L,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故答案为:
;
③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与原平衡等比例加入反应物,平衡与原平衡等效,所以,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与原判断相同,故答案为:不变.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
C.依据氯水中的化学平衡为Cl2+H2O⇌HCl+HClO,加入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次氯酸浓度增大,漂白性增强,和平衡有关,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C不选;
D.硫化氢中存在电离平衡,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S2-增多,能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稀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4++OH-,欲使c(NH4+)增大,c(OH-)减小,应采取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通入氨气,c(NH4+)增大,c(OH-)增大,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浓度减小,故B正确;
C、适当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NH4+)增大,c(OH-)增大,故C错误;
D、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溶液的体积增大,c(NH4+)减小,c(O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则a<b,
A、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A正确;
B、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平衡向正反应移动,B的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故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
D、减小压强,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则a<b,故D错误;
故选D.
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且提高O2的转化率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移去部分三氧化硫,反应物的浓度不变,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降低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B错误;
C、通入大量氧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增大正反应速率,但O2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通入大量SO2,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提高O2的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D.
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
①②Ur-(aq)+Na+(aq)⇌NaUr(s)
下列对反应②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目信息可知,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能诱发关节疼痛,说明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尿酸钠的形成,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进行,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故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即△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3A(g)+B(g)⇌C(g),达到平衡后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mol和6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容积可变的情况下,从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对各物质的量的浓度影响角度思考.在“均减半”或“均加培”时,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
原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3,“均增加1mol”时相当于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B,“均减小1mol”时相当于相当于减少的A、C少,B多,
A、均加倍,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移动,故A不选;
B、均减半,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移动,故B不选;
C、均增加1mol”时相当于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B,平衡正向移动,故C选;
D、均减少1mol,减少B平衡逆向移动,故D不选;故选C.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s)+3Y(g)⇌2Z(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反应X(s)+3Y(g) 2Z(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放热反应,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①错误;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②正确;
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③正确;
④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
⑤加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⑤错误;
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⑥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