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隔板K1固定不动,活塞K2可自由移动.T℃时,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向容器M、N中各充入l mol N2和3mol H2,初始M、N的容积和温度相同,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M>N

BH2的体积分数:M>N

C容器N中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有1.2mol NH3,此时N的容积为VL,则该反应在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

D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K:M=N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M容器保持恒容,N容器保持恒压,由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系数和不等,所以两个平衡态也不一样,M容器达到平衡后压强减小,N容器中保持恒压,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压强大于M容器,平衡正向进行;

A、M容器达到平衡后压强减小,N容器中保持恒压,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N容器内的压强大于M容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所以达到平衡后氮气的转化率:M<N,故A错误;

B、M容器达到平衡后体系压强减小,N容器中保持恒压,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N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大于M容器,平衡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后氢气的体积分数:M>N,故B正确;

C、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容器N中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有1.2molNH3,此时N的容积为VL,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  1        3       0

变化量(mol)  0.6     1.8     1.2

平衡量(mol)  0.4      1.2    1.2

平衡后物质的浓度c(N2)=mol/L,c(H2)=mol/L,c(NH3)=mol/L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故C正确;

D、M容器保持恒容,N容器保持恒压,由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系数和不等,所以两个平衡态也不一样,但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K:M=N,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 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平衡后加入 X,上述反应的△H增大

D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

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B错误;

C、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故C错误;

D、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5v(O2)=4v(NO)

B达到化学平衡时,3v(NO)=2v(H2O)

C当NH3、O2、NO和H2O的浓度相等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4v(O2)=5v(NO),故A错误;

B、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达到化学平衡时,3v(NO)=2v(H2O),故B正确;

C、NH3、O2、NO和H2O的浓度相等时,可能达平衡状态,也可能未平衡,与物质的起始量和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重庆校级期中)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如图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如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如图表示10 mL 0.0l mol•L-1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H2C2O4 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如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Q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pH会突变,故A错误;

B、因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后升温K(逆)会增大,而K(正)会减小,图象中变化与实际上的变化相符,故B正确;

C、这不是可逆反应,锰离子的量会突然增加,所以图不符合,故C错误;

D、图象a活化能减小,a使用了催化剂,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图象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X、Y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cZ(g)△H<0;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5mol/L;当恒温下将密闭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3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向右移动

Ba+b>c

CY的转化率提高

DZ的体积分数增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意知,当恒温下将密闭器的容积扩大一倍的瞬间,X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5mol/L,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3mol/L,则X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根据以上分析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b>c,故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Y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Z的体积分数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7年2月,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则在“均减半”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故A、错误;

B、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则在“均加培”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故B错误;

C、同样由于容积可变,“均增加1mol”时相当于A、C物质的浓度减小,B物质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C正确;

D、如A、C均减少1mol,B减少0.5mol,平衡不移动,B减少1mol,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减少0.5molB,则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贵州校级期末)我国是个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为世界第一,高炉炼铁是最为普遍的炼铁方法.

I.已知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H=-23.5kJ•mol-1,该反应在1000℃的平衡常数等于64.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反应经过l0min后达到平衡.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促进Fe2O3的转化,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提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c.选取合适的催化剂                 d.及时吸收或移出部分CO2

e.粉碎矿石,使其与平衡混合气体充分接触

Ⅱ.高炉炼铁产生的废气中的CO可进行回收,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制备甲醇:

CO(g)+2H2(g)⇌CH3OH(g).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

(2)若在温度和容器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c1=c2B.2Q1=Q3C.2α13D.α12=1

Ⅲ.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图三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若用该燃料电池做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00mL 1mol/L的硫酸铜溶液,当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时,理论上消耗的甲烷的体积为______(标况下).

正确答案

解:I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移出部分CO2,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e.粉碎矿石,使其与平衡混合气体充分接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e错误;

故答案为:d;

Ⅱ(1)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则v(CH3OH)==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2v(CH3OH)=0.15mol/(L•min),

故答案为:0.15mol/(L•min);

(2)A.甲、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所以平衡时甲醇的浓度c1=c2,故A正确;

B.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甲,丙中参加反应的CO大于甲中的2倍,故2Q1<Q3,故B错误;

C.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甲,但2α1不一定等于α3 ,故C错误;

D.甲与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CO的转化率为α1,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1-α1)mol,乙中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α2,乙中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α2mol,故(1-α1)=α2,整理得α12=1,故D正确;

故选AD;

Ⅲ(1)总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正极反应式为:2O2+8e-=4O2-,两式相减,负极反应为:CH4-8e-+4O2-=CO2+2H2O,

故答案为:CH4-8e-+4O2-=CO2+2H2O;

(2)硫酸铜的物质的量=0.1L×1mol/L=0.1mol,开始阶段发生反应:2Cu2++2H2O2Cu+O2↑+4H+,铜离子完全放电后,发生反应2H2O2H2↑+O2↑,当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时,即氢气与氧气的体积相等,令是氢气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0.1mol×2+2x=4x,解得x=0.1,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消耗的甲烷物质的量==0.05mol,故消耗甲烷的体积=0.05mol×22.4L/mol=1.12L,

故答案为:1.12L.

解析

解:I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移出部分CO2,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e.粉碎矿石,使其与平衡混合气体充分接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e错误;

故答案为:d;

Ⅱ(1)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则v(CH3OH)==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2v(CH3OH)=0.15mol/(L•min),

故答案为:0.15mol/(L•min);

(2)A.甲、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所以平衡时甲醇的浓度c1=c2,故A正确;

B.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甲,丙中参加反应的CO大于甲中的2倍,故2Q1<Q3,故B错误;

C.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甲,但2α1不一定等于α3 ,故C错误;

D.甲与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CO的转化率为α1,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1-α1)mol,乙中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α2,乙中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α2mol,故(1-α1)=α2,整理得α12=1,故D正确;

故选AD;

Ⅲ(1)总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正极反应式为:2O2+8e-=4O2-,两式相减,负极反应为:CH4-8e-+4O2-=CO2+2H2O,

故答案为:CH4-8e-+4O2-=CO2+2H2O;

(2)硫酸铜的物质的量=0.1L×1mol/L=0.1mol,开始阶段发生反应:2Cu2++2H2O2Cu+O2↑+4H+,铜离子完全放电后,发生反应2H2O2H2↑+O2↑,当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时,即氢气与氧气的体积相等,令是氢气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0.1mol×2+2x=4x,解得x=0.1,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消耗的甲烷物质的量==0.05mol,故消耗甲烷的体积=0.05mol×22.4L/mol=1.12L,

故答案为:1.12L.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反应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一个反应过程,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天津期末)碳、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ˉ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2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734kJ,则△H2=______

(2)据报道,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Fe2O3与甲烷反应可制取“纳米级”的金属铁.其反应为:Fe2O3(s)+3CH4(g)⇌2Fe(s)+3CO(g)+6H2(g)△H>0

①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则该段时间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容器中进行,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CH4的转化率等于CO的产率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v(CO)与v(H2)的比值为1:2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

③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某物理量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平衡常数KA______KB(填“>”、“<”或“=”).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有哪些______

A.H2的逆反应速率

B.CH4的体积分数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CO的体积分数

(3)若往20mL 0.0lmol•L-l的弱酸HNO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1

②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

③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b>a

④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

c(Na+)>c(NO2-)>c(OH)>c(H+

正确答案

解:(1)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根据盖斯定律得:2CH4(g)+4NO2(g)=2CO2(g)+4H2O(g)+2N2(g)△H1+△H2

而 1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所以△H1+△H2=-1734kJ•mol-1,则△H2=-1734kJ•mol-1+574kJ•mol-1=-1160 kJ•mol-1

故答案为:-1160kJ•mol-1

(2)①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的物质的量==0.02mol,结合化学方程式,Fe2O3(s)+3CH4(g)═2Fe(s)+3CO(g)+6H2(g),计算反应的甲烷物质的量为0.06mol,则该段时间内CH4的平均反应速率==0.012mol/(L•min);

故答案为:0.012mol/(L•min);

②A.CH4的转化率与CO的产率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v(CO)与v(H2)的比值始终不变,所以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③Fe2O3(s)+3CH4(g)═2Fe(s)+3CO(g)+6H2(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KA<KB

A.H2的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H4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C正确;

D.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3)①HNO2是弱酸,次氯酸电离是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放出热量最多,c(NaOH)==0.01mol/L;

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电离吸热,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所以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b点>a点,故③正确;

④从b点到c点,当C(NaOH)较大时,可能出现:c(Na+)>c(OH-)>c(NO2-)>c(H+),故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

解析

解:(1)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根据盖斯定律得:2CH4(g)+4NO2(g)=2CO2(g)+4H2O(g)+2N2(g)△H1+△H2

而 1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所以△H1+△H2=-1734kJ•mol-1,则△H2=-1734kJ•mol-1+574kJ•mol-1=-1160 kJ•mol-1

故答案为:-1160kJ•mol-1

(2)①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的物质的量==0.02mol,结合化学方程式,Fe2O3(s)+3CH4(g)═2Fe(s)+3CO(g)+6H2(g),计算反应的甲烷物质的量为0.06mol,则该段时间内CH4的平均反应速率==0.012mol/(L•min);

故答案为:0.012mol/(L•min);

②A.CH4的转化率与CO的产率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v(CO)与v(H2)的比值始终不变,所以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③Fe2O3(s)+3CH4(g)═2Fe(s)+3CO(g)+6H2(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KA<KB

A.H2的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H4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C正确;

D.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3)①HNO2是弱酸,次氯酸电离是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放出热量最多,c(NaOH)==0.01mol/L;

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电离吸热,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所以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b点>a点,故③正确;

④从b点到c点,当C(NaOH)较大时,可能出现:c(Na+)>c(OH-)>c(NO2-)>c(H+),故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