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16分)为解决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的问题,某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工厂排出的富含CO2的废气经净化吹入碳酸钾溶液吸收,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CO2转变为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的部分技术流程如下:
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0。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的温度,除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还主要考虑了 。
从合成塔分离出甲醇的原理与下列 操作的原理比较相符(填字母)。
(3)工业流程中一定包括“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提高效益、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除K2CO3溶液和CO2、H2外,还包括 。
(4)在体积为2L的合成塔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 =______________;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措施有 。
(5)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巳知CH4(g)+2O2(g)=" CO2(g)+2H2O(l)" ΔH1=-890.3kJ/mol
H2 (g)+ O2(g)=" H2O(l)" ΔH2=-285.8kJ/mol
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分)
(1)CO2+3H2→ CH3OH+H2O (3分);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2 分)
(2)C(2分)
(3)高温水蒸气(2分)
(4)0.24mol/(L·min)(2分);增大H2的用量等(2分)
(5)CO2(g)+4H2 (g) =" CH4(g)+2H2O(l)" ΔH=-252.9kJ/mol(3分)
略
(15分)某经济开发区将钛冶炼厂与氯碱厂、甲醇厂组成了一个产业链(如图所示),大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钛铁矿经氯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 ▲ 。
(2)由CO和H2合成甲醇的方程式是:CO(g)+2H2(g)CH3OH(g)。
①已知该反应在3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7,该温度下将2 mol CO、3 mol H2和2 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 ▲ (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②若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该产业链中每合成19.2 t甲醇,至少需额外补充H2 ▲ t。
(3)用甲醇—空气碱性(KOH)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精炼粗铜(右图),
在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纯Cu质量增加3.2 g。
①请写出燃料电池中的负极反应式: ▲ 。
②燃料电池正极消耗空气的体积是 ▲ (标准状况,
空气中O2体积分数以20%计算)。
正确答案
(每空3分,共15分)
⑴ 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⑵①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 1.0
⑶① CH3OH-6e-+8OH-=CO32-+6H2O ② 2.8 L
略
(10)向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a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 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0.5v(A);反应2 min时达到平衡,A的浓度减少了一半,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5amol,有0.75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 min内,vA=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
(4)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到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容器内D的质量不再变化
(5)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⑴0.25amol/(L·min) ⑵2A+2B="C+3D" ⑶50﹪ ⑷D ⑸27/16
试题分析:(1)A的浓度减少了一半,vA=0.5amol¸1L ¸2 min=0.25amol/(L·min)。
(2)平均反应速率v(C)=0.5v(A),所以x:p=2:1。
xA(g) + yB(g) pC(g) + qD(g)
起始:amol/L amol/L 0 0
变化:0.5amol/L 0.5amol/L 0.25amol/L 0.75amol/L
平衡:0.5amol/L 0.5amol/L 0.25amol/L 0.75amol/L
X:y:p:q=2:2:1: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2B(g) C(g)+3D(g)
(3) B的转化率=0.5amol/L¸ amol/L=0.5,即50﹪
(4) 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保持不变。由于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相等且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所以容器内的总压强、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均不能作为平衡到达标志。故选D。
(5)化学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比,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0.25a´(0.75a )3¸(0.5a)2´(0.5a)2=27/16
点评:作为有关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模式。
(8分)在密闭容器中,由一定起始浓度的氙(Xe)和F2反应,可得到3种氟化物。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 420K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中消耗1 mol Xe,则转移电子 mol。
(2) 600K—800K时,会发生反应:
XeF6(g)XeF4(g)+F2(g),
其反应热DH 0(填“>”、“=”或“<”)。理由是 。
(3) 900K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 。
正确答案
(1) Xe+3F2=XeF6; 6
(1)从图中420℃时,读出产物,XeF6,方程式为Xe+3F2=XeF6; 6
⑵600K—800K时,XeF6(g)XeF4(g)+F2(g),DH>0,从图中看出,随温度升高,XeF4变多,平衡右移,正方向是吸热方向,DH>0
⑶900K时,三个平衡共同存在,容器中存在的组分XeF6 XeF4 Xe F2
Ⅰ、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 ΔH>0。
(1)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c(CO)/c(CO2)增大的是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氮气 D.再加入一些铁粉
(2)反应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时,再通入一定量的CO2,使CO2的浓度成为原来的2倍,则CO2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试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1)可认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序号)。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2)若上述化学平衡状态从正反应开始建立,达到平衡后,给平衡体系加压(缩小容积、其他条件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写“不变”、“变小”或“变大”)。
正确答案
Ⅰ、(1)A (2)不变 Ⅱ、(1)B、D (2)变大
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根据CO与CO2的浓度比值关系得出平衡移动的方向,然后再进行判断。
(2)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减小;转化率等于转化浓度比起始浓度。
(3)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其变化与m总、n总均有关。
Ⅰ、(1)使平衡时c(CO)/c(CO2)增大,则需要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浓度减小,CO的浓度增大, 比值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对;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错;充入N2对平衡没有影响,C错;铁粉的量的多少对平衡没有影响,D错。
(2)增大CO2的浓度,反应物中只有CO2为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CO2的转化率不变。
Ⅱ、(1)因为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压强一直不变,A错;当v正(CO)=v逆(H2O)时,反应达到平衡,B对;任何时刻生成的CO与H2物质的量都相等,C错;1 mol H—H键断裂说明有1 mol H2反应,断裂2 mol H—O键说明有1 mol H2O反应,反应达到平衡,D对。
(2)原平衡状态中CO、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H2O(g)(相对分子质量为18)的含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 TaI4(g)+S2(g) (Ⅰ)
某温度反应(Ⅰ)的K=4,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I2(g)和足量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 。
(2)如下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高(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加热一段时间后,在另一端温度低(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TaS2晶体,则该正反应的△H 0(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3)上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 + xS=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隔离钠与硫。
(4)写出Na2S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S溶液中c(H+)+ c(Na+)=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80%(2分)(2)>(1分); I2(2分)(3)xS+2e-=Sx2-(2分);离子导电(2分)
(4)S2-+H2OHS-+OH-、HS-+H2O
H2S+OH-(2分,只写第一步也可得分)
c(HS-)+2c(S2-)+c(OH-) (2分)
试题分析:(1) TaS2(s)+2I2(g) TaI4(g)+S2(g)
起始量(mol) 1 0 0
转化量(mol) 2x x x
平衡量(mol) 1-2x x x
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其平衡常数,即
=4=
解得x=0.4
所以I2(g)的平衡转化率为×100%=80%
(2)加热一段时间后,在另一端温度低(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TaS2晶体,这说明低温有利于TaS2晶体的生成,因此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正方应是吸热反应,即△H>0;先在温度高(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而最后又产生单质碘,因此单质碘是可以循环的物质。
(3)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方程式2Na + xS=Na2Sx可知,钠是还原剂,做负极,S单质是氧化剂,在正极得到电子,因此正极反应式为xS+2e-=Sx2-。在熔融状态下,Na2O和Al2O3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电解质导电,因此另外一种作用是离子导电。
(4)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S2-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Na2S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HS-+OH-、HS-+H2O
H2S+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2S溶液中c(H+)+ c(Na+)=c(HS-)+2c(S2-)+c(OH-)。
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在恒容容器中,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 CH3OH(g) △H1=-116 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当温度分别为230℃、250℃和270℃时,CO的转化率与n(H2)/n(CO)的起始组成比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容器体积1L,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此判断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 CO(g)+ O2(g)=CO2(g) △H2=-283 kJ·mol-1 H2(g)+
O2(g)=H2O(g) △H3=-242 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AD(2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②270℃(2分,无单位或单位错扣1分),
(2)CH3OH(g)+3/2O2(g) CO2(g)+2H2O(g) △H=-651kJ·mol-1 (2分)
试题分析:(1)①A选项因反应前后气体的量发生改变,压强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衡。D选项满足V正=V逆②因为Z图像中CO的转化率最低,所以对应的温度最高。270℃ 。根据图像可知a点对应的CO的转化率为50%,H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CO(g) + 2H2(g) CH3OH(g)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1.5 0
转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0.5 1 0.5
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 0.5 0.5 0.5
K=4
(2)利用盖斯定律可以写出CH3OH(g)+3/2O2(g) CO2(g)+2H2O(g) △H=—△H1+△H2+2△H3
(13分)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主要成分有 和 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 。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 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 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14,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
① 在相同时间K+的浸出浓度大。
② 在相同时间K+的浸出浓度减小
③ 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短。
④ 反应速率减慢,平衡时溶浸时间增长。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已知298K时, Ksp(CaCO3)=2.80×10—9, Ksp(CaSO4)=4.90×10—5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正确答案
(1)CaSO4(1分) Mg(OH)2(1分)
(2)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使平衡向右移动,K+变多。(2分)
(3)K2CO3 (2分) H2SO4 (2分)
(4)①③(2分)
(5)K=1.75×104(3分)
试题分析:(1)根据题目给出的可逆溶解平衡,加Ca(OH)2后,Mg 2+变成Mg(OH)2,硫酸钙是微溶物,因此滤渣成分是Mg(OH)2,CaSO4和未溶杂卤石;(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加入Ca(OH)2后,Mg 2+不断沉淀,硫酸钙也析出,平衡正移,因此浸出K+;(3)为了使生成的硫酸钾最纯,要除去加入的过量的氢氧化钙,而进入杂质阳离子,因此加入碳酸钾,最后硫酸钾除去过量的碳酸钾且调节溶液pH值;(4)由已知曲线图观察可知,升高温度可以提高K+浸出率,缩短浸出时间;(5)由题意知:Ksp(CaCO3)=2.80×10-9=c(Ca2+)·c(CO32-),Ksp(CaSO4)=4.90×10-5=c(Ca2+)·c(SO42-),因此有:Ksp =1.75×104。
点评:本题在化学工艺流程的背景下对化学反应平衡进行考查,题目难度比较大,综合性较强。
(10分)(1)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 (g)+H2O (g) CO2(g) +H2 (g),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 (g)、1 mol H2O (g),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1.6mol,用H2O (g)表示该反应速率为________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若往容器中再加入2 mol CO (g),则重新达到平衡时的CO总转化率________20%(填“>”、“<”或“=”)。
(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 NO22NO+O2 ΔH>0,反应过程中N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若曲线A、B分别表示的是该反应在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则曲线B此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升高温度”“降低温度”或“使用催化剂”)。
(3)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
①2N2O5(g) 4NO2(g)+O2(g)
②2NO2(g) 2NO(g)+O2(g)
若达平衡时,c(NO2)=0.6 mol/L,c(O2)=1.3 mol/L,则反应②中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 0.1 mol/(L·min) 0.1667 < (2)升高温度 (3)71.87%
试题分析:
(1)可用化学平衡计算的“三段式”计算:
CO (g) + H2O (g) CO2(g) + H2 (g)
起始浓度:1mol/L 0.5mol/L 0mol/L 0mol/L
变化浓度:0.2mol/L 0.2mol/L 0.2mol/L 0.2mol/L
平衡浓度:0.8mol/L 0.3mol/L 0.2mol/L 0.2mol/L
n(H2O)= 0.2mol/L¸2min=" 0.1" mol/(L·min)
K= (0.2mol/L´ 0.2mol/L)¸( 0.8mol/L´0.3mol/L)=0.1667
若往容器中再加入2 mol CO (g),CO (g)浓度增大,平衡右移,但H2O (g)浓度比原平衡小,CO (g)的转化率会减小。
(2)B反应过程中NO2的浓度比A小,故平衡右移,到达平衡的时间短,所以影响因素为“升高温度”。
(3) 2N2O5(g) 4NO2(g)+O2(g)
4x x
2NO2(g) 2NO(g)+O2(g)
2y y
x+y=1.3 4x-2y=0.6
解:x=0.53 y=0.77
NO2的转化率为:2´0.77¸4´0.53=0.718 即71.87%
点评:掌握平衡计算的“三段式”。能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6分)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通入3mol SO2和2mol O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0%。此时
(1)加入3mol SO2和2mol O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
(2)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的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amol SO2、bmol O2、cmol SO3(g)及固体催化剂,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且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为2/9,a的取值范围是 。
(3)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的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3mol SO2、6mol O2、3mol SO3(g)及固体催化剂,则平衡 移动。(填“正向、不、逆向或无法确定是否)
正确答案
(1)98.3kJ(2)2<a≤3 (3)不(各2分)
考查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
(1)设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x,则同时消耗SO2是2x,生成三氧化硫是2x,则3-2x+2-x+2x=(3mol+2mol)×0.9,解得x=0.5mol,所以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5mol×196.6kJ/mol=98.3kJ。
(2)根据(1)可知,平衡时三氧化硫的体积分数是2/9mol,所以要满足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为2/9,则三氧化硫根据方程式转化为反应物后,SO2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应该都等于3mol和2mol,所以a的最大值是3mol。根据(1)可知,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是2mol,所以要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必须大于2mol,即a的取值范围是2<a≤3。
(3)设容器容积是1L,则根据(1)可知,平衡时平衡常数是。由于此时
,所以反应恰好是平衡状态,即平衡不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