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2A(g)B(g)+C(g),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其中实验Ⅰ、Ⅱ都在800℃,实验Ⅲ在850℃,B、C的起始浓度都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时间(min)的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Ⅰ中,反应在20min至40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mol·L-1min-1。
(2)实验Ⅱ和实验I相比,可能隐含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Ⅲ和实验Ⅰ的比较,可推测该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该正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4)与实验Ⅰ相比,若实验Ⅰ中的A的起始浓度改为0.8 mol·L-1,其它条件不变,则达到平衡时所需用的时间___________实验Ⅰ(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正确答案
(1)0.01 (2)使用了催化剂 (3)逆, 吸热 (4)大于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实验I中,反应在20min至40min内A的浓度变化力=了0.65mol/L-0.5mol/L=0.15mol/L,所以物质A的反应速率v(A)=0.15mol/L ÷20min=0.0075 mol·L-1 ·min-1。
(2)根据图象可知,实验Ⅰ、Ⅱ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但到达平衡的时间减少,所以实验Ⅱ中采取的措施应为在实验Ⅰ的基础上加入了催化剂。
(3)根据图象可知,温度升高,A的浓度降低,这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若实验Ⅰ中的A的起始浓度改为0.8 mol·L-1<1 mol·L-1。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则达到平衡时所需用的时间变长。
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图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该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有关变量,找出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灵活运用即可。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思维。
(14分)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氢气:
CO(g)+H2O(g) CO2(g)+H2(g)
某研究小组分别在体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1)计算容器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容器③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
(3)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这段时间,化学反应速率v (H2) = 。
(4)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平衡时,容器①和容器②中CO2的体积分数相等
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Q2 > Q1> 32.8 kJ
c.达到平衡的时间:t2> t1>2.5 min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g)+H2O(g) CO2(g)+H2(g) △H=-41 kJ/mol
(6)容器②中反应进行到t min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用200 mL 5 mol/L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正确答案
(1)0.17(2分)
(2)80℅(2分)
(3)0.04mol·L-1・min-1(2分)
(4)吸热(2分);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2分)
(5)a(2分)
(6)c(Na+)> c (CO32-)>c(HCO3-)>c(OH-)>c(H+)(2分)
试题分析:(1)②和①为等效平衡,转化率相等,为40%,所以K=(0.8×0.8)/(1.2×3.2)=0.17。
(2)CO2的量为1.6mol,所以CO也转化了1.6mol,转化率为1.6/2=80%。(3)v (H2) =0.4/(2×5)=0.04mol·L-1・min-1。(4)比较反应②、③,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所以为吸热。(5)a.①和②为等效平衡所以体积分数相等,a正确。b.达到平衡后Q2 > Q1="32.8" kJ,b错。c.由于③的温度比②高,所以③的反应速率更快,时间更短,c错。d.△H>0,d错。(6)按照方程式计算,碳酸钠有0.4mol,碳酸氢钠有0.05mol,而碳酸根发生水解,浓度比钠离子低,其次是碳酸氢根,而由于碳酸根水解,碳酸氢根水解,氢氧根离子比氢离子浓度高,即:c(Na+)> c (CO32-)>c(HCO3-)>c(OH-)>c(H+)。
点评:本题将化学反应平衡与盐类水解相结合,考点综合,学生需牢固掌握这两部分知识。
(10分)在一密闭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 2NH3(g);△H<0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3molN2和0.9molH2,2min达到平衡时,C(N2)为0.1mol/L,则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
反应速率为__ ____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
(2)若要使反应开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平衡状态(1)相同,则起始时n(NH3)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右图是某一时间段速率-时间曲线图。
若图中t1时刻将容器体积变为原来的1/2倍,当t2时刻再次达到平衡时N2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9倍,则平衡 _____
(“正移”“逆移”“不移动”)。
①请在图中画出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情况。
②t3、t5时刻体系中所改变的某一条件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33.3℅(1分);
0.075mol·L-1·min -1(1分)
K=3.7(2分)
(2)0.2 mol <n(NH3)≤ 0.6 mol(2分)
(3)①(画图1分)
②正移 升温 加催化剂 (3分)
t2→t3 (1分)
略
(10分)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⑴通过计算,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⑵某温度下,以1 mol N2和3mol H2作为初始反应物,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放热68.1 kJ,试计算N2的转化率和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
正确答案
⑴N2(g)+3H2(g) 2NH3(g) ΔH=-90.8 kJ·mol—1
⑵N2的转化率为75% K="256/3" (或85.3)
略
(12分)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于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下列反应:
2SO2(g)+O2(g)2SO3(g) △H=―190 kJ·mol—1
⑴该反应500℃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_45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⑵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v(O2)正=2v(SO3)逆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⑶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⑷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 0.18 mol;若继续通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则平衡_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 mol<n(SO3)<______mol。
正确答案
略
(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1)利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分解水制H2,然后可将H2与CO2转化为甲醇。已知:
光催化制氢:2H2O(l)===2H2(g)+O2(g) ΔH=+571.5 kJ/mol ①
H2与CO2耦合反应:3H2(g)+CO2(g)===CH3OH(l)+H2O(l) ΔH=-137.8 kJ/mol ②
则反应:2H2O(l)+CO2(g) = CH3OH(l)+3/2O2(g)的ΔH= kJ/mol。
你认为该方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填字母)。
a. 开发高效光催化剂
b. 将光催化制取的H2从反应体系中有效分离,并与CO2耦合催化转化
c. 二氧化碳及水资源的来源供应
(2)工业上由甲醇制取甲醛的两种方法如下(有关数据均为在298 K时测定):
反应I:CH3OH(g)=HCHO(g)+H2(g) ΔH1=+92.09kJ/mol,K1=3.92×10-11。
反应II:CH3OH(g)+1/2O2(g)=HCHO(g)+H2O(g) ΔH2=-149.73 kJ/mol,K2=4.35×1029。
①从原子利用率看,反应 (填“I”或“II”。下同)制甲醛的原子利用率更高。从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K值看,反应 制甲醛更有利。
②下图是甲醇制甲醛有关反应的lgK(平衡常数的对数值)随温度T的变化。图中曲线(1)表示的是反应 。
(3)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通常先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4+氧化为NO3-(2NH4++3O2=2HNO2+2H2O +2H+;2HNO2 +O2=2HNO3)。然后加入甲醇,甲醇和NO3-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
①上述方法中,1 g铵态氮元素转化为硝态氮元素时需氧的质量为 g。
②写出加入甲醇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共14分。每空2分。
(1)-719.5(2分) ab(2分)
(2)①I(1分) II(1分) ②II(2分)
(3)①4.57(2分)
②6NO3-+5CH3OH+6H+=3N2↑+5CO2↑+13H2O(2分)
(4)CH3OH+H2O–6e-=CO2↑+6H+(2分)
试题分析:(1)由盖斯定律得2H2O(l)+CO2(g) = CH3OH(l)+3/2O2(g)的ΔH=(①×3+②×2)/2,将①②的代入上式中得所求ΔH=-719.45kJ/mol;利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分解水制H2,需要开发高效光催化剂,使水易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同时将光催化制取的H2从反应体系中有效分离,并与CO2耦合催化转化,但二氧化碳及水资源的来源供应不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答案选ab;
(2)反应物中的原子尽可能的转化为生成物,原子的利用率越高,所以反应I的原子利用率高;反应II的化学平衡常数较大,说明反应进行的彻底程度较大,而且反应II是放热反应,所以从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K值看,反应II制甲醛有利;
(3)①根据所给方程式可知2NH4+~4O2~2HNO3,1 g铵态氮元素转化为硝态氮元素时需氧的质量为2×32/14=4.57g,
②甲醇和NO3-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从元素守恒角度判断无毒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另一种产物是水,离子方程式为6NO3-+5CH3OH+6H+=3N2↑+5CO2↑+13H2O
(4)燃料电池中燃料在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结合图中信息,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所以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11分)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 △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表示N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
(2)①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mol·L-1·min-1。
②反应2NO2(g) N2O4(g)在b点的平衡常数K(b)= 。
③反应2NO2(g) N2O4(g)在d点的平衡常数K(d)与b点的平衡常数K(b)的关系:
K(d) K(b)(填“>”、“=”或“<”)。
(3)①据图分析,在25 min时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
②若在35 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快速缩小容器的体积至1 L,气体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正确答案
(1)(每空1分) X 、b、 d,(2)(每空2分) 0.04、 1.11 、 =
(3) C (1分)、先变深后变浅(2分)
略
(11分)反应①Fe(s)+CO2(g)FeO(s)+CO(g)△H=akJ·mol—1,平衡常数为K;反应②CO(g)+1/2O2(g)=CO2(g) △H=bkJ·mol—1
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下:
(1)若500℃时进行反应①,CO2起始浓度为2mol·L—1,CO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的a__________0(填大于、小于、等于)。
(3)700℃反应①达到平衡,要使得该平衡向右移动,其它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通入CO2
C.升高温度到900℃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图中是速率、
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且T1>T2)
(5)由反应①和②可求得,反应2Fe(s)+O2(g)=2FeO(s)的△H=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mol·L—1(2分) (2)大于(2分)
(3)BC(2分,答对一个得1分,答错一个得0分)
(4)A(2分)(5)2(a+b)kJ·mol—1(3分)
略
为减少污染,常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可将焦炭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氢气和一氧化碳:C(s)+ H2O(g) H2(g)+ CO(g)
H>0。现在容积固定为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s)和2mol H2O(g),在T℃下充分反应,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H2为0.75mol。
(1)用H2O(g)表示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平均速率 ;
(2)计算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温度升高,则反应平衡常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上述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两个反应器初始容积相同),相同温度下加入2molC(s)和2mol H2O(g),达到平衡后,H2O(g)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1)0.0125mol/(L•S)(2)0.225或9/40 增大(3)AD (4) 增大
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c/△t,代入数据计算v(H2)=0.0125mol/(L•S),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v(H2O)=0.0125mol/(L•S);
(2)利用化学平衡计算的思路——三行式来解。
C(s)+ H2O(g) H2(g)+ CO(g)
起始浓度(mol·L-1) 1 0 0
转化浓度(mol·L-1) 0.375 0.375 0.375
平衡浓度(mol·L-1) 0.625 0.375 0.375
根据K=[H2][CO]/[H2O],将各物质的平衡浓度代入计算得K=0.225,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K增大;
(3)A、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正确;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O的产率不变,错误;C、增加固体碳的量,平衡不移动,H2O(g)的转化率不变,错误;D、降低温度,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H2O(g)的转化率降低 ,正确。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两个反应器初始容积相同),相同温度下加入2molC(s)和2mol H2O(g),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要维持压强不变,容器体积必须增大,增大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2O(g)的转化率将增大。
(15分)(一)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中加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 + Y(g) a Z(g) + W(g) △H =-QkJ·mol-1 (Q>0)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的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 ,该反应的熵变△S 0(填“>”.“<”或“=”)。
(3)平衡后,若压缩容器体积,则再达到平衡后X的浓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X的转化率α= (用含Q.Q1的代数式表示)。
(4)维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 kJ的是 (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二)若在相同温度下,将2 mol X和1 mol Y加入到容积固定不变的甲容器中,将2amol Z和2 mol W加入到容积可变的乙容器中,t1=5 min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甲中c(Z)=1.5 mol/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5 min内,用X物质表示甲容器中的平均反应速率v(X)=___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浓度c(Z)________(填“>”“<”或“=”)3 mol/L。
(3)保持温度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下图中能表示甲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能表示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一)(1)减小 (2)1 ,< (3)增大 Q1/Q (4)A
(二) (1)0.6 mol/(L·min) (2) > (3)A C
(一)(1)正反应放热,所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
(2)正反应放热,所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由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所以正反应一定是体积减小的,所以熵值是减小的,则a的值为1。
(3)压缩容器体积,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X的浓度还是增大的。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则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X的物质的量是2Q1/Q,所以X的转化率是2Q1/Q÷2=Q1/Q。
(4)这是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即无论如何进行配比,只要把一端按不可逆反应形式完全转化为另一端的物质后,相当于完全等同的起始量即可。所以选项A正确,B和C的状态等效,但放出的热量不是Q1。D中平衡不是等效的,方程式的热量大于2Q1,答案选A。
(二)(1)达到平衡状态,甲中c(Z)=1.5 mol/L,则消耗X是3.0mol/L,所以X的反应速率是3.0mol/L÷5min=0.6 mol/(L·min) 。
(2)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则压强也是减小的。所以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时,乙容器中压强是增大的,因此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Z的浓度大于3.0mol/L。
(3)甲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则插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乙保持压强不变的,则插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反应速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和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