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1。该反应可用于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在130℃和180℃时,分别将0.50 molCH4和a molNO2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1)开展实验1和实验2的目的是 。
(2)180℃时,反应到40min,体系 (填“是”或“否”)达到平衡状态,理由是 ;CH4的平衡转化率为 。
(3)已知13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6.4,试计算a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4)一定条件下,反应时间t与转化率μ(NO2)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图像中画出180℃时,压强为P2(设压强P2>P1)的变化曲线,并做必要的标注。
(5)根据已知求算:ΔH2= 。
CH4(g)+4NO2(g) 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
CH4(g)+4NO(g) 2N2(g)+CO2(g)+2H2O(g) ΔH2
正确答案
(16分)有效数字错误或无单位运算或无作答,总扣1分
(1)研究温度对该化学平衡的影响(2分)
(2)是(1分) 温度升高,反应加快,对比实验1,高温下比低温下更快达到平衡状态。可确定40min时反应已经达平衡状态(2分) 70%(2分)
(3) CH4(g)+2NO2(g)N2(g)+CO2(g)+2H2O(g)
起始浓度(mol/L): 0.5 n 0 0 0
变化浓度(mol/L): 0.40 0.80 0.40 0.40 0.80
平衡浓度(mol/L): 0.10 n-0.80 0.40 0.40 0.80 (2分)
则:,解得a=1.2
答:a的值为1.2 (2分)
(4)
(2分,无标注扣1分)
(5)−1160kJ/mol(3分)
试题分析:(1)控制变量进行探究才能尽快得出合理结论,依题意可知,实验1和2的研究目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仅反应温度分别为130℃、180℃;(2)130℃时,反应到40min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则180℃时,反应到40min,体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由于平衡时甲烷的物的量保持不变,读表可知平衡时甲烷为0.15mol,由于起始时甲烷为0.50mol,则甲烷的平衡转化率=(0.50—0.15)mol/0.50mol×100%=70%;(3)根据表中数据,130℃时:
CH4(g)+2NO2(g)N2(g)+CO2(g)+2H2O(g)
起始浓度(mol/L) 0.5 n 0 0 0
变化浓度(mol/L) 0.4 0.8 0.4 0.4 0.8
平衡浓度(mol/L) 0.1 n—0.8 0.4 0.4 0.8
则130℃时该反应的K=[c(N2)×c(CO2)×c2(H2O)]/[c(CH4)×c2(NO2)]=(0.4×0.4×0.82)/[0.1×(n—0.8)2]=6.4, 解得:n=1.2;
(4)180℃、P1变为180℃、P2,就是增大压强,则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左移,二氧化氮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因为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画图要点为:①起点与180℃、P1时相同;②未达平衡前,180℃、P2时曲线位于180℃、P1时曲线的左边;③180℃、P2时达到平衡的时间小于180℃、P1时;④平衡时,180℃、P2时曲线位于180℃、P1时曲线的下边;
(5)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1,由于系数加倍焓变也加倍,则2CH4(g)+4NO2(g)
2N2(g)+2CO2(g)+4H2O(g) ΔH=−2×867 kJ·mol-1,由于CH4(g)+4NO2(g)
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前者减去后者可得CH4(g)+4NO(g)
2N2(g)+CO2(g)+2H2O(g),且焓变等于−1160kJ/mol,故ΔH2=−1160kJ/mol。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0.4 mol A和0.6 mol B,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p,放入催化剂(体积忽略),发生反应2A(g)+3B(g)xC(g)+2D(g),在a min后,容器中c(A)=0. 1 mol·L-1,则a min内,v(B)=______ ______;若温度不变,压强变为0.9p,则v(C)=____ ___,x=_________。
正确答案
0.15/a mol·L-1·min-1 (3分)
0.1/a mol·L-1·min-1 (3分)
2 (4分)
试题分析:反应前,A的浓度为0.4mol÷2L=0.2mol/L,故v(A)=(0.2mol/L-0.1mol/L)÷amin=0.1/a 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3/2" v(A)=3/2×(0.1/a) mol/(L•min)=0.15/a mol·L-1·min-1;
一定温度下,容器的体积为定值,压强未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2+3=x+3,解得x=3;
故答案为:0.15/a mol·L-1·min-1;
(2)a min后,A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4mol-0.1mol/L×2L=0.2mol,
2A(气)+3B(气)xC(气)+2D(气)气体减少△n
2 (3-x)
0.2mol (0.4mol+0.6mol)×(1-0.9)=0.1mol
所以2:(3-x)=0.2mol:0.1mol,解得x=2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C)=v(A)=0.1/a mol/(L•min),
故答案为:0.1/a mol/(L•min),2。
点评: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难度不大,注意(2)中差量法的利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10分)硫酸是工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在催化反应室里进行的反应为:
2SO2(g)+O2(g)2SO3(g) ΔH=" –196.6" kJ·mol-1
(1)该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是400~500℃、 和 。
(2)SO3在 (填设备名称)中用 (填试剂名称)吸收。
(3)研究SO2 、N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已知: 2NO(g)+O2(g)2NO2(g) ΔH=" –113.0" 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物质的量之比1: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正确答案
(10分)(1)常压 催化剂(每空1分)
(2)吸收塔 98%硫酸(每空1分)
(3)–41.8 b 2.67或8/3(每空2分)
略
(2分)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C(s)
2CO(g) △H>0,当反应达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平衡如何变化:
(1)增加C的用量,平衡___________移动(选填正向、逆向、不);
(2)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平衡___________移动(选填正向、逆向、不)。
正确答案
略
已知反应:CO(g)+H2O(g)H2(g)+CO2(g)
在427°C时的平衡常数是9.4.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1,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
正确答案
75.4﹪
试题分析:CO(g)+H2O(g)H2(g)+CO2(g)
起始:0.01mol/L 0.01mol/L 0 0
转化: x x x x
平衡0.01-x 0.01-x x x
依题意有:解之得:x=0.754mol
因此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为:
反应m A+n Bp 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①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是 。②若C为气体,且m + n = 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方向移动。
③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______态。
正确答案
m+n > P; 逆反应; 气
试题分析:①反应m A+n Bp C,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这说明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证明逆向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m+n>p。
②若反应m A+n Bp C,C为气体,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这说明A、B中至少有一种是固体或纯液体,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反应m A+n Bp C,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证明B一定是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气体。
(14分)反应① Fe(s)+CO2(g)===FeO(s)+CO(g);△H1=" a" kJmol-1反应② CO(g)+1/2O2(g)===CO2(g);△H2=" b" kJmol-1测得在不同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值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a 0(填“>”、“<”或“=”)。在 500℃2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 和 CO2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4mol,10min后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2)700℃反应①到平衡,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它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序号)。
(3)由反应①和②可求得反应 2Fe(s)+O2(g)===2FeO(s) △H3中的△H3=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 (填“甲醇”或“氧气”),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正确答案
(1)K=c(CO)/c(CO2)(1分) >(1分) 50%(1分) 0.1mol/(L·min-1) (1分)
(2)BC(2分) (3)2(a+b)kJ·mol-1(3分)
(4)氧气(2分) CH3OH - 6e- + 8OH - ="=" CO3 2- + 6H2O (3分)
(1)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反应式可知,K=c(CO)/c(CO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K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x,则生成CO设4x,剩余CO2是(4-4x),所以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解得x=0.5,即转化率是50%。生成CO的浓度是4mol×0.5÷2L=1mol/L,所以反应速率是1mol/L÷10min=0.1mol/(L·min-1)。
(2)由于反应是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所以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影响平衡状态,AD不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选BC。
(3)考查盖斯定律都应用。根据已知反应(①+②)×2即得到2Fe(s)+O2(g)===2FeO(s),所以反应热是2(a+b)kJ·mol-1。
(4)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根据电子都流向可知右侧是负极,左侧是正极,所以b处通入甲醇,a处通入氧气。由于电解质是氢氧化钾,所以负极反应式为CH3OH - 6e- + 8OH - ="=" CO3 2- + 6H2O。
(10分)(1)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H2A。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溶液M由2 mol·L-1NaHA溶液与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M的pH ____7 (填“>”、“<”或“=”);溶液M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A2-)>c(OH-) >c(H+)
B. c(HA-) +c(H2A) +c(H+)=c(OH-)
C.c(A2-)+c(HA-) +c(H2A)=1 mol·L-1
D. c(A2-)+c(HA-)+c(OH-)=c(Na+)+c(H+)
(2)室温时,氢氧化钙的溶度积KSP =4.7×10-6, 室温时将9 mL0.02 mol·L—1的氯化钙溶液与1 m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可直接加和),溶液中___ 沉淀析出(填“有”或“无”)。
(3)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已部分脱水的生石膏的组成(xCaSO4·yH2O),做如下实验:将固体加热,经测量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则x:y= 。t2~t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 。t5~t6时间段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了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时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0分)
(2)无(1分)
(3) 2:3(1分)
2CaSO4·H2O或CaSO4·H2O(2分)
(1)①溶液中存在H2A则说明H2A为弱电解质,所以电离方程式为:
②溶液M由2 mol·L-1NaHA溶液与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2A,属于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溶液M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为:c(Na+)>c(A2-)>c(OH-) >c(H+)遵循电荷守恒;c(A2-)+c(HA-) +c(H2A)=1 mol·L-1 物料守恒;
(2)9 mL0.02 mol·L—1的氯化钙溶液与1 m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反应前溶液中
,即可得溶液中无沉淀析出;
(3)根据t5~t6时间段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了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知D点成分为CaSO4固体,由图数据可知
即x:y=2:3;t5~t6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2~t3时间段
2×136+3×18=326 18x
3.26 3.26-2.90=0.36g
解得X=2
即t2~t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2CaSO4·H2O或CaSO4·H2O
(8分)(1)对于下列反应:2SO2(g) + O2(g)2SO3(g) , 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 mol/L下降为2 mol/L,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 △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增大压
强时的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3)以上反应达平衡后,若此时只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平衡时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正确答案
略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2(g)+ H2(g) CO(g)+ H2O(g)。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 ·C(H2)=" 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
(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 为2 mol/L ,C(H2)为1.5 mol/L ,C(CO) 为1mol/L, C(H2O)为3 mol/L,则此时刻反应向___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正确答案
(1) (2)吸热 (3)BC (4)830℃ (5)逆向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