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理综化学试卷)

汽车尾气中的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科学家们在尝试用更科学的方法将NOx转化成无毒物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压缩天然气(CNG)汽车的优点之一是利用催化技术能够将NOx转变成无毒的CO2和N2

①CH4(g)+4NO2(g) 4NO(g)+CO2(g)+2H2O(g)  △H1<0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H2<0

③CH4(g) +2NO2(g)N2(g) +CO2(g) +2H2O(g) △H3         。(用△H1和△H2表示)

(2)在恒压下,将CH4(g)和N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③,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NO2的平衡转化率见下表:

 

①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②若温度不变,提高[n(NO2) / n(CH4)]投料比,则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400 K时,将投料比为1的NO2和CH4的混合气体共0.04 mol,充入一装有催化剂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        

(3)连续自动监测氮氧化物(NOx)的仪器动态库仑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

图1                                    图2

①NiO电极上NO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②收集某汽车尾气经测量NOx的含量为1.12%(体积分数),若用甲烷将其完全转化为无害气体,处理1×104L(标准状况下)该尾气需要甲烷30g,则尾气中V(NO)︰V(NO2)=   

(4)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 (装有等量的某种催化剂) 先各通入等量的CH4,然后再分别充入等量的NO和NO2。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分别发生②③两个反应:并在t秒时测定其中NOx转化率,绘得图象如图2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结论一:相同温度下NO转化效率比NO2的低

结论二:在250℃-450℃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600℃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结论二的原因是                                                    

②在上述NO2和CH4反应中,提高NO2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填编号)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分离出H2O(g)       D.增大压强

E.增加原催化剂的表面积   F.减小投料比[n(NO2) / n(CH4)]

正确答案

(1)  (1分)

(2)①  (1分)    不变  (2分)

② 17.4%       (2分)

(3)① NO+ O2 --2e- = NO2 (2分)

② 1 : 1                  (2分)

(4)① 原因是:在250℃-450℃时,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还在正向进行。 (1分)

450℃-600℃时,反应已达平衡,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1分)

② BCF        (2分)

(1)即为目标方程式③,所以,

(2)①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② 平衡常数K不受浓度和压强的影响,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

③ 400 K时,将投料比为1的NO2和CH4的混合气体共0.04 mol,充入一装有催化剂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为:

CH4(g) +  2NO2(g)  N2(g) + CO2(g) + 2H2O(g)

n始     0.02        0.02          0        0          0

n转    0.006  0.02×0.6=0.012   0.006    0.006      0.012

n平    0.014       0.008        0.006    0.006      0.012

0.014 + 0.008 + 0.006 + 0.006 + 0.012 = 0.046

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

(3)连续自动监测氮氧化物(NOx)的仪器动态库仑仪实际上就是应用原电池原理,从图1可知Pt电极(通入O2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NiO电极(通入NO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O2 –可以通过固体电解质移向负极。所以,

① NiO电极上NO发生的电极反应式:NO+ O2 --2e- = NO2

②1×104L(标准状况下)尾气中含NOx的体积为:1×104L×1.12% = 112L,

NOx的物质的量为:

设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mol,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①和②:

① CH4(g) + 4NO2(g)4NO(g) + CO2(g)+2H2O(g)    

16g        4                4

m 1            y                y      m 1 = 4y

② CH4(g) + 4NO(g)2N2(g) + CO2(g)+2H2O(g)  

16g        4        

m 2       (x+y)                     m 2 = 4(x+y)

则: x+y = 5;4(x+y)+ 4y = 30

解得:x ="2.5" mol   =" 2.5" mol

所以,尾气中V(NO)︰V(NO2) =" 1" ︰ 1 。

(4)①从图2 变化曲线分析,结论二的原因是:在250℃-450℃时,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还在正向进行;故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在450℃-600℃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故 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 由上述NO2和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分析可知: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是扩大气体体积的反应。所以要提高NO2转化率,可降低温度,降低温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NO2转化率;分离出H2O,相当于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NO2转化率;减小投料比[n(NO2) / n(CH4)],相当于增加反应物CH4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增大NO2转化率。而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故NO2转化率不会变化。增大压强,平衡逆移,NO2转化率会减小。因此选B C F。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反应aA(g)+bB(g)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B的平衡转化率α(B)、α(B)、α(B)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2)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3)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3(填“>”、“<”、“=”),判断的理由是                                                       

正确答案

(1)α(B) 0.19(或19%)

(2)向正反应方向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3)>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由题图知,A、B、C三种气体达到平衡时浓度的变化值分别为1.00 mol·L-1、3.00 mol·L-1、2.00 mol·L-1,在一定时间内,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b∶c=1∶3∶2。

α(B)=×100%=50%,

α(B)=×100%=38%,

α(B)=×100%=19%,

即最小的是αⅢ(B)。

(2)由图可知,达到第一次平衡后,C的浓度瞬间减小,而A和B的浓度瞬间不变,说明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了C,从而减小了C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由题意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第Ⅱ阶段的温度高于第Ⅲ阶段,即T2>T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共12分)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Ⅰ.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25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定CO2、CH3OH(g)和H2O(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L·min)

(2)该条件下CO2的转化率为            

(3)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Ⅱ.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M极的电极材料为             

(2)加入乙醇的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4.32g时,此时乙池溶液的体积为400mL,则乙池中溶液的pH为           

(4)若在常温常压下,1g C2H5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29.71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4分)

Ⅰ:(1) 0.225  (2) 75% (3) C

Ⅱ:(1) 铁 (2)C2H5OH-12e+16OH=2CO32—+11H2O

(3) 1 (4)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6.7kJ/mol

试题分析:Ⅰ.(1)①v(CO2)= =0.075mol/(L•min),则v(H2)=3×v(CO2)=0.225mol/(L•min),故答案为:0.225;

(2)由(1)得知,CO2反应了0.75mol,所以CO2的转化率等于0.75mol*100%/1mol=75%;

(3)使n(CH3OH)/n(CO2)增大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充入He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Ⅱ.(1)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M为阴极得到电子,N为阳极是失电子的,综合分析,M极的电极材料为铁。

(2)加入乙醇的电极是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2H5OH-12e+16OH=2CO32—+11H2O。

(3)发生的反应为:

阴极反应:4Ag+ 4e- ==4Ag

阳极反应:4OH- +4e- ==2H2O+O2

总反应:4AgNO3 + 2H2O ==4HNO3 + 4Ag+ O2

N(Ag)=4.32g/108(g/mol)=0.04mol,n(HNO3)=0.04mol,即n(H+)=0.04mol,c(H+)=0.04mol/0.4L=0.1mol/L,PH=1。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平衡移动以及电化学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

(2)在图上所示的三个时刻中,      (填t1、t2或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此时V     V(填>、<或=);达到平衡状态后,平均反应速率v(N)﹕v(M)=          

(3)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压强不再改变        (填“能”或“不能”)作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4)已知M、N均为气体,则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              

正确答案

(1)2NM (2)t3     =         2﹕1    (3)能    (4)AD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t2时,N的物质的量减少8mol-4mol=4mol,M的物质的量增加4mol-2mol=2mol,所以根据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M。

(2)根据图像可判断,t1、t2时物质的浓度还是再变化的,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而t3时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此时V=V。由于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后,平均反应速率v(N)﹕v(M)=2︰1。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压强也是减小,则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4)升高温度或最大压强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因此选项AD正确,B和C是降低反应速率的,答案选AD。

点评:该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基础性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TaS2(s)+2I2(g) TaI4(g)+S2(g)   △H﹥0   (Ⅰ)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若K=1,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I2(g)和足量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                 

(2)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TaS2晶体,则温度T1 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为 H2SO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所用指示剂为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25℃时,H2SO3HSO3-+H+的电离常数Ka=1×10-2mol/L,则该温度下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mol/L,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1);66.7%;

(2)<; I2

(3)淀粉; H2SO3+I2+H2O=2I+SO42+4H

(4)1.0×10-12;增大。

(1)根据题给的化学方程式:TaS2(s)+2I2(g) TaI4(g)+S2(g),可知K=;由于K=1,设平衡时TaI4和S2的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平衡常数可列式:(x/V)2=【(1-2x)/V】2,即:x2=(1-2x)2,解得x=1/3,故I2(g)的平衡转化率为:(2/3)×100%=66.7%;

(2)分析题给的化学方程式:TaS2(s)+2I2(g) TaI4(g)+S2(g)   △H﹥0,该反应正向吸热;由于反应先在T2端开始,一段时间后在T1端得到晶体,说明反应生成的气体在T1端温度降低平衡左移,故温度T1<T2;在上述变化过程中I2可以循环使用;

(3)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时的指示剂是淀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I2+H2O= 2I+SO42+4H

(4)根据NaHSO3的水解方程式:HSO3-+H2OH2SO3+OH,其水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h=c(H2SO3)×c(OH)/c(HSO3-),故Ka×Kh= c(H+)×c(OH)=Kw,可求出Kh =1.0×10-12;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溶液中发生反应:HSO32-+I2+H2O=SO42-+2I-+3H+,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使平衡向右移动,造成溶液中增大。

【考点定位】此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和水解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化学平衡的移动、滴定指示剂的选择等知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⑴则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___ (填“A”或“B”),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⑵95 ℃时PH=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 ______。

⑶25 ℃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_________ 

⑷25 ℃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_____ 

⑸曲线B对应温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请分析原因:            

⑹95 ℃时,某氨水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的PH=7,则c(NH4+)______c(Cl)(填“>”、“<”、或“=”)

正确答案

(14分)⑴①A(2分)②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低时,电离程度小,c(H+)、c(OH-)小(2分)⑵10-10(2分)⑶10∶1 (2分)⑷a+b=16或pH1+pH2=16(2分)

⑸曲线B对应95 ℃,此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HA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还剩余较多的HA分子,可继续电离出H+,使溶液pH=5。(2分)⑹>(2分)

试题分析:(1)电离是吸热,则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加,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所以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

(2)95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所以pH=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0-10mol/L。

(3)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解得

(4)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所以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a+b=16或pH1+pH2=16。

(5)曲线B对应95 ℃,此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HA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还剩余较多的HA分子,可继续电离出H+,使溶液pH=5。

(6)95 ℃时,某氨水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的PH=7,则溶液显碱性。所以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H+)=c(OH)+c(Cl),c(NH4+)>c(Cl)。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增大,在计算pH时需要灵活运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NO22NO+O2的反应。反应过程中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如图所示。

(1)若曲线A和B表示的是该反应在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状况,则该不同条件是

A.有、无催化剂    B.压强不同    C.温度不同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      ,并比较K800                K850(填>、<或=)。

(3)求在B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氧气的反应速率VO2=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O2)=V逆(NO

B.C(NO2)=C(NO)

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1)C(2)   <(3)mol/(L·s)(4)AC

试题分析:(1)B比A反应速率快但平衡时B比A中NO2物质的量小,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所以不可能是使用催化剂。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NO2物质的量增大,B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NO2物质的量减小,C正确。(2)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大。(3)B条件下v(NO2)==mol/(L·s),所以v(O2)= mol/(L·s)。(4)NO2与NO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V正(NO2)=V逆(NO是平衡状态,A正确;NO和NO2浓度相等不是平衡状态的标志,二者浓度不变是平衡状态的标志,B错误;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所以气体总质量守恒;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所以气体摩尔质量不变时是平衡状态,C正确;气体的密度=,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所以气体总质量守恒,容器容积固定,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无论是平衡状态还是非平衡状态,气体的密度均不变,D错误。

点评:图中曲线B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比曲线A少,说明B条件下反应速率快,可能是浓度大、温度高、压强大、使用催化剂;再研究A、B条件下平衡时NO2物质的量可知B条件下NO2物质的量小,根据勒沙特列原理作出判断。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

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K2

在温度973 K和1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1)通常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浓度

正确答案

(1)吸热 (2)C(H2O)·C(CO)/C(CO2)·C(H2) (3)K3=K1/K2, 吸热, D、F

试题分析:(1)K1随温度升高而增大,K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①是吸热反应、②是放热反应。(2)①-②得CO2(g)+H2(g)=CO(g)+H2O(g) K3=K1/K2。973K时K3=0.62、1173K时K3=1.29,K3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反应是吸热反应。CO2(g)+H2(g)=CO(g)+H2O(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A、B错误;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D正确、C错误;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减少一氧化碳浓度,平衡右移。

点评:两反应相加,平衡常数相乘;两反应相减,平衡常数相除。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则平衡常数变为Kn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 t℃时,将 2molSO2和 1molO2通入体积为 2L 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此反应放热. 2min 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 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 SO3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时,SO2 转化率为              .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相同时间内消耗 2nmolSO2的同时消耗 nmolO2

E.相同时间内消耗 2nmolSO2 的同时生成 nmolO2    F.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以下操作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快的是         

A.向容器中通入O2      B.扩大容器的体积       

C.使用正催化剂        D.升高温度        E.向容器中通入氦气

正确答案

(8分)(每空1分)

(1)  0.1 mol·(L·s) –1; 20%   (2) A B E(3分)  (3) A C D(3分)

2SO2(g)  +  O2(g)   2SO3(g)

初n:      2          1             0

△n:      0.4         0.2           0.4

平n:     1.6          0.8          0.4

(2)C:容器内的原子总数是定值,不能做为平衡判断的标志;D: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做为判断标志;

(3)扩大容器的体积,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恒容下通入氦气,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1)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2)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 ℃时的分解反应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

(3)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 ℃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正确答案

(1)BC

(2)K=c2(NH3)·c(CO2)=·×(4.8×10-33≈1.6×10-8

(3)增加

(1)A项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项由于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大,则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变,反应达到平衡;C项恒容,若平衡发生移动,则混合气体密度发生改变;D项反应物是固体,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为

(2)需将25 ℃的总浓度转化为NH3和CO2的浓度:

c(NH3)=×4.8×10-3 mol·L-1=3.2×10-3 mol·L-1,c(CO2)=×4.8×10-3 mol·L-1=1.6×10-3 mol·L-1

K=(3.2×10-32×1.6×10-3≈1.6×10-8

(3)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固体质量增大。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